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般若智慧破除事物表相与执着
发布时间:2023-01-11 18:05:29作者:普门品全文网人活在世间,应该有一颗善良之心,时刻存有利益他人之念,依照自己的能力去解人忧愁,助人一臂之力,这就是以人为善的菩萨精神。一个懂得利益他人的人,是有大福报的人,这样的人无论去到哪里,那里的气场都会因之而改变。有时候我们的一个无心之举,若遇到心存善念的人,就容易引起对方的共鸣,从而结下一个善缘。心存善念的人能察觉别人身上善的磁场,一个有善的磁场的人,也能够吸引众多有善念的人到他周围,这个规律如果放到企业中,就是企业的吸引力和摄受力,企业家的心境在企业文化中展现出来,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能让公司员工和顾客受益,并让他们因为你而改变。
在家庭里也是一样,你要教育孩子,首先自己要做出表率,你仔细想想,你身上的行为,你做事情的准则,你处世的态度,都是从你父母那里学来的,你父母怎么做,你也学着怎么做。有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以为就完事了,实际上这是不够的,学校只能教给孩子知识,不能改变他们的内在气质,气质是要靠父母亲自教给他们的。要想让后代有德行有思想有出息,父母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只有你做到了,你才能影响到孩子。父母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从孔子时代沿袭至今,经过几千年的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精华,为什么偏偏我们就不把它当回事,现在连西方人都在学习中国文化,我们却还在把它当成糟粕。
华夏大地上生活的这个民族,有多少时间不如老外,又有多少时间超过老外,不如老外不过是最近两百年的事情,在此之前几千年的时间长河里,我们在世界范围内一直遥遥领先,你不能因为两百年的衰落就否定五千年的辉煌。这种文化,适应于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这个民族,把其他民族的东西拿过来,未必适合我们。我们的东西也不一定适合于别人。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看清自己的优点缺点,不要骄狂自己,也不要贬低自己,做好当下的自己,才能改变长远的自己。
佛经里的典故有的人认为不真实,是迷信,实际上是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理解不了那些事,历史上有那么多祖师大德实践过的东西,又不是空虚穴来风,为什么你就觉得它不可信呢?不相信的事情你当然就不认可它,不认可你当然就不会用心去做,不用心去做你当然证不到那种境界。佛教刚传到中国的时候,祖师们弘法就是靠神通,他们都是实际做给别人看,别人相信了才跟着他们学佛。组师们如果没有一点真本事,怎么吸引得来那么多信众,古人又不是傻子,你会怀疑,人家就不会怀疑吗?
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利益别人,别人给你种福田的机会,你就好好抓住,不要觉得那是吃亏,是不公平,正因为别人穷才需要你的帮助,如果每个人都是百万富翁,哪还需要你帮助。帮助别人而心存感激,这才是菩萨道的精神,别骂别人没有感恩之心,感恩之心来自于你,不是来自于别人。佛法的思想跟世间法不同,对世俗生活来说是一种颠覆,但这种颠覆对我们的人生来讲是有益无害的。
什么是爱敬存心?爱是柔软的,利他的,没有任何要求的,当你无要求地去对待别人的时候,你内心会升起一种崇敬之心,这是一种大悲大慈的善心,就像我们拜观音菩萨时常常会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当你有这种心态的时候,你所能感受到的是无尽三昧在我们的身心所升华出来的善意,你会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世间的一切名利都会在你面前消失掉,世界变得空无。
如果你在一个环境中真正能够做到爱敬存心,你肯定没有物我分别,你要是有自他取舍之心,你的生活就会充满烦恼和痛苦。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的内心是强大的,不会患得患失,因为他相信因果,相信一切事物都是缘聚而生,缘散而分。他享受得起富贵,也能安于平庸,他不会因为外界扰乱了心境。世间的很多东西之所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有他应该如此的理由,比如佛教之所以要求在家居士礼敬出家人,是因为僧宝是佛教三宝之一,代表佛陀传播佛法,而僧宝之所以经得起居士的礼敬,凭的是他的修行和高尚的德行。我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但别人为什么没尊敬你,那是因为你的修行还没达到那个高度。
你有什么东西做不到的时候,唯一应该做的事是反求诸己。你为什么不能升官发财,为什么没有名气,你不反省自己,而去抱怨社会、抱怨你的员工,这样做有用吗?没用,要找自己的问题。当你一味地问别人为什么的时候,有没有想到问问自己为什么?在这个世间,唯一要修的就是我们自己,不要因为别人不理你或者批评你就不开心,这样是拿别人的评价来惩罚自己,最重要的是做好你自己,你有一个馒头就吃一个馒头,有一碗米饭就吃一碗米饭,没必要去跟别人比。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关照。
