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到四书五经,海口流行少儿国学热
发布时间:2023-12-14 03:04:47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海口宝辉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大声朗读经典“国学”书籍《弟子规》。记者古月摄
鞠躬敬礼是国学课很重要的一项内容。记者古月摄
当孩子呱呱落地,我们内心充满着为人父母的喜悦,却也随即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和酸甜苦辣的育子之路。现在社会日益开放,东西方交流密集频繁,资讯发达海量信息令人眼花缭乱,文化价值观念纷繁多元。在这样背景下,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感叹这个角色越来越不好当。他们纳闷当年自己可以“随随便便”长大,如今的孩子却再也不能这样,他们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
当下椰城,逐渐流行起一股少儿学国学的热潮。有的父母买回了少儿版的四书五经,有意识地让孩子读;有的幼儿园开始引入蒙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等每天习诵;社会上也有了专门讲国学的免费文化推广中心……在教育孩子上,有些人缘何重新捡起了我们的“老祖宗”?近日,记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番探究。
追根溯源:
传统文化有大智慧
关于国学的定义,据记者了解,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海口家长曹先生,儿子上三年级。自孩子3岁起,他就有意识地教儿子背经典。他家里有好多套各种版本的少儿国学经典丛书,从图文版到注音版,从《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到四书五经,应有尽有,不怕重复。孩子上学后时间紧张,他每天见缝插针在家里的小黑板上写上一两条诗句,尽量往孩子心里输送传统文化的营养。
“现在社会思想太混乱了,虚的东西太多了。该教给孩子什么?追根溯源,我觉得还是传统文化好,里面蕴含着大智慧,有很多教你待人接物的道理,给孩子灌输这些理念,他将来的道路不会太偏。”曹先生说,“比如,《大学》里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今天仍有很多合理的成分。它对于培养孩子凡事从自己做起;培养孩子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操都有积极意义。”
省图少儿阅览室有3.6万册藏书,相对于文学、科普、漫画类书籍,国学传统文化丛书借阅量不是很多,“但是这方面正在慢慢地受到重视。
“中国人不能忘本,应该了解一点传统文化。”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典籍,在另一位家长华先生看来,这是先在孩子心田播下一粒种子。“你要让孩子知道有这些东西存在。”
国学推广:
百善孝为先
听说海口亚希大厦有个孝廉国学启蒙中心,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前去听讲座。元旦前的一个周六下午,记者前往那里采访。一进他们的教室,即感如沐春风。几位老师身着唐装,正笑意盈盈地迎接家长和孩子。前来听课的孩子见了老师,行鞠躬礼。两间教室,外面大间是孩子的课室,周六下午安排的是6至9岁孩子的课程。里面一间小教室是家长的课室。
这个国学启蒙中心从事中国文化的推广已有好几年时间。最早是由台湾人蔡礼旭老师主讲,专讲《弟子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为清康熙年代人李毓秀所作,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
当天课堂上,内容丰富,老师逐字讲解《弟子规》中的“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小朋友随后上台讲德育故事,老师在旁边加以诠释,极力通过具体的一言一行教导小孩子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还邀请家长上讲台进行角色扮演,教孩子如何待客才是礼貌的。家长上台时,都是双手接过老师手里的话筒,并对老师和台下观众行90度鞠躬礼。这些在我们现代中国社会里几近绝迹的礼节,在这里却进行得自然亲切。
