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台山显通寺
发布时间:2024-12-16 03:04:36作者:普门品全文网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修建的寺庙鳞次栉比,鼎盛时期,寺庙达300余座,如今仅存43座,而显通寺则是诸寺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
显通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北侧,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永平十一年(68年),汉明帝刘庄派去西域拜求佛法的大臣从天竺(今印度)请来两位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洛阳修建了白马寺。两僧后从洛阳来到清凉山(即五台山),法眼识圣地,于是奏明汉明帝在此破土建庙,因此山与印度释迦牟尼修行讲经的灵鹫山极为相似,故名灵鹫寺,为了表示信奉佛教,汉明帝在名前又加了“大孚”二字。北魏孝文帝时扩建此寺,由于寺前花开满园,所以又叫花园寺。武则天在位时,将新译的《华严经》存放在这里,因此又称为大华严寺。后来又曾改过大显通寺、大吉祥显通寺等名。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恢复大显通寺之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显通寺规模宏大,有大小殿堂400多间,中轴线上,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殿七座高大的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配殿、钟楼、僧房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整座寺院布局严谨,气势浑雄。
钟楼下层为石旋洞,上层为木构建筑,三檐廊庑式结构,屋脊顶端有四个龙头。楼内悬挂一口铜钟,名幽冥钟,重9999.5斤,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铸造。
大雄宝殿又称大佛殿,是寺院的主体建筑。殿的四周廊庑环绕,排列有序,蔚为壮观,寺内盛大的佛事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殿中高悬康熙皇帝御笔“真如权应”匾额,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像,正中为释迦牟尼佛,两旁侍立着迦叶、阿难两位尊者,东边为药师佛,西边为阿弥陀佛;三世佛两侧,十八罗汉各自手持法器,造型生动传神;背后是三尊菩萨像,中间为观音菩萨,左右分别是骑着狮子的文殊菩萨和骑着白象的普贤菩萨。无量殿,修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因殿内没有一根大梁、立柱,殿外没有廊檐,故又称无梁殿。殿的四壁全部用青砖砌成,殿顶用方木垒砌,雕饰精细,宏伟壮观。墙壁上还修建有走廊,站在走廊上可以看见整座殿的面貌,这种建筑风格在全国是极为罕见的,堪称无梁建筑中的杰作。殿前有七个佛龛,象征释迦牟尼佛讲解《华严经》,在七个地方讲了九次才讲完,因此又称“七处九会殿”。殿内有明洪武年间铸造的铁罗汉,罗汉席地而坐,造型各异,面目表情惟妙惟肖。
千钵文殊殿内供奉着文殊菩萨铜像,明代所铸。铜像上叠5头,胸前6手,两手捧金钵,背后有千手,每只手捧一只金钵,每只金钵里坐着一尊释迦牟尼佛,所以,这尊铜像又叫千臂千钵千释迦文殊像。
藏经殿内收藏着众多文物,如北魏时期铜铸的旖檀佛像、北宋开宝年间刊刻的雷峰塔藏经、明代人绘制在菩提树叶上的十八罗汉像等,都具有珍贵的价值。
藏经殿前有一座用青铜铸件组装而成的纯粹金属建筑物,人称“铜殿”,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修建。殿高8.3米,宽4.7米,深4.5米,平面接近方形,四周墙壁上铸满了佛像,号称万佛;铜殿共两层,上层四周各有六面门扇,下层四周各有八面门扇。每面门扇上铸有花卉鸟兽、二龙戏珠、玉兔拜月、喜鹊登梅等精美的图案纹样,形象逼真,玲珑剔透,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们娴熟的铸造艺术。
显通寺是五台山建立的第一座佛教寺院,它的发展历史见证了中国佛教发展的历程,寺内的建筑、丰富的佛教艺术珍品,蕴藏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为现代人们研究佛教历史、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价值。(陈欣)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