看到别人行善,你要随喜赞叹,看到别人遇到问题,你要伸出援手。很多人有这种心态,看到别人发财了风光无限,自己一贫如洗就会嫉妒人家,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不让别人得到,见别人破产,他幸灾乐祸。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业,一定要以大菩提心为前提,能帮别人的就帮别人一把,有这种心你才能做到成人之美。我们带着习气烦恼来到这个世间,前世的很多恶习都没有消除,前世修到心无染浊的人已经得道,解脱了轮回,没有解脱的人,心性都是不够清凉的,因此也可以说人的本性是恶。为别人的善行随喜,为别人的成功赞叹,是我们应该修行的方向。有所成就的人,他们的内心,思想都特别的宽厚,不会尖酸刻薄,所以他们能带领一群人做一番事业。
福德怎么培养?就是通过你的言语、你的行为、你的付出,去利益身边的人,让别人给你机会去培植福报。有大福报的人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把那里的矛盾化解掉,而不是给那里带去新矛盾。就比如当别人在你面前说别人不好的时候,你应该去发现别人的好,而不是兴风作浪。兴风作浪只会让人跟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只有包容别人的缺点,发现对方的优点,才能化解矛盾。世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牙齿和舌头朝夕相处,也会不小心咬到。
劝人为善,怎么样能够让别人去为善呢?劝的人一定要有技巧,你要告诉他为什么要做善事,做善事有什么好,如果对一件事情是好是坏都不清楚,不会有人愿意去做。你要告诉他做好事你的身体会变健康,你的人际关系会变和谐。人际关系要有所付出才能有所得到,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没钱的可以帮别人做一点事情,可以赞叹别人,只要你想做肯定做得到。古人嫁女儿都要看对方祖上有没有积善积德,而不只是看这个人长得怎么样,有钱没钱。在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中,以人为善的思想深深植入了我们民族的骨髓,很多人在做任何事时都会以这种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导。在现代社会,以人为善也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老板善待员工,员工善待客户,客户将产品推荐给别人,这样一来企业的品牌就做起来了。修道其实就是不断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善待身边每一个人,这实际上就是行菩萨道的精神。
救人危急,就是在别人碰到危难的时候我们要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我们身边很多这样的例子,别人遇到问题找你帮忙你会去帮助他,你遇到问题去找他帮忙他就开始找理由来搪塞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什么事情去找别人帮忙,如果你是借钱做生意,买房买车,这种事别人不一定会帮你,但如果你是家里遇到紧急情况,比如在外地出差,父母病了没人照顾,这个时候别人肯定会帮你。这种情况就叫做救人危急。
兴建大利,就是做一件事情可以利益到千千万万的众生,让子孙后代不断得到受益。我们寺院这几年印了很多书籍,送给天下信佛的人,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佛法。能来这里听我演讲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很多人因为忙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无法过来,他们可以看我们的书。来这里听课的人可以把我的书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禅修结束后你们也可以带一些回去,分享给亲朋好友们看。有位居士开光盘店,把米米老师的《学佛与做人的道理》光盘在店里放,吸引了不少人进去观看,有的人看到感兴趣的东西就买走了,没有感兴趣的东西,也给了别人一次接触佛法的机会,实在是一桩善事。这就是信仰的召唤,比专业打广告强得多。乍一看这好像跟工作毫无关系,实际上你通过这种方式在利益众生,众生也会被你感召,不但人被你感召,连鬼神都会被你感召。有位居士开茶室,每天都写祭文祭祀鬼神,他的生意一直很兴旺,那其实就是他的行为感化了三界六道的众生,他们的气场影响到茶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人。
有的人在生意经营不善时,常常抱怨员工不努力做事,客人不来光顾你,你的产品打不出去,实际上这跟别人没有关系,都是你的行为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你做什么都不成,是因为缺乏福报,在这种情况下,你急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培植福报。我住持香海禅寺这个道场,所想的事情一直是如何利用这个道场去利益越来越多的众生,让他们接触到佛法,我们希望把这个道场建得越来越漂亮,让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喜欢上这里,把佛的精神带出去分享给身边的人。
