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好工作,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4-08-26 03:04:31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好工作,在哪里?

作者: 纳兰婉如

当前社会,青年学子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难。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这句话在大学生中普遍流行。的确,改革这么多年以来,就业也从原来的包分配到现在的完全市场经济化,都由供求关系来平衡。

工作一方面是维持生存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工具。人存活与世上,大多数人都是渴望通过工作来被社会认同和能为社会做贡献。可是,在当前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就业市场形势严峻。我们该如何获得工作的机会呢?该如何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该如何在这样不容乐观的就业现状中保持正确的心态呢?

对于即将走出象牙塔,准备参加工作的学子而言,我觉得可以准备三个必需品去谋求工作机会,即:专业程度、良好品格、平和心态。



要让用人单位决定是否给你工作机会,首先取决于你能用什么去打动别人。优秀的学习成绩和较高的专业素养是你扣开别人大门的敲门砖。要知道别人是请你去工作的,是希望你能通过所学为别人解决问题的,所以专业化越强自然得到的机会越大。

现在不少学子在学校不是很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而是认为可以通过走关系,或者凭相貌来谋取工作。当然在就业市场中确实存在着这些灰色地带。但是试想,若自身没有真才实学,别人即便碍于种种原因接受了你,可是你能赢得别人尊重的目光吗?若处处感受不到别人的尊重,自身又是半瓶水,在这样不自在的环境中,你能坦然工作吗?

良好的人品也是获得工作机会的助缘。一个有良好品格的人,处处让人觉得如沐春风,一举手一投足都会体现较好的修养。相反,一个品行不佳的人,即使他时时刻意伪装,但是总会在不经意的细节中马脚毕露。所以平时就应该时时自律,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平和的心态也是取得工作机会所必不可少的。青年学子,往往未经世事,未免气盛、清高。自持高学历,对工作百般挑选,总认为这个委屈了我,那个埋没了我,这样就在挑拣中错失了机会。

和同学比较也是一大败笔。须知,世上人人的业力不一样,每个人的福德因缘也不一样,所以人生的起点和际遇注定都是不同的,故而也就无所谓公不公平。但是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住机会,通过因地努力来弥补差距。若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那只能是自己让自己彻底的“不公平”了。

与这种心高气傲的心态截然相反的是过度自卑的心态。这两种心态在佛家而言都属于掉举心态。也许自身目前是有这样那样暂时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一切都是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今天和昨天不同,当下和刚才也不一样,一切都在细微变化着。若只一味自怨自哀,只能让自己处于消极的境地。所以佛家有云:因地修行,果地随缘。意思就是做任何事一定要有正确的发心,然后破除万难的去做,不要计较得失,至于结局如何,只要是自己努力过了,就不要太注重结果的好坏。这真是培养良好心态的一剂良方。

对于已工作的人来说,“太累!”是这个阶层普遍的心声。累,既有工作本身带来的疲劳,还有心理上的疲累。的确,现在人才是供过于求,最不缺的就是人。工作说到底就是在处理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是普遍被职场人士认为最不好处理的。为什么呢?这牵涉的太多,而人人心上都有一个“利”字,“利”在当今社会可以说是典型性的标志了。

所以很多人都成了工作的“奴隶”,工作没有让人觉得有乐趣,相反如围城:进去的想出来,在外的想进去。到底该怎样面对工作呢?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智慧无漏的佛陀就已经解决了。佛陀所用的般若智慧也同样适用于我们今天的职场,那就是:六度、四摄。在佛教中,它是菩萨道的修行,是开发无漏智,趣向解脱的法门。那么何谓六度呢?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何谓四摄呢?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布施:佛教中的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套用在工作场合中,我们可以修法布施。当别的同事遇到困难了,需要救急时,我们可以大方地把自己的智慧与他分享,耐心地教他,帮助他解决困难。每天养成用微笑对人的习惯,这也是在向别人布施友善,给人欢喜,广结善缘,营造良好的氛围。

持戒:是告诉我们在工作场合要守规矩,一切要按规章制度办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公司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和工作制度。所以,我们就要做到入乡随俗,不要随心所欲,遵守工作制度、安然工作。

忍辱:在佛教原义中,忍辱的含义有三:耐冤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套用到职场中,就是要我们能忍受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要我们在与人相处时打开心量。要知道自己的双手尚且不一样,更何况来自不同生活背景的各种人。所以我们要大度能容,对别人一时的误解、曲解,要尝试着用平和的心态与别人做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而不要恶言相向,以恶制恶。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工作场所不是自己的家,自然有诸多不如己意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善于安耐境忍。

精进:本义是远离懈怠等不善行,出生无量善法,并另其增长。用在工作中则是要我们做一行专一行。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除了要熟悉外,还要专业。常常要善思考,善改善,把自己的工作完善化。要知道别人付薪水是请你去做事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所以,我们要有一分责任心、要具备职业道德,尽心尽力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去懈怠混日子。

禅定:用在工作中则是要我们能定心。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心不定,不能专著。别人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表情都能影响我们,并由此开始胡思乱想,也开始了种种颠倒烦恼。而心定专注才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才能良好的解决问题。

般若:佛教中的原意是智慧,但这种智慧不同于世界的有漏的聪明。它是圆满无漏的。引申到工作中,是要我们能善思考,发挥主动的主人翁精神。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工作做到完美、完善。能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那么四摄对我们的工作能产生怎样的帮助呢?

