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七、公案 — 理事体用 2.羚羊挂角
发布时间:2024-07-10 03:05:02作者:普门品全文网(一)公案本文
时有西天大耳叁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敕令兴国师(慧忠)试验。
(缘起於现象界,他心慧眼虽可捕捉他人心念,奈何本体无有形相,若行者不起妄想心,如何窥知?)
叁藏才见师,便礼拜立於右边。
(既言叁藏似不宜示人神通力,宜以德行服人始可。)
兴国师曰:「汝得他心通耶?」
(世间五通之一的他心通汝已得乎?)
对曰:「不敢!」
(谦虚如是!)
师曰:「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麽处?」
(心念起处,始现境相,心念不起时又如何?)
叁藏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欲去西川看竞渡?」
(确有他心之通!和尚意游西川河去看龙舟比赛了。)
师再问:「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麽处?」
(禅师还真会逗人玩的,又如法炮制一次。)
叁藏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欲在天津桥上看弄猢狲?」
(师之心境又起,当然逃不过他心通之察照。)
师第叁问,语亦同前。
(这下可玩真的了!)
叁藏良久,罔知去处。
(师之心不起住入空相,或依附叁藏之心,或依附叁藏之鼻,何人知晓,惟觅心不得却是真也!)
师叱曰:「这野狐精,他心通在什麽处?」
(正法不通达,若通达连虚空神无念、无相亦要能知,这才是真他心通也!我们修行人确记勿以世间神通惑人!)
叁藏无对。
(执着神通力,易迷失菩提本性,有相能知,无相却无奈也。)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行者起心动念住有相中时,就有心迹可寻。若心能常住空寂中,体性空真如性现起,应无踪迹可寻。不然就要如菩萨一样,证得不动位,就能住无心中,无心者是有相但心能无住一切相中,故称此为无心。此种人於有相中并无心住想,此真心并非妄心,故不会去执取一切外缘境,当然亦不为一切外缘来缚住、黏着。有此两种能力、禅定者,始能脱离死神的捉拿,也就是能脱离生死魔境。除生死魔外,还有五蕴魔、烦恼魔、天魔,修行人要能突破此四种魔的干扰,才算是了脱生死、脱离叁界。
话说禅宗有一金碧峰祖师者,本已修证到空真如性起,能住空中现无有相,故踪迹了不可寻。有朝一日,为皇帝聘请为国师,皇帝特赐给他一十足全金的钵碗。此金钵既然是皇帝所赐,并雕塑得太精美尊贵,使金碧峰禅师原已证得无所爱执的心,也起了凡夫情见,有时在禅定中就起心动念,忆想此金钵,因爱之深,念之切也。
当金碧峰禅师寿将尽时,黑白无常鬼俟机要来捉拿金碧峰禅师的元神,但以前每要来捉拿他时,他都能入甚深禅定中,觅心了不可得,何况其身形,故两无常鬼每次都是无功失败而返。当两无常鬼知悉,金碧峰禅师现因爱执其皇帝所赐的金钵,常在禅定中起心动念,现出其元神身形,当然这样就是有踪迹可寻,故两无常鬼就再来金碧峰禅师住处,寻机要捉拿他的元神归案。
当有一天金碧峰禅师又入禅定中,因一入定中,其元神即不见踪影。此两无常鬼就只有俟机在旁,待他起心动念现出元神身形时,就能捉拿到他。这时禅定中的金碧峰禅师又想起了皇帝所赐的金钵,一起心动念,元神即现起,两俟机要捉拿他的无常鬼,随即上前去要捉他,他一警觉即又净心了意地入定去了。
这次的教训之後,金碧峰禅师就把皇帝所赐的金钵彻底地毁坏,不让它再来引起他的 碍而不能常住空真如性中。并做了一首偈语:「要来捉拿金碧峰,犹如铁链锁虚空;铁链若能锁虚空,再来捉拿金碧峰。」
这段公案即在告诉我们,在不能逃过无常鬼(死神)拘提的修行人是没有成就的。要能学得佛法的无生法忍,或者是世间禅定中的修行人,才有可能躲过死神的捉拿。若要做到这样,则修行过程中的五蕴魔、烦恼魔、天魔等都要能透得过,不然都是假的功夫,自救不了,还谈什麽要度化众生?