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计算自己付出的有多少,得到的有多少,实际上这是没必要的,只要你用心去付出,最终得到的肯定会比付出的多,如果你总是站在眼前的利益去考虑问题,那自然是不平衡的,要考虑长远利益。有一家素食馆叫雨花斋,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免费让人就餐,结果他们的店开到哪里,周围的人都不做饭了,都跑到他们那里去吃。人要能够做到无条件去付出,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想着让无量的众生受益,这就是兴建大大利,法布施也是兴建大利的一种,我们印书送给大家,就是在做法布施,但是很多人的心静不下来,看书看不进去。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大家能静下心来这里学佛,已经非常难得了,希望大家能有所受益,能听到佛法,因佛法而受益,非常不容易,是要有大福报的人才能实现的,我们不能只是把佛法当成知识来学习,而要当成改变身心的行为规范来学习,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受益。
舍财作福,在你有钱财的时候你把它施舍出去,让众生因为你而受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广种福田的真正意义所在,你所做的布施是求回报的还是不求回报的,是有目的的还是无目的的,这些都是有区别的,有目的和求回报的布施是有相布施,得到的是福德而非功德,无目的和不求回报的布施是无相布施,这才是无漏布施,是有功德的。福德能让你得到好报,获得快乐的人生,做事情能成功,功德是可以让你了脱生死,成就道业的。你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别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利益到无量众生,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你的心就能够得到清静,做不到这些,你的心就容易被外界的纷繁俗常所迷惑,你的六根就清静不下来。
扶持正法,看到别人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护持他,也许他所做的事情只是普普通通的小事,只有一半是好事,你也要想尽办法去赞叹他,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纯善的事情,每一件事情都是好坏参半,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不能因为它存在不好的一面就把它否定掉,而要看到他好的一面,去赞叹他。事实上世界是什么样的,很多时候取决于我们内心的抉择,你抉择善,恶就在你面前消失,你抉择恶,善就在你面前消失。抉择是一种般若智慧,你做了什么样的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抉择跟什么样的人交往,抉择做什么样的事情,每天一点一滴的不同抉择,形成了我们不一样的人生。
若你们有心传播佛法,宣扬佛教的书可以随身携带几本,遇到跟你有缘的人就布施给他,平时也可以向身边的人讲一些佛教知识,撒下一些善的种子,这对他们也许会有大的启发,说不定无意中你就度化到一个佛陀了。要成就菩提,你就要做一个播种者,要像一颗火种,燃烧着大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或像一个水源,一滴一滴汇成汪洋大海。《华严经》所描述的,一佛出世,万佛护持,你今天度化的众生,等你成佛以后会成为你的护法,所以要广结善缘。不要认为那些世界级的大企业家的成就是偶然的运气,那是累生累世积累起来的福报,没有这些福报他不可能做出这么大的事业。
一个有利他之心、能为他人付出的人,值得我们去帮助和跟他交往,自私自利的人多如牛毛,面对他们,你也不要去显示你的清高,交友时做个有抉择智慧的人,分辨得出谁值得交往,谁不值得交往。对一个企业家来说,如果你开公司开不下去,赚不到钱,招不到人,你不要泄气地以为是自己不够聪明,不聪明你就不会想到去做这些事情,真正的原因是你的福报不够,所以你要做的事情不是抱怨,不是泄气,而是发心去培植福报,反求诸己,好好找自己的原因。
一个人在这个世间能有多少成就,跟你的付出和索取有很大关系,如果只一味地索取而没有付出,你又怎么能够获得成就,只有付出到一定的时候,你才能有所收获,但是人往往没有这个耐心,总想着付出了马上就要得到收获,这怎么可能,天下哪有现成的东西等着你去收获。能认识到这些,能持之以恒去做,你才能积累起来大福报。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你活在这个世间,是不断去做善事,还是每天无所事事,花天酒地,年复一年,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乳沟是好后者,这样的人生意义何在?
