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刘余莉:克制怒气的几个层次

发布时间:2024-06-15 03:03:52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刘余莉:克制怒气的几个层次

我们要克制怒气就要忍,这个“忍”,上面是一个刀刃的“刃”,下面是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才谈得上忍?就是说当刀刃割在你的心上的时候,才谈得上忍。平时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大家都是彼此称赞,这个时候谈不上忍;只有你遇到不可思议的人,遇到了不该发生的事,这个时候能够忍,能够克制住不发脾气,才体现了一个人真正的修养。所以这个忍也有不同的层次。第一就是“力忍”,也就是说我今天学会了,我们听了老师讲,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从此以后,我一定要克制住自己不去发脾气;别人对我不好,我也克制住自己不去报复,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叫“忘忍”,也就是宰相肚子能撑船,别人对我的不好,我转头即忘,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就像我们《弟子规》上所说的“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相报”。但是别人对我们有怨、有恨,我们不要把它记在心上,总是忘不掉。所以有人把我们的心也比作一个垃圾筒,说我们的心本来是纯净纯善的,就像这个垃圾筒一样,它从商店里买回来的时候,也是很纯净的,为什么变成不净了?就是因为我们经常把垃圾往里面扔,久而久之,这个垃圾筒也变得肮脏不堪了。所以我们的心都是纯净纯善的,我们经常记载别人的过失、别人的不善、别人的过恶,久而久之我们自己的心变成了承载别人过失的垃圾筒,首先受害的是我们自己。

第三要“反忍”,也就是说,这个人他对谁都很好,他也在学习传统文化,为什么他偏偏对我不好?那肯定是我有对不起他的地方,或者是我有做得不到的地方,所以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人,他学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心法,就是说这个事做得不满意,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我们应该马上回过头来反省自己。讲到这里我也想到了我们庐江文化中心的一位张晓冬老师,他在海南监狱讲课的时候,下边两个服刑人员就吵起来了,张老师就对这个服刑人员鞠了一躬,他说:“对不起!都是我讲得不好,大家没有听进去。”他这样反求诸己的态度,感动了在座的服刑人员,大家就不好意思再吵架,还都纷纷的给他鼓掌。

第四就是“观忍”。《金刚经》上有句话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其实我们昨天发生的事,不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已经过去了;又像肥皂泡一样,是虚幻不实的;又像闪电一样,是短暂的、瞬间的事情。既然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们就应该让它过去,不要再把这些恩恩怨怨记载在自己的心里,然后每想起一遍就惩罚了一遍自己,让自己很不开心,别人可能还不知道。

第五叫“喜忍”,也就是说别人对我不好,对我无理取闹,甚至来指著鼻子骂我,我还很高兴,为什么?太好了,又锻炼我忍辱的机会了。所以对於学传统文化的人来说,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都是提升自己境界的机会。“境缘无好丑,好丑在於心”,我们遇到一件看似不好的事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认为它就是不好的事,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这个好坏之分在哪?在於你的心,你如何把在一般人看起来不好的境缘转变成好的境缘,这需要真正的智慧。

第六叫“慈忍”,也就是说对於别人做的恶事,我们不仅没有打击报复,反而提起了自己帮助他、成就他、提升他的这种信心。像我在看蔡老师的《弟子规》的时候,看他讲了一个故事,说有的年轻人还没有走上社会,就做出了很多悖逆社会的行为,譬如说看到很多富贵人家的车子停在那,他上去给它画个两道,或者给它泼上点油,甚至把它烧掉。如果我们是这车子的主人,可能就会很生气,觉得这样的孩子真是太没有教养了,做出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的确这些孩子真的是没有教养,这也不是他们的错。我们想一想,这个孩子可能是早年父母离异,没有接受良好的教导,更没有人教导他《弟子规》。那我们对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看到好的教育,马上就不惜花重金让他去学习;知道《弟子规》好,就不远万里赶来学习。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儿女的照顾是无微不至,我们再想一想这些孩子,从小就没有人照顾他,他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他感受不到这个社会的温暖,他一到社会就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对立的感觉、想报复的感觉。所以我们说一切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当你能够看到这一点,你不仅不想去报复他,而且还提起一种仁慈的心去帮助他、去提升他。

这几个忍是我们克制怒气的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慢慢的去体会。这也正如有一位大德,在“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中”所写到的,他说“要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我们平时觉得自己修养很好,你看我从来不发火,见到人都是一团和气、笑脸迎人。那是因为什么?那是因为你没有遇到那些不可思议的人和事。当有一天突然有一个人,走到你的面前指著鼻子骂你,对你无理取闹的时候,你还能够对他保持微笑、保持耐心,这才体现了一个人真正的修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