2.释题
本公案名为「羚羊挂角」,取自「羚羊挂角无踪迹」之句,羚羊在森林中将角隐藏在树枝中,身体不动,远处猎人即无所见,故能藏住羚羊身体而不会受害。依修行人的禅修境界不同,世间禅行者能以十八空真如,悟得无心,在心不动时,有「他心通」的人也没有办法观照到你的心,更何况其元神或身形。所以行者在禅定中只要起心动念,等於出现在世间里面,他就能被他人觉知。有些祖师大德气脉通了,徒弟也通了,就能「以心传心」,不必用嘴巴讲话,你起了心意念,他也可以知道你起了什麽心意念,如果是一方没有动念,另一方呢?有!那有动念的他就可以被了知,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就不能够知道,所以要有这些都是心眼要通的。但心眼通又有何用?敌不过业力的纠缠,到最後,还是要受轮回的。故佛子当要悟得无生法忍,世间禅行者要能入定而无踪迹可寻始得,後者寿命尽还是要受轮回的。
要能知他人的心,起码要修证到四禅时,才能够有他心通。修证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等五神通,具有五神通时,心是能住一境性中,随心所欲,你要修什麽通都可以随缘成就。
但佛子要知道修证到五神通,是有色界天神的果报,能长享天寿,但寿命尽时定力退失,当又要再轮回。故修世间禅定是不究竟的,一定要能学习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虽然没有开悟证得入地菩萨位,但起码可以证得小乘四果或声闻、缘觉等果位,也就能了脱生死轮回。
3.语体文解
时有西天大耳叁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敕令兴国师(慧忠)试验。
在唐朝玄宗时,有一从天竺国来的胡僧,方面大耳,名为叁藏,到达唐朝京城来。并自称已得他心通,玄宗皇帝就敕令兴国师慧忠禅师来勘验他一下,真的是否有他心通。
慧忠禅师者,系浙江诸暨人,俗姓冉,自幼学佛,通经律论,後来获得六祖为其印心,真是开悟大士。经游历诸多名山,如五岭、罗浮、四明、天目,而入南阳白崖山党子谷,又称白草谷,长年静坐,四十馀年足不出山。唐开元年间,玄宗钦其道誉,迎赴京师,敕住龙兴寺,故称他为兴国师。慧忠禅师生性淡薄,自乐天真,但却为唐朝玄宗、肃宗、代宗叁朝礼遇,可知兴国师的道风与淡薄,当时他与行思、怀让、神会、玄觉等四人,并称为六祖门下的五大宗匠。
按语说:缘起於现象界,他心慧眼虽可捕捉他人心念,奈何本体无有形相,若行者不起妄想心,如何窥知?修行人要知道有心就有相,有相就能被知道到底在哪里,若能永住寂灭、涅槃境界中,世间一切相即灭却。佛弟子修禅当能修得无为境,住境不生心亦是无心的另一种境界,亦不能被撼动得了的。
叁藏才见师,便礼拜立於右边。
大耳叁藏看到兴国师,礼拜後便站在旁边,当然能够当国师的也不是省油的灯,真正佛教徒很少是以神通示人,有神通的人因为不能现神通,有时也只能默默的去做。但有时候神通也抵不过业力,业力来的时候照样受报,跑不掉的。
此号称叁藏者一见兴国师,即礼拜後并立於国师右边。看来此天竺叁藏还算是去掉贡高我慢之行者。按语说:既言叁藏似不宜示人神通力,宜以德行服人始可。一般佛弟子承佛陀教导,应以如何证得解脱知见,来教导学人,使他能真的获得解脱知见,不应该以神通来诱惑大众,或求得名闻利养。
兴国师曰:「汝得他心通耶?」
慧忠国师开头即问说,听您说自己已得他心通了吗?世间五通之一的他心通汝已得乎?有五神通但没有证到漏尽通的话,那也是没办法解脱叁界的事,照样轮回去,只是证到五通也许是天寿长一点,但还是叁界众生,没有办法超越命浊,这也就是我们说修佛法主要是以德服人,以德来化解冤亲债主的怨气、不甘愿的心,这比你现一些神通给人家看,甚至诱惑人家,要好得多了,因这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的。
对曰:「不敢!」
兴国师说了:听说你已经得到他心通了吗?叁藏法师就说了:「不敢!」他谦虚的说不敢!不敢!
