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慈城罗珠堪布:学不学佛,完全是自己的自由

发布时间:2025-02-11 03:03:55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慈城罗珠堪布:学不学佛,完全是自己的自由

节前语:对有信仰的人来说,哪怕在世俗当中没有获得幸福,但超越世俗的崇高理想与目标,却会在任何时候都鼓励、陪伴着他,这就是他的精神支柱。而没有信仰的人在面对世俗的坎坷和起伏时,往往会经不起冲击与挑战,最终走到崩溃的边缘。

学不学佛,完全是自己的自由。佛教从来不会强制性地推广自己的教义,释迦牟尼佛非常尊重别人的信仰。佛教认为,通过政治手段,或借助某种势力让别人改信佛教,对很多家庭来说,有可能是一种灾难或打击,有可能会让有些人精神不正常乃至自杀。所以,释迦牟尼佛非常反对强加于人的传播方式。

佛教内部也是这样,大乘菩萨戒中有一条戒,就是不能用强制性的手段,让小乘佛教徒改学大乘佛教。密宗十四条根本戒中的第六条规定,如果毁谤、批评、攻击其他人的宗教信仰,就会犯戒。所以,不管你是唯物论者、唯心论者、有神论者、无神论者,都是自己的选择。但我们大家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追求幸福。

即使是无神论者,为了获得幸福,也可以采纳大乘佛教的理念,学会爱所有的生命,腾出一些精力,去做公益、慈善、环保等等,这样也能从中得到幸福与快乐。

现在有些有钱人动不动就说:不知道为什么而活,活得没有什么意义等等。如果能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就能体会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会有了生存的动力。

不过,有没有信仰与幸福之间,还是有一定关联的。对有信仰的人来说,哪怕在世俗当中没有获得幸福,但超越世俗的崇高理想与目标,却会在任何时候都鼓励、陪伴着他,这就是他的精神支柱。而没有信仰的人在面对世俗的坎坷和起伏时,往往会经不起冲击与挑战,最终走到崩溃的边缘。所以,要获得永恒无上的幸福,就要做大乘佛教徒。大乘佛教徒最起码的前提条件,不是出家,不是吃素,不是戒酒,更不是放弃家庭、工作,而是爱天下所有的众生。无论对方是无神论者、伊斯兰教徒或者基督教徒等等,都是爱心的对象。佛教从来都不说,我只爱学佛的人,除了学佛的人以外我都不爱。不但要爱所有的人,还要爱所有的生命。

佛教对生命的定义,与生物学对生命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一朵花、一棵树也是生命。但佛教却认为,有情感、有痛苦快乐感受的动物和人,才叫做生命。花草树木、山河大地没有情感,所以不是生命。要当大乘佛教徒,就要爱所有的生命,要用开放的心胸,去面对世界,这是大乘佛教徒的最低标准。

压力,不一定来自于养家糊口,很多比养家糊口更大的压力,是来自于自己的作茧自缚。痛苦,也往往不是来自于钱财的困乏,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执着。

我认为,佛教就是一种方法论。佛教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抵御诱惑、排解压力、消除痛苦,解决很多金钱无法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