唯有痴情佛难度
发布时间:2024-07-28 03:04:37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文/寂灭
佛教认为,凡夫俗子都有三毒:贪、嗔、痴。
“贪”指的是对美好的东西有贪求、贪恋。贪名贪利贪色、贪声贪味贪香。每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因缘、根性不同,所贪的对象也就不同。
“嗔”指的是嗔恨心,凡是不顺自己心、不如自己意的,就会生起嗔恨心。
“痴”指的是不明是非、不分善恶,没有智慧。人之所以贪,之所以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痴。
曾经,有人失恋,前来诉苦。能看出来,他极其痛苦。
从他的描述中,忽然想到一个词:痴情。
爱情是美好的。但是痴情就没有那么美好了。因为痴情是对人的感情达到了痴心的程度了。
因为痴,在相处的过程中便会因执著而贪恋,或因无常而嗔恨。贪恋美好的,嗔恨不好的。
尤其是在失恋以后,如果依然执着,这就会变成一种捆缚,不仅捆缚了自己,也给身边人添麻烦,反而得不到自在和解脱。
怎么办?
一片痴心,其实是执着的心。这片执着的心,念念相续,念念无间,永无疲厌,总会强烈而持久的忆念对方,令自己烦恼不已,痛苦不堪。
其实,如果虔诚学佛,这片执着的思念之心是可以转化为精进的念佛之心的。具体来说,就是“以念汝之心念弥陀”。
须知烦恼强烈的时候,智慧更猛烈。倘念汝之心更强、更专注,则念佛之心更切、更精进。只要发大心,这一念是可以转的。
这里说的发大心,一是出离心,二是菩提心。因为有念汝之痛而强烈的要想出离,这是出离心;因为自己体会到痛而强烈的想要帮人也拔除这种痛苦,这是菩提心。
有了强烈的出离心和菩提心,再生起强烈的慈悲心,念就可以转了。念汝是为己,念佛是为众生。
在转的过程中,自己的心境、心量都会发生微妙的增上变化。有痴心,是因为“一念倾心”,这是在一念中全身心的投入。今年除夕夜庐山东林寺大安法师的开示新闻报道中,有一幅图,写着大大的两个字:故乡。旁有一副对联:十劫援手迎海众,一念倾心入宝莲。
“一念倾心入宝莲”,见载于唐代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佛经疏》,是说下辈下行下根人,临终时苦相如云集,“忽遇往生善知识,急劝专称彼佛名。化佛菩萨寻声到,一念倾心入宝莲,三华障重开多劫,于时始发菩提因。”这一念心,其实就是在真正的信愿行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之所以说一念倾心定至极乐,是因为阿弥陀佛一直在忆念我们。
大安法师说,我们遗忘自己的故乡太久了,其实阿弥陀佛一直在忆念我们、欢迎我们,如母忆子。我们这些穷子、浪子、独子要忆母。母子天性相关,定能感应道交,有一念的感应,就能受用。所以,我们要抓住当前这一念,念兹在兹,舍自性秽土,求自性净土,回归故乡,领略本地风月。这其实也是说,只要一念倾心,定入宝莲。
是的,“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能在智慧的观照下“一念倾心”,其实就是真切的修行、真正的修行。
有位法师曾经在一篇文章指出:真正有智慧的人知道,就是要在自己迷执最深重的地方去修行。
他说,婚姻关系、男女之情是人生最大的关口。
处理得好可以得到幸福,可以化解业障,可以优化生命,净化业力,实现生命觉醒,成为菩提伴侣,法亲眷属。那么世间、出世间都圆满。
处理得不好,今生今世犹如进入活地狱、活监狱。在你迷执最深重的地方能够照亮它,能够穿透它,能够不被它所束缚,能够解脱自在,这是真正的修行。
这里所说的“迷执最深重的地方”,其实就是“一念倾心”的地方,何不“以念汝之心念弥陀”,将其转为学佛、念佛的精进力呢?这样就可以转迷为悟,转烦恼为菩提。
修得到家了,便能以智慧化痛苦,最终回到人人本具的灵性世界的家,回到生命觉醒本自具足的家,从而“一念倾心入宝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