爱语:就是要求我们能对同事说善言、说温和的话、说好听的话,当然绝不是说一些谄媚、虚伪之言。而是在别人痛苦时,能发自内心地说安慰的话;当别人取得成就时,能真诚地赞美;当别人沮丧时,能说鼓励的话。

利行:就是要我们在工作中能时刻注意自己的身、口、意业。时时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也就是行为处事要利及于人。自利利他,不要做损人不利的事情。在工作场合,难免会碰到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所以该是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要勇于担当。不能有好处时独揽自身,该担当时两手一撇,一推三六九。

同事: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场合能与人和睦相处。要知道能在一起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缘分。所以要惜缘,努力让工作环境美好、氛围和谐。要用仁爱之心对人对事。大家其乐融融,心情舒畅,那么相信再枯燥、乏味的工作也会变得令人乐于接受和喜欢了。而作为领导者,就更应该知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用你的智慧和慈悲心对待员工。

大富靠天(因果),小富靠勤。没有修来福德怎么办?现在学佛开始修福修慧还来得及。富贵是累世施舍贫穷众生,或者供养佛法僧三宝的善果。除了培植福田外,我们还应重视今生的努力,因为福报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得到体现。哪怕天上会掉下馅饼来,还需要我们伸手去捡,否则也是枉然。

《杂阿含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日,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在于早晨,着衣持钵,入舍卫城去乞食,尊者阿难,随从在于世尊之后面。这时,有二位老年的男女,是一对夫妇。已年老根熟,偻背如钩,诣于里巷之头,烧粪扫之处,都向火而蹲在那里。

世尊看见那二位老夫妇,已年耆而愚老,偻背如钩,犹如老鹄之欲心相视那样。世尊看后,就告诉阿难尊者说:“你看见那夫妇二人,已年耆而愚老,偻背如钩,都向火而蹲在那边,有如老鹄之欲心相视之事吗?”阿难白佛说:“如是,世尊!”

佛陀告诉阿难说:“此二位老夫妇,如果在于年少之时,盛壮之身,能勤求财物的话,也可以得舍卫城中的第一富有的长者。假如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起正信而为非家,而出家学道,而精勤修习的话,也可以得阿罗汉之第一上果。如果在于第二分之盛壮之身,去勤求财物的话,也可以得为舍卫城中的第二之富有之人。假若是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正信而为非有家,而出家学道的话,也可以得证阿那含果。如果第三分之中年之身,勤求财物的话,也可以得为舍卫城中之第三的富有者。如果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正信而为非家,而出家学道的话,也可得证为斯陀含果。假如在于第四分老年之身,勤求财物的话,也可以得为舍卫城中的第四富有之人。如果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正信而为非家,而出家学道的话,也可得证为须陀洹果。然而他们在于今日,已经年耆根熟,没有钱财,没有方便,无所堪能,不再堪能了。如欲想觅求钱财,也不能得到胜过他人之法的了。”

那时,世尊,又说一偈:“不行梵行故,不得年少财。思惟古昔事,眠地如曲弓。不修于梵行,不得年少财,犹如老鹄鸟,守死于空地。”

不修行梵行之故,不能得果证,年少时不努力,就不能得到应有的财物。唯思惟古昔之事,而睡眠在地上,有如弯曲之弓。不修习梵行之故,不能得果证,年轻时不努力,就不能得应有的财物,到了老年时,就会如老鹄鸟之守死在于空地一样!

佛陀的智慧真是无比呀,若人人能奉行这六度、四摄法,相信对我们的工作和人生都是受益非浅。即便是最不如意的工作场所也一样能化腐朽为神奇。归根到底,工作是人做的,所以一切都取决于人的心态,用不同的心态看待工作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拥有一颗平和的心,那样无论身处富贵或贫贱都自在。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在工作的点滴中能悟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好工作,在哪里?

不在哪里,就在于你的智慧、福报与努力。因为人生无常,穷苦的人经过奋斗同样可以事业成功;相反,出生富贵的人若不珍惜自己的福报,花天酒地,吃喝嫖赌,醉生梦死,肆意挥霍,也会沦为贫苦下贱的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