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八教丨通教
发布时间:2024-09-18 03:04:05作者:普门品全文网通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二教,主要以五时中方等与般若二时中所宣说的因缘即空、无生四谛为教旨。有关通教通的含义,高丽谛观法师在《天台四教仪》中说: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名通教;又从当教得名,谓三人同以无言说道,体色入空,故名通教。这一段文字与智者《法华玄义》中有关通教的解释相类似。
总结来说:其一,从根机方面而言,修学通教的菩萨有利根、钝根二种,钝根菩萨与前面藏教中人同证但空之涅槃,称为通前藏教;利根菩萨在修学时能体悟当体即空,了知不但空之义,通于后面别教、圆教所诠的中道实相之理,称为通后别圆。因为通教菩萨能通前通后,所以称之为通教。其二,从修学教法而言,藏教的三乘,声闻学四谛理,缘觉学十二因缘,菩萨学事六度,他们是各个不同;通教三乘是共学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在三法中皆见当体即空之理,所以称之为通。
智者大师晚年所著的《维摩经玄疏》以及《四教义》中,又将通教分为八个方面来说明:(一)教通,此教为三乘通稟;
(二)理通,三乘同見偏真之理;
(三)智通,三乘同得巧度之一切智;
(四)断通,三乘同断见思之惑;
(五)行通,三乘同修見思無漏之行;
(六)位通,三乘同经历乾慧地乃至辟支佛地等位次;
(七)因通,三乘同以九无碍为因;
(八)果通,三乘同得九解脫及二种涅槃。又此教称通教,而不称共教,是因为通教的教义不仅近共藏教,也远通别、圆二教,因此以通教为名。
在《四念处》一书中,还进一步阐发了通教学人的三个含义:第一,因果皆通,指的是三乘人,他们共学行因,得果也相同。第二,因通果不通,指利根菩萨,他们因时虽然三乘共学,果时却被分別接入別教、圆教。第三,通別通圆,指本身就是别教、圆教根机的菩萨,他们虽学通教,也能藉由通教当体即空之理为方便,而证入别教、圆教中道之智解。
通教的教法主要以空为主要,三乘同修般若,共观因缘即空之理。如果说,藏教中是以分析的方式,将一切色心之法层层分析、分解(析空观),从而得出我空法有的结论;那么通教则是不经分析,以当下了悟的方式体证一切空(体空观),也即是当下我空、法空。通教是通往大乘之始,因此是正化菩萨,旁化二乘。
天台判藏、通二教皆为界内之教,同断见惑与思惑,能见偏真之理,出离三界的分段生死。至于两者的不同,则是按照钝根与利根进行划分,藏教为钝根,析色见空,所以称为界内之拙度;通教是利根,能观当体即空,称之为界内之巧度。同时,通教因能通于大乘,其中的空中包含中道之理,因此通教利根菩萨能依于这中道之理,得以接入别、圆二教,这用专有名词可以称之为别接通,圆接通,因为具有这种功用,通教理所当然的被视为大乘初门。
通教的修行阶位,有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之十地,最利根机者,在进入第四地后就会被接入别、圆二教中;中根者,第五、第六地时被接,下根者第七或第八地时被接。通教如其名,是通小乘、大乘的一个中间阶段,要么退后入小乘,要么往前去大乘,因此并没有真正的第九地或第十地的菩萨、佛,这称之为有教无人或果头无人。
以上是通教的主要内容,按天台四教四种佛的说法,通教的佛,是坐七宝菩提树下,以天衣为座,现带劣胜应身成佛。通教的法,是无生四谛,以一切空为根本。通教的僧,是通三乘,正化菩萨,旁化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