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万行法师:学佛如何观自在

发布时间:2023-09-21 03:07:30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万行法师:学佛如何观自在

何为“自在”?见性为自在;何为见性?春、夏、秋、冬;如何春、夏、秋、冬?六龙吐雾覆千山,金顶放光原不见!大家自——在——否——?

我们通常天天都提到“自在”二字,自在、自在,“自”是否在?自在,见到“自”否?“自”如何不在?“自”原本在,如何不见呢?见境随境,不能见;随境能出入,方能自在。入了不能出,出了不能入,见也不见;不见者,处处见。见之不识,识之不须见。若有人问万行:如何见?万行曰:待你一口吃尽虚空,你自然知道如何见!

每天早晚课诵时都要背诵《心经》,开头的三个字是:“观自在”,何为“观”?用眼为看,用心为观。何为“自”,本无你、我何有“自”?何为“在”?本无来去,何处在?

实际上很多经文,因为我们背得太熟练了,轻轻一带就过去了。如果在座的每一位能够把《心经》断句分开的话,你不见性,也已经明心了。可是我们天天无数次地背《心经》,丝毫作用没起到!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有什么用呢?如果大家换一种方式去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像我们背《金刚经》也是一样,背得太快,丝毫作用没有发挥。

古时候有些经书为什么不给我们加标点符号呢?是不愿意做这个好事吗?如果大家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找到《大颠和尚注心经》这本小册子,在座的有谁看过这本书?(相华:我看过。

)难怪你的头脑与别人的不一样,好的东西你都尝试过。

《心经》是《金刚经》的核心;《金刚经》是660卷大《般若经》的核心。《心经》的核心就是六个字:“观、行、照、度、空、无”。我们现在既不能观,也不能照,所以就不能够空、无。你们说的,处处是空,可是处处行的都是有!为什么内有外空呢?把它颠倒过来不行吗?果真能够颠倒过来的话,即是圣人!

学佛的人没有别的目的,就是要成佛,不仅仅是要开悟。开悟一事,不值一提!如何做佛呢?“六根关闭开一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华,你能回答吗?(相华:我能多说几句吗?……)玉树锁千山,白云覆万里;大地春回始自现,自家宝藏如何不能自知?只怪灯下一片黑!为何不能跳到灯外?自古以来都是“墙里开花墙外红”。见里见外者是一也!

我好久以来就有一种想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经常在内心冲动,一直没有机会实现!我想在大家面前把《金刚经》读一遍给大家听,我听到过很多人读《金刚经》,实际上不叫“读”《金刚经》!不知我们在座的谁带《金刚经》了?……

我们通常读《金刚经》是怎么读?“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通常都是这样!你们是不是都是这样(诵)呢?(答:是)。《金刚经》我只读过五遍,后来就没有再读了。觉得它非常好!如果大家能找到一本没有断句的《金刚经》,你自己去断句、去读,将会受用无穷。(大众请师读),那么就让我表现一次!我不会多读,读多了恐怕大家嫌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下面是第二分,善现启请分:“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如果刚才大家手里每人有一本《金刚经》的话,大家看着书听万行读,我相信每一个人的感受肯定会是不一样的,只是刚才大家手里没有这部经。

大家在晚课中诵《弥陀经》的时候,希望大家也用这种方式读一遍!只是一遍而已,浪费不了大家多少时间。

为什么大家读经那么快呢?都不是在“读”经,而是在“想”经。一看到这一行的第一个字,“刷”地一下子,这一行都读完了,他根本没有读出来,而是用一种想的方式诵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太熟悉了,所以看到前面两个字,后面的一行都不用看了。

就像我们自己写的作文一样,为什么别人读起来就慢,自己读起来就快呢?因为他看到前面的几个字,后面的几十个字就都知道了,他是用一种“想”的方式,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的方式。

为什么我们看别人的著作很慢呢?因为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不知道下一个字、再下一个字是什么。譬如我读自己的这本《三次闭关纪实》,三十分钟就读完了,而大家读这本书是否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呢?或者需要整整一个上午呢?

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呢?一方面大家不知道书中的意思,一边读、一边要想它的意思;还有一个原因是,看到第一个字,不知道下一个字是什么。而读自己的著作呢?看到一个字,就知道这一段的内容。

正是因为我们养成了这种诵经的习惯以后,读经文时一带就过去了,那个意义呀,根本来不及去领会!

