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略谈(三十七)地藏菩萨略说地狱罪报之事
发布时间:2024-08-28 03:00:45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
地狱名号品第五
【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我今承佛威力,略说地狱罪报之事,唯愿仁者暂听是言。】
“业力影响如此巨大,所以众生们千万不要以为一点小小的恶事是无所谓的,就不去忌惮这小小的恶业,要知道死后这些恶业都是有罪的。就算很微小业力,都要自己承受。就算是父子这样的至亲,踏上生死路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就算很偶然能遇到的,在地狱里各有各的罪业在接受惩罚,也不可能我替你背、你替我扛的。我承蒙佛陀的威力加成,略微说说地狱罪报的事情,希望仁者您能乐意听我所说。”
真正的孝一定是能救度父母至亲不在恶道里受苦,从恶道里出来!做了一次人,糊里糊涂地来,糊里糊涂地走,就白走了一圈。地狱很多,受罚众生无数,承受痛苦时间很长,罪人频繁地在各个地狱转院,两个人在地狱能遇到,这个几率太渺茫了,就算是遇到了,没有人肯带受亲人的痛苦。有人或许想,自己会替亲人承受这些痛苦,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接受惩罚了,自己的罪业都受不了,如何带受他人罪过?
地藏菩萨很谦虚,每次的回答基本都是以“我承蒙佛陀的威神力来说说”这句来开头,这才是不忘本,这才是真感恩,言语心念都是感恩佛陀恩德。十方三世一切佛如此赞叹地藏菩萨、如此宣说他的功德,他依然不骄不躁,依然如此平和谦虚,这是我们后世佛弟子应该学习的榜样。
虽然他是菩萨中的上首菩萨,但是他没有因为自己做过伟大的事迹而傲视一切,对所有请法者都是一样的恭敬。这里面的恭敬用了一个“暂听”来表述,就是说我因为承蒙佛陀的慈悲力量,勉强来说一说,粗略地讲一下,现在希望您能暂且听一听,这个暂且太谦虚了。
【普贤答言:吾已久知三恶道报,望仁者说,令后世末法一切恶行众生,闻仁者说,使令归佛。】
“普贤菩萨回答到:‘我已经知道这三恶道罪报的事情很久了,希望仁慈的菩萨说一说这个事情,让未来世末法时期那些造作恶业恶行的众生,能够听闻到菩萨宣说的内容,能够皈依三宝,依止于佛道。’”
这个请法的要素非常完备。讲法主是地藏菩萨,请法主是普贤菩萨,为后世末法时期的众生在请法,请法的内容是宣说一下地狱罪报等事。宣说地狱罪报不是目的,目的是众生知道这些内容后能皈依三宝,依止于佛道。
这还不是请法的最终极目标,最终极的目的是众生在皈依三宝后,依止于佛道,能在里面得到最究竟、圆满、无上的利益。普贤菩萨请地藏菩萨讲这段地狱罪报的事情,其实就是请佛住世,请释迦牟尼佛住世,请地藏菩萨住世,为我们这些末法众生出离痛苦,得到无上涅槃的妙道,用心实在良苦。【地藏白言:仁者,地狱罪报,其事如是:或有地狱,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狱,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狱,镬汤盛沸,煮罪人身。】
“地藏菩萨说:‘仁慈的大菩萨,地狱众生造作罪业承受果报的事情是这样的:有的地狱,是因为众生在舌头上造作下罪业,就用铁牛牵他舌头耕地;有的地狱,是因为众生的心造作罪业,夜叉们挖出罪人的心吃掉;有的地狱是把罪人丢在烧得滚开的大油锅里,炸个外焦里嫩,也是因为他们造作下这样的罪业。’”
【或有地狱,赤烧铜柱,使罪人抱。或有地狱,使诸火烧,趁及罪人。或有地狱,一向寒冰。】
“有的地狱把铜柱子烧得通红让罪人来抱;有的地狱用各种火来烧罪人的身体;有的地狱非常寒冷。”
【或有地狱,无限粪尿。或有地狱,纯飞蒺藜。或有地狱,多攒火枪。或有地狱,唯撞胸背。】
“有的地狱里面是满满的、无尽的粪尿;有的地狱全是飞来飞去的铁火蒺藜;有的地狱是很多长枪上面都是火,扎来扎去的;有的地狱就是撞击胸背。”
【或有地狱,但烧手足。或有地狱,盘缴铁蛇。或有地狱,驱逐铁狗。或有地狱,尽驾铁骡。】
“有的地狱烧罪人的脚;有的地狱,用铁蛇盘缴在罪人的身上或脖子上,直到罪人窒息而死;有的地狱都是铁狗追逐撕咬罪人;有的地狱全都是冒火的铁骡子。”
【仁者,如是等报,各各狱中,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此四种物,众业行感。若广说地狱罪报等事,一一狱中,更有百千种苦楚,何况多狱。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问,略说如是。若广解说,穷劫不尽。】
“仁慈的大菩萨啊,这些罪报的事情,在各各地狱中都是不同的,而且有百千种惩罚的器具,不外乎是铁的、铜的、烈火、石头这四种东西制成,这些都是因为众生造作罪业招感到的。如果要广泛地说地狱里众生造业招感到的果报、被惩罚的事情,每个地狱中都有百千种的痛苦连绵,更何况这么多的地狱?我现在承蒙佛陀的威威神力,还有普贤菩萨你的大慈悲愿力为众生发此问,只是这样粗略地说一说。如果广泛详细地解说,恐怕用一个劫的时间也说不完。”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地藏经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