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展览
发布时间:2025-01-09 03:05:00作者:普门品全文网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的佛教艺术展厅有一个常设展览,名叫“佛陀形影:院藏亚洲佛教艺术之美”。展览分为“诞生的喜悦”、“佛陀的智慧”、“菩萨的慈悲”、“经藏的流传”、“密教的神奇”五个方面,以时间为轴,将各地的佛教造像与经典等并列,呈现佛教艺术的“不变”与“变”。
今日,梵华君将呈现该展中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佛教塑像之美,与诸君共飨。
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部院区
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部院区
2-3世纪
佛塔栏楯
印度秣菟罗地区
公元2-3世纪
红砂岩 高93公分
栏楯意为栏杆。纵为栏,横曰楯。
这件以印度秣菟罗地区红砂岩所凿刻的文物,是古代佛塔栏楯的一部分,由二条直栏和三段橫楯组合而成。直栏正面各浮雕一尊攀扶树枝的女药叉像。横楯则雕饰着各式莲花图案,是贵霜王朝常见的造像。女药叉像神情柔和,嘴角含笑,双乳丰满,全身S形的扭摆运动着细腰与宽臀,肌肤圆润紧实,造像风格与该地许多西元二至三世纪的作品一致。
弥勒菩萨
巴基斯坦(古犍陀罗)
贵霜王朝(公元1世纪-320)
公元3世纪
片岩
通高168.5公分的这尊菩萨像深目高鼻,波浪卷发长及至肩,合理的身体结构展现雄健挺立之姿,身戴多重精致璎珞,厚重的天衣和下裳的衣褶立体写实,在显示其风格深受西方文化强烈的影响。
现存还有许多类似的贵霜遗例,足以说明当时弥勒菩萨信仰之盛行。
7世纪
坐佛
印度喀什米尔
公元645 或653 年
黄铜,镶嵌银、红铜
高29 公分
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是指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叫做跏趺。
此尊坐佛结跏趺坐于自岩石狮子座升起的仰覆莲台上,顶有繁密的螺发,圆脸丰颐,月眉细长。在双手结转法轮印的同时,右手还握有衣角。除了保有犍陀罗壮硕写实的身躯和肃穆表情外,衣纹稠密规律,身体的结构和曲线交待清楚,完全符合台座铭文所示之时代风格。台座上供养人身着交领衣衫和长裤,具有当地皇室服饰之特征。
此件造像不但是一件喀什米尔七世纪中叶的精品,也是该地现存带有明确纪年的重要造像之一,弥足珍贵。
12-13世纪
杜尔噶砍杀魔牛
印度东北部或孟加拉国
公元12世纪
红铜,残鎏金痕
高38.5公分
此件艺术品描绘杜尔噶砍杀魔牛阿修罗的故事。
当阿修罗肆虐三界时,众神被迫聚集唤起“?akti”(宇宙不可知的力量,即宇宙的本源“梵”),后世依据不同经典,塑造的佛像有八臂、十臂、十六臂、十八臂等多种),后化现为女神杜尔噶,众神并纷纷赐予她兵器;经过艰苦战斗后,杜尔噶砍杀了魔牛。
此件杜尔噶是十臂的造型,造型描绘牛头已被砍下于台座上,但从魔牛颈部现出阿修罗。杜尔噶右腿立于座骑狮子背上,左腿踩踏魔牛身驱,两主臂一手拉住阿修罗,一手将三叉戟刺入其身驱,其余各臂持剑、箭、杵、索、盾、弓、斧、刺象棒。
多折角的台座、背后华丽的舟形背光以简化为锯齿状的火焰纹装饰,为帕拉王朝晚期造像的特征。整体动态感与力度十足,展现恢弘的气势。
阿嵯耶观音菩萨
大理国(云南,937-1254)
公元12世纪上半叶
铜鎏金
通高52.5公分
彭楷栋先生捐赠
此尊菩萨顶戴安住坐化佛的高髻冠,整齐的发辫垂挂其侧,耳珰与易长观音菩萨立像类似。额头低阔,双眉相连,眼细鼻塌唇厚,具有东南亚民族的特征。姿势僵直,身材纤细扁平。上身袒露,宽肩佩有连珠宽带项饰,手施安慰印和与愿印,戴着三角臂钏和连珠手环;下着系着结带的长裙,束有花饰腰带,这些特征皆可远溯至中南半岛的造像。
这尊造像无论是尺寸、风格、发饰、装饰手法和规律的弧线衣纹等,都与美国圣地亚哥美术馆段政兴(1147-1172在位)所造的阿嵯耶观音像相去不远,应为同期之作。
大日如来三尊像
泰国或柬埔寨
柬埔寨王朝(802-1432)公元12世纪末-13世纪初
铜鎏金
高22公分
彭楷栋先生捐赠
在堆叠的方台中央,坐佛双手作禅定印,结跏趺坐于卷曲盘绕的七头蛇身之上。蛇自佛后立起成扇状。在坐佛两侧,以四臂观音与般若佛母为胁侍,四臂观音、般若佛母、大日如来分别表示「慈悲」、「智慧」、以及这两者的统合。
坐佛具典型柬埔寨帝国造像之装扮:头戴宝冠,饰耳珰、项炼、臂钏,下裹布裙;胸前的斜线则暗示了上身尚著有袈裟。
14-15世纪
持钺刀黑天
西藏中部丹萨替寺风格
明(1368-1644)公元14-15世纪
红铜鎏金,镶嵌宝石,局部上彩
高32.6公分
彭楷栋先生捐赠
此尊黑天一面二臂,右手高举金刚钺刀,左手当胸持颅钵,以右腿屈左腿伸的展立姿站立,此种大黑天称为“持钺刀黑天”。依据仪轨,它三目圆瞪、“露出獠牙,舌头卷曲,须发、眼眉皆竖直向上”。此尊鎏金饱满,璎珞嵌满各色宝石,极为华丽,属西藏中部山南地区丹萨替寺的风格。
该寺1158年由噶举派帕木竹巴·多吉贾波所建,十三世纪初由当地朗氏豪族任住持,并受蒙古王子旭烈兀的护持,十四世纪中朗氏政权更击败萨迦,取代后者在西藏的地位,盛极一时。
注:资料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