古时候的人们读书,我们都说他是“咬文嚼字、摇头晃脑、之乎者也”!他为什么一定要高声朗诵出来呢?为什么在刚开始读书的时候,教书先生不让你默读呢?他都是让你高声朗诵出来。

我曾经讲过,佛在《楞严经》上讲六根的功德时说:“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眼根唯八百功德,”眼根的功德没办法和耳根比!舌根也是圆满一千二百功德。所以只用眼根——默读,远不如舌根、耳根并用——高声读诵的效果。当然无论默读还是朗读都首先有意根的参与。嘴巴朗读出来,耳朵再吸收进去,形成一个圆满的环状,因为耳根要比眼根敏锐,吸收力要强。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这样一种现象?盲人的耳根相当敏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眼根的功能完全集中到耳根上了。而且耳朵聋的人,他的眼根相当利,因为他耳根的功能全部合起来被眼根利用了。

一个学佛的人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大家用自己的头脑猜一猜、想一想,不妨你们今天就瞎猜、瞎想吧!(答:都摄六根!)我看在座的人很难“都摄六根”,而是“六根放光”!这个光不是圣人的光,而是六根向外面放啊!它也是一种光。(答:修到最后,六根互用)。

修到了一定的程度,六根确实是互用的,但是他完全可以把六根集中起来使用一根。当他要看东西的时候,肯定是全部力量放在眼根上去看;当他要听的时候,肯定是全部力量集中在耳根上去听。所以会有天眼通、天耳通。

但是更多的情况他是互用、互不用。为什么互用互不用?因为不住,所以无用。此“无用”乃是真“有用”!现在大家是处处见、处处住;处处住乃处处不见!因为住在一根上,失去了其他的诸根。如果大家六根互用,结果哪一样也没有见、也没有用。

可是作为一个凡夫,要么就是看不见,要么就得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只看到这么一个点,其它的方位就都看不见了。如果说我们也学圣人、去模仿圣人,不把力量集中在某一个焦点上,采用全部无住的方式去看,结果是哪一个地方也看不见!圣人不会把力量住在某一个焦点上,因为他不对着某一个焦点,他处处能够见道,差别就是这么大。

我们经常会碰到,当一个人正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喊他,他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他住在这件事情上。如果是一个得道的人在非常专注地做某件事情的话,你喊他,他一样听得清清楚楚!作为凡夫,有的人他即使不住在这件事情上,你喊他,他也听不见!为什么呢?他经常处在一种大散乱之中!

有很多的人,不管是住还是不住,他六根都是处在一种关与不关当中,何为“关与不关”?难道像是开门一样,开一半、关一半?不是这样。我们都听说过:修炼达到天人合一了,万物同一体了,和佛菩萨相应了。实际上相应、同一体、沟通、合一,它们的意义、境界、层次是一样的!

既然是这样,那就意味着是一个整体,既然是一个整体,你在遥远的地方动一个念头,就意味着在他的身心上动念头。因为它是一个整体的——与万事万物同一体!这就相当于很大的一个桌面,譬如说是一个一百平方米的完整的桌面,你在一百米的桌面的那边敲,我在距离一百米的这一边,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就如同在我耳边敲一样!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想这个道理都会知道。因为这个力量是个整体的,不是东一块儿、西一块儿、左一块儿、右一块儿的。中间不存在界限、隔阂。如果你在这里和宇宙的力量沟通了,用佛学术语讲,也就是和佛菩萨的力量沟通了,就意味着你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和佛菩萨的力量沟通!

你在这个地方有感应,你换一个地方还是有感应;你在这个地方没有和佛菩萨同一体,自己是个孤立的个体,你到任何一个地方你自己都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也就是说,你是个“孤体”!人家在那一边敲动——起心动念,你就没有办法感受到。因为中间有界限、有隔阂,你没有和那边融为一体、没有连接上!除非对方用很大力量在吼叫,你有可能会感受到一点点。

听过去打过仗的人讲,他们要判断火车离这里还有多远,就把耳朵贴在铁轨上,一听就知道,火车距离这里还有十里、二十里、乃至一百里,趴在铁轨上就能听出来!因为铁轨是一个整体,火车行驶又有震力,在这一边就能听到,再加上经验,就能判断距离。

讲到这里我们会明白一个道理,譬如说我们交了几个朋友,大家同处在一个团体里面。大家运气不好的时候,你所交的这几个朋友,这个圈圈内的人运气都不好;当要走运的时候,大家一起走运。当我们去到一个新的团体里面,你的起心动念也会影响这个团体。除非这个团体里面有一种大的力量存在,否则的话,我们到任何一个团体里面,你的起心动念,都会影响这个团体。所以说要强调“团体精神”!

如果说这个团体里面有一个大的力量存在的话,你一个人的起心动念跟这个团体不一样,那么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你自己!

