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原来,这才是弟子之相

发布时间:2024-07-10 03:03:57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原来,这才是弟子之相

11月22日,参加了很难得的一场培训——觉平师兄的“八步骤修学分享”,触动之大、受益之多,一下子有点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想着,还是要认认真真地把它用到当期“能依弟子之相”的法义上才是最好的。

其实,“能依弟子之相”的法义内容,我之前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时候就已经学过,质直、具慧、求法义、敬法及师、善摄心听,对这些内容自以为是知道的。但真正结合新的方法学下来,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一、弟子的“质直”之相

质直,就是不堕党类,具体表现为先入为主、宗派之争、我法二执等。如果在以前,用这个正见审视自己,我的结论一定是“自己整体还可以,但也有不足,要加倍努力”。这几乎是一句万能句,但看似全面,实则无力!

而觉平师兄的分享,给我的一个很大的体会就是“每一步都有一个具体的心行引导目标”,并以是否达到这个目标来检验修学。那么,质直引导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抛弃自己的偏见和成见,如实客观地听闻佛法!自己做到了吗?如此一问,不觉一身冷汗。

在闻法上,我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强烈的“概念情结”,对“陌生概念”充满好奇,习惯用“核心概念”概括当期法义。这使得自己满足于越来越多的“名相概念”,而忽略了对于整体法义的理解,更不用说“每句话、每个段落、每个章节”。

尽管辅导员师兄强调要以“学修检验”为标准指导修学,不要求深究一些概念;但我还是有点不能释怀,甚至用八步骤的第一步“读懂教材的每句话和每个概念”作为挡箭牌。新的八步骤第一步修改为“学习书本和音像内容,了解每句话的含义”,让自己狡猾的凡夫心原形毕露。

认清了“质直”的检验标准是完整、准确地理解法义,忽然意识到其对应的正是八步骤的前两步,是方法模式的“理解”。

二、弟子的“具慧”之相

意识到用“心行标准”倒推检验的重要性,再来看“具慧”。粗看,字面意思,还以为就是具备智慧。但辅助材料很明确地指出,具慧的检验标准就是得遇善知识和殊胜教法之后,自己是否生起了强烈的依止之心和修学之心。

觉平师兄在分享会上,经常反问的一句话是:“这个正见有道理吗?你接受吗?”在一遍遍的反问中,透露出来的不正是自己依止之心和修学之心的薄弱吗?明知有道理,就是不接受——这样的我,具慧吗?

八步骤分享会上,我还特别把“问题意识”分为两个层次,并分享说八步骤第三步重点是“回答”作为“Question”的问题,第四步重点是“解决”作为“Problem”的问题。但事实上,佛法对于自己很多时候仍然是锦上添花的“保健品”,而不是雪中送炭的“救命药”。这就造成了自己从“理解”到“接受”的转化上不顺利,正见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真正具慧的弟子,应该把“问题意识”进一步上升到“危机意识”,从“轮回中的重病患者”的角度来坚决有力地接受法义。正如觉平师兄所说,要用“我一定要……,我坚决要……,我誓愿要……”来强化正念,进行接受。

三、弟子的“求法义”之相

求法义,论文很明确地指出是“如教修行”,是在理解、接受基础上进行运用、落实心行。质直、具慧、求法义,正好对应了理解、接受和运用。

但充满发现的喜悦之后,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样呢?

如果说前四步还是能理清楚的,恰恰在这“运用”的后四步上几乎就是“一团乱麻”。而这四步,正是个人能否将法义用起来的核心环节,是班级共修分享的关键所在。

正因为这四步走得不好,所以每次的班级共修分享,几乎都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甚至陷入到“法义—自己—宣言”的三段论中,经常是搭一点法义分享下个人经历,然后“自惭愧”或“自随喜”一下。因为分享不是有感而发的,所以很难做到自利利他。

经过分享会,找到了落实“求法义”的着力点,那就是以“现实问题的解决”为契入点,“安住正向心理”而非“正面对抗错误”,力求“化解情绪”而非“处理问题”。我,开始体会到“贪嗔痴是个‘参天大树’但又是‘无根’的”,认识到“为什么说要摆脱错误而非纠正错误”。

四、弟子的“敬法及师”和“善摄心听”两相

《四百颂》中,补充了能依弟子之相的两个条件,“敬法及师”和“善摄心听”。导师说,“有了这五点,作为弟子之相,就非常完整了。”它们两个,重要性又体现在哪里呢?

“敬法及师”的恭敬,是把佛法视为妙药、把法师视为良医。这不同于世俗一般意义的恭敬,而是建立在“自己是轮回中的重病患者”基础上生起的真切之心——这不正是态度模式中的“真诚”吗?

“善摄心听”,就是要远离三种过失,谛听谛听,把纯净的佛法融入自己的心相续——这不正是态度模式中的“认真”和“老实”吗?

五、弟子之相,其实就在“十八字方针”

慢慢梳理,这“能依弟子之相”对应的正是“十八字方针”中的方法模式和态度模式。方法模式是与法相应,态度模式是与法相连。有了这两个模式,“观念、心态、品质”的效果模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觉平师兄说,十八字方针不仅是修学的重要方法,本身就是重要的佛法。此言果然不虚!

用法义对照自己,“惭愧之心”是必然的。勇于检讨自己,“惭愧之心”也是经常的。惭愧是一种真诚的面对,但使用多了也可能成为一种麻药。与其“果上惭愧”不如“因上努力”——这着力之处,无疑就是“十八字方针”——因为,落实好十八字方针,就是弟子之相!

感习气难调难安住,

恩德重引路引修学,

觉自性即佛即菩提,

平生志依师依书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