如果是说他不放风声的话,但可以了知你的心意念,他可以不说他有他心通,那也就无所谓,但是他已经放了风声,所以大家都知道,现在连皇上都要考考他,於是就派兴国师来考他。按语说:谦虚如是!是真的谦虚还是客套一番,考试以後才知道。师曰:「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麽处?」
国师先起了一念後,就问他说:「您说我现在在什麽地方?」心念起处,始现境相,如果心念不起的话,那就无踪迹,所以心念起,他有他心之通,当然马上就有警觉,当然就知道国师的去处。按语说:心念起处,始现境相,心念不起时又如何?一个修行到受阴尽行者,是有意生身,心念起时就能够有一意生身他往,当然会被看到或觉知。
叁藏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欲去西川看竞渡?」
叁藏法师他就说:「你是一国的国师,怎麽跑到西川去看人家划龙舟竞赛呢?」看起来他好像有他心通了,能知国师起心动念处。按语说:确有他心之通!和尚意游西川河,去看龙舟比赛,他当然知道了。
师再问:「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麽处?」
国师又起了一个心念,再问他:「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麽处?」国师又起一个心意念後,再逗逗他、并考考他。按语说:禅师还真会逗人玩的,又如法炮制一次。
叁藏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欲在天津桥上看弄猢狲?」
叁藏师又说了:「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欲在天津桥上看弄猢狲?」他说您是一国的国师,干嘛跑到天津桥上去看人家耍猴戏呢?按语说:师之心境又起,当然逃不过他心通之察照。国师的心境是故意起的,意生身是故意发起的,叁藏师他有他心通,当然他就知道,国师接下来第叁次再问前面问题,正式考试上场了。
师第叁问,语亦同前。
国师第叁次发问,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麽处,这下可玩真的了!
叁藏良久,罔知去处。
结果叁藏师良久良久,罔知去处,「良久」代表一很长的时间,叁藏师不知道国师跑到那儿去了。国师何处去?(1)也许国师之心不起,住入空相,这是一个境,不起心就无相,无相就没有踪迹可寻。(2)或者国师的心是跟叁藏师的心搅在一起了,当然他找不到了。有的祖师大德看到这个公案就批注说:「大概他(国师)的心放在叁藏的鼻子里头或身上里面什麽的。」
国师心放在那里?只要他有起心意念的话,有他心通的都应该知道,所以要有他心通的人心眼要开,就是说你身体色身破了以後,你的心可以通虚空,同样的!众生的心您也可以感知。你看虚空之间的其他众生心,诸佛菩萨他有时候心意念会起,因为他们心是无碍的,能不被缚的。所以你有这个能力的话,你也可以知道,也就是说你有他心通了。
真正的他心通要能够感知一切众生的心起灭,众生有情就有六类,这个心要更清澈,就能体知众生心,虽然芸芸众生的心没有开,但你能够知道他的心意念,如果他心跟己心都开了,刚刚讲了,就比较容易点知道他在起念什麽,如祖师大德跟他的徒弟之间,有时候心起念就可以告知他什麽事情,一般的众生就没有办法了解。那麽说如果是一个人住境不起念的话,那你去那里找他的心意念呢?
按语说:师之心不起住入空相,或依附叁藏之心,或依附叁藏之鼻,何人知晓,惟觅心不得却是真也!是住入空相呢?还是依附在叁藏之心呢?这个已经是过去的事情,到底是怎麽样,没有人知道,但叁藏师找不到国师的心意念是真的!
师叱曰:「这野狐精,他心通在什麽处?」
於是国师就开骂了:「您这野狐精,他心通在什麽处?」为什麽兴国师会骂他是野狐狸精呢?因他未真正获得他心通,真正他心通要到什麽境界呢?连住空无相的虚空神、风神等无色众生都要能知道它在何处,更不用谈他的心了,他的心念当然会被知道。又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佛云:「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他心智通,所谓一切有情过去、未来、现在之心,善恶、无记皆悉能知。复知过去一切有情所作诸业因果差别,又知众生大心、小心、非大小心,有欲无欲、有垢无垢心,愚心智心、广心略心,定乱、缚脱、胜劣差别,上心下心,皆悉知之。」
那就奇怪了,刚刚国师起心动念,叁藏你都可以警觉,为什麽国师不起心动念就不能警觉了呢?因为他不能够以体去对他的体。正法不通达,故被兴国师骂为野狐狸精,是说您所拥有的是鬼神心通,不是真的他心通。我等佛子确记勿以世间神通惑人!