修行佛法最关键的一点是关照自己的内心是正还是负,言行举止得体还是不得体?你的人生是一日比一日进步还是一日不如一日?你是吸引了什么样的人到你身边?有正能量的人是被你吸引还是被你排斥?这些都是要经常反观自照的。你身上有正气,你的家庭、事业、生活都会因此受益,如果你浑身上下充满负能量,你身边的环境也会受到你的负面影响。我们身边有人行善的时候我们也要想办法去护持他,这也是培植福报的一种方式,助别人一臂之力,成人之美,也是有很大功德的。说到底,护持正法其实也是推动自己往正道上走,当你做这些事的时候,你身上就会形成一种正能量场,会把正信的人吸引到你身边来。
敬重尊长。长辈、年长者、修行的人和道德品行高尚的人等,都值得我们去敬重,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你为别人付出,别人会加倍偿还给你。平时遇到有寺院搞活动,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护持,不管这个寺院是大是小,事实上刚刚建立起来的那种小寺院更需要我们的护持,小寺院邀请我,我一般都不会推辞的。事没有大小,我们依照自己的能力办事,能帮别人就多帮别人一点。我不会说这个寺院没有名气就不去参加,哪个寺院有名气我就去参加,出家人不能以世俗的价值观来衡量佛法。佛法需要发心去传播,需要虔诚和不求回报地去传播,不能流于表面,不能只是走过程,不能爱慕虚荣,不能追求名利。
我们在办禅修班的时候也是从这方面考虑,多为学员办实事,多传授佛法和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从不搞什么开幕仪式,寺院的钱来自十方善士的供养,一分一毫都来之不易,讲排场的事情奢侈不起啊,拿来印书、建禅堂、为学员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这样做才对得起天下的信众。修行之人要破除内心的烦恼,就不要被世俗的观念所困扰,什么金钱、名利、容貌,一切都是虚华不实的东西,都需要破除,正如《金刚经》里面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在有生之年,通过自身努力,去广种福田,利益众生,这样的生命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爱惜物命。我们活在世间,不要去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能给予别人的就给予别人,能吃亏就吃亏,一个吃得起亏的人是有格局的人,心胸狭隘的人吃不起亏,他一吃亏就觉得很窝囊,觉得自己老被别人欺负。作为学佛者,要时刻关照自己的内心,想尽一切办法去利益众生,众生都有习气,当别人以各种各样的习气对待你的时候,你不要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而是要善待他们,把他们的习气化解掉,修行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你要成就道业就要在这些经历中不断去修忍辱心。你不能忍辱,就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你会在一个又一个的痛苦中不断轮回。
不管修哪一个法门,我们都要想,我们有没有把经文里的道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如果你不能付出行动,头脑中装这么多东西又有什么用?那反而会成为所知障,影响你对别的东西的认识。就好像我们每天读《金刚经》,不断用这种思想来关照自己的言行,起心动念,都要用般若智慧破除事物的表相,破除自己的执着,真正认识到一切法的虚妄,你才能超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