虽然我们的头脑不知道、眼睛看不到,但是每个人的灵性,它都能感受到。为什么没见过面的两个人,有的一见面,彼此之间就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而有的一见面就感觉不舒服;还有的像是欠了对方几百万,来讨债的一样!不管是哪一种现象出现,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彼此之间,内在都有一种信息,都有一种感应、都存有一种力量。

既然是这样,佛祖就说对了!他告诉我们:起心动念,要慎之又慎,一定要起善的念头。如果你坏的念头出现了,同时还要起一个忏悔的念头!如果你动了恶念,当下没有生起忏悔的念头,就意味着这个恶的种子已经储存在阿赖耶识中了。

既然种子储存进去了,那就意味着早晚有一天会发芽、开花、结果,自己受用,而不是别人受用!如果你起了恶念的同时,又起了一个忏悔的念头,就意味着把这个恶的种子破坏掉了,没有储存在阿赖耶识里面。

学佛的人,必须时时刻刻能生得起忏悔的心,否则的话,内在“恶”的种子永远没有办法消除掉!我们要想与佛菩萨的力量沟通,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谦恭心修出来,把谦虚、恭敬的心培养起来,否则的话,你二十四小时盘腿、打坐、诵经、拜佛都没有用!

不过你这样做,能够培养一点毅力,但是要想入道,单凭毅力,绝无可能!因为入道它需要一个综合素质,虔诚、毅力、智慧,方方面面你都具备了,才能够入道,才能悟道成佛。

刚才看到大家念六字真言的时候,看大家的头顶我比较欢喜!为什么生起一股欢喜心呢?就你们目前的层次来看,在座的每一位啊,都不可能下三恶道了!因为你们的力量已经全部在往上走了。

虽然每个人的力量往上走得强弱不一样,但就这种力量的走势来讲,这种“势”已经不是往下走,而是在往上走了。就像流水的水势一样,有的水势往东流、有的水势往西流,而大家的这股流水的“势”,不再是往下流,而是往上流了。学佛修道的第一步,就必须要把这个“势”给改变过来!

何为“入流果”?就像一条非常大的河在你面前流过,这叫做“水势”,在大河的旁边,有一条很小的溪流,它也汇集到大河里边去了,这叫做“入流”了。至于这股庞大的水流流到哪个地方,暂且不论,总之这一股小溪的水已经入了大流了!

用佛家的话来讲,是入了“罗汉流”了、入了“菩萨流”了、入了“佛流”了!我们大家一旦入了流,就意味着脱离了三恶道!

学佛的人都知道,人死了以后,会有一股力量出去。如果从脚下出去,就进入地狱;从肚脐眼儿出去,有可能进入畜生道;如果从胸口出去,有可能进入人道;从头顶出去,就有可能到极乐世界,也是天人!

刚才我听你们念六字真言的时候,我马上领你们改念“三字明”,很显然,在转换的一刹那,“轰”一下子就上来了!这说明大家内在的力量,都是处在一种醒的状态。但是每个人醒的程度不一样,有的人虽然醒了,还是朦朦胧胧的、不太清醒的状态。有的人已经很清醒了,随时准备着马上要起来了!而有的人是刚刚醒来,还趴在床上不愿动,虽然醒了,一不留神还会继续做梦、还会睡着。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就要经常敲打你们了、喊你们了:“醒了就醒了,马上起来,不要还赖在床上不动!”否则的话,一不留神还会睡着了、睡过去了。这个力量就很难再把这个势转过来。真的非常非常难!

这个力量一旦转过来以后,就进入“保”的阶段了。修道的第一个阶段是“修道”,第二个阶段是“保任”。你“保”完了,这个保的阶段结束了,就“任”其自然了。

过去有人问一位老禅师“龙衔宝珠时如何”?这位禅师马上回答:“游鱼不顾”!意思是说龙嘴里面衔着一颗宝珠在水里面游的时候,旁边有很多鱼呀、虾呀的从它面前游过,这个时候这个龙就不要顾两边的鱼虾了,就好好地保护你嘴巴里面的珠子就行了!

在没修出这个宝珠的时候,鱼一从它面前游过,它有可能一张嘴就把它吃掉了,也有可能跟这些鱼玩儿去了,随着鱼跑掉了!可是当你口衔宝珠的时候就不要顾游鱼了,否则的话,宝珠就丢了!

你不好好保护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够顺其自然呢?时时看,时时在;时时不看,时时也在,方可顺其自然任我行!否则的话,天天都要保!那么既然大家已经把那个东西修出来了,修出现了,就要好好地做“保”的功夫,将来有一天,我们就可以真正地轻松自在,任其自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