我常常在讲,如果是你的五根不灭的话,你的眼根可以看到别人的光,或者是发出颜色,或是看到别人那个内脏有病,因为你还用根去看,所以只会看到这些,这是色根未破了的人,也是没开悟的人。好了!你用心根--意根去看,看人家的心,你没有用体去看人家的体,这个体上面加上一些我们的自性上的一些习气,所以有的人就可以看到别人身上的光,看到什麽颜色,甚至於内脏的毛病,但是却看不到对方有什麽习气,这习气是无形无相的,是要用感知的。
譬如有的人心里面有暴戾之气,你可以感觉得到;心里面在起烦脑,你也可以感觉得到,这个是用你的空体去体会对方的状况。有的人失神了,用根的人看不出来,但是你可以感觉这个人的元神不见了。就像我们刘同学一个多礼拜前就有点失神了,你在搞什麽呀?没有打坐?或是碰到什麽障碍?修了叁座以後才找回来。这个一般人没有进入体空的境界,你就没有办法去体会他同样的体性有何障碍。
你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用空体去观众生体性,跟你用五根去观众生色身,也许你看不到什麽,但是您用心感的境界就超过他的境界,他可以看到光、看到颜色,但他心里面还不清净的。能够悟体的人一定要能明心,明心才能够见性。你虽能够看到自性光、别人的光,看到别人的色身颜色或是内脏,那不一定要心清净,那是用你五根的异能,五根在我们死了就没有了,五根当人死时它也就散了。我们身体活着的时候,当然五根是依附着他,死的时候五根就灭了,但是体还有没有呢?见性、闻性、嗅性、味性、触性、心性等都还在,还有它的功能在,我们要找的就是这个,不要认贼为父。
《楞严经》里面25位菩萨中有一位阿那律陀菩萨(无贫之意),是证到半头天眼的菩萨。他的眼根坏了,眼睛瞎掉了,怎麽还可以证到半头天眼呢?这个半头是你脑筋里面的空体所映现的,此体用它见性能观十方虚空一千大千世界,所以虽然他眼根失去了功能,但他却可以用他的体性证到半头天眼的境界。
上面这个是在讲体跟根之间的功用别,心根可以知道人家的起心动念,但是你看不到他内心里面真正体性附在上面的习气和自性,所以你没有超越五根异能的话,就不能够进入体性对一切众生习气的感知。我们某位同学是个花心萝卜,我一看他就有气,一般人怎麽会知道他是什麽心?所以用体去感知他的特性,这个人是好人、是坏人很清楚的就能够分辨出来,那一个是随便乱来,那一个是自爱真修行,也都可以感觉出来的。
用心意去看心意,不是修禅的人所应该做的,所以兴国师要骂他:「你这野狐狸精,没有修正法!」真正禅宗来讲,应该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怎麽可以用这个心来感知众生的心呢?应该用我们体性去感知众生的体才对。
叁藏无对。
叁藏师讲不出话来了,因不知兴国师的意生身或心到底在哪里。所以执着神通力,易迷失本性,本来自性的功能,没有真正的去认知它,你却认为自己修到有他心通了,已经是不错了,可是那不是真的他心通,只是人家有起心动念你才能够读到他的心而已。
要像此叁藏的非他心通的心通, 要气脉通就可以做到了,或者跟一个气脉也通的人,互通心意也是可以的,可是那不是他心通。也许别人心里面起一个念,你可以知道,但有时候你知道,也要装不知道。
按语说:执着神通力,易迷失菩提本性,有相能知,无相却无奈也。佛弟子应能知各个境界,也能以体性去悟知一切境,也能不住境生心,如此即能自在无碍,即如如佛也。
( 87年7月14日 讲於 龙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