为什么那么注重孝心的培养。蔡礼旭老师在其讲义里有这样的说明:百善孝为先,孝开了,百善都开。孝是德之根本,当一个孩子有孝心,他很多行为也会起很大的变化。所以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诸位父母,孩子这一亩心田,我们到底种下了什么?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什么是教育?赶快在当下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种子,成就他一生正确的为人处事态度。”他说。
在国学启蒙中心老师看来,真正的素质教育,不是让孩子学唱歌跳舞弹琴和英文,而是德行的教育。人的教育有先后顺序,理应先扎德行,后扎才艺。
有的家长来这里听课已坚持了两三年。当天的家长课是月末例行的分享课。大家分享学习《弟子规》后孩子的变化及自己的困惑。一位家长说,今天坐电梯时,她7岁的孩子懂得按住开门的钮等着别人进来,“孩子的变化是点点滴滴的,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有一位母亲上台发言,刚开口就哽咽地说不出说来。她仅说了一句话:“我很感谢在我心里充满仇恨的时候,我来到了这里,我是一个失败的女人,但我不想再做一个失败的母亲”。
力行《弟子规》:
幼儿园曾引起争议
海口宝辉幼儿园曾因在园里力行《弟子规》引发争议。园里有一项“力行”要求:孩子早晨来校时要对老师、放学要对家长行鞠躬礼。“当时可以经常看见孩子站成一排向老师或家长鞠躬敬礼,大家争议的是,究竟这样做好不好?”韩女士的孩子芊仪曾就读于这家幼儿园,她这样告诉记者。
“尽管有争议,宝辉幼儿园仍一直坚持着。自2003年在园里力行《弟子规》,至今已坚持了5年。记者近日在这家幼儿园采访时了解到,在正常幼教以外,园里根据幼儿年龄段每天保证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经典诵读时间。除了《弟子规》外,还读《中庸》、《孝经》、《朱子治家格言》、《论语》等。”其他只读不讲,弟子规是必讲而且还有力行目标。“安园长介绍说,这个力行目标写在作业本上,放在每个孩子的书包里,告诉家长在家里如何配合去教育孩子。比如中班孩子的力行目标有:主动问老师好;长辈呼唤马上回答;不挑食,动手吃饭,不用喂;爱护物品等。此外,园里还要求老师每天讲德育故事,每周一都要开家长会交流。
安园长说:“我在2003年一个偶然机会听到了蔡礼旭老师讲的一堂课,那一课讲的就是礼。一个人如果无礼,会给他的人生增加很多的阻力;学礼,则会增加很多助力。我觉得他说得太好了。”
她说,自那以后每周她几乎都带着全部老师去听课。虽然有的老师调走了,但是新老师来了又继续去听课。几年来没有间断过。“家长配合的,孩子一定有变化。”她说。
去年,宝辉幼儿园搬至新址,韩女士的女儿转到另一家幼儿园就读。但孩子给老师鞠躬的习惯一直保留下来。“在新幼儿园,每次听到老师夸说:你的孩子真有礼貌。我就觉得学学传统挺好的。”
以身作则:
圣人之言无法替代的教育
也有些家长对少儿国学热表示了疑问。现在有好些个幼儿园都让幼儿背经典。符先生的儿子在幼儿园倒是将《弟子规》背得滚瓜烂熟。“孩子大段大段的背得很多,倒是可以满足家长的虚荣心,但是孩子并没有一点变化,依然是老样子。”符先生说,孩子一天可以背一两页,可见老师没有什么讲解?而这些经典书,往往一两句话就说明很多道理,讲透很难。
“孩子学这些东西,如果发现其实与现在整个社会现实不相符,会不会显得迂腐呢?”也有的家长这样问。
国学热说明,现在大家都意识到,时下社会小辈缺乏对长辈的恭敬和孝心。人们发现学习西方文化并不能解决我们精神层面的许多问题,转而回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寻求智慧和帮助。海南大学文学院博士仲冬梅这样认为。
“教育孩子上,身教永远胜于言教。如果孩子从纸上学来的是一套东西,父母教给他的另一套东西,你就是给孩子读圣人之言也没有任何意义。”仲冬梅说,“国学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经常与孩子交流,而很多家长愿意花无数的钱让孩子学这学那,却不愿花时间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父母总是想着,忙完这阵就好好管管孩子,可当我们忙完这阵,孩子不知道已偏到哪里去了!”海口国学启蒙中心一位老师这样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