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圆通与耳根圆通

发布时间:2024-04-29 03:01:15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圆通与耳根圆通

净空法师:念佛圆通与耳根圆通

观音菩萨闻思修这个方法是反闻闻自性(持名念佛,自念自听),大势至菩萨的方法是反念念自性(忆佛念佛,都摄六根)。
如果你要真正了解佛法修学的理论与方法原则,可以说统统在这部经上(楞严经)。念佛圆通尤其是全经的精华所在,这是往往为大家所忽略,只注意到观音菩萨耳根圆通。原因在什么地方?文殊菩萨拣选圆通,就是为娑婆世界众生选择一个法门,他选的是耳根。
其实耳根,是他老人家明显选,明着是选耳根,实际上暗着是选念佛,暗着,大家都疏忽掉了。为什么说有明有暗?这个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排列的顺序,你仔细观察你就晓得,没有被选上的是按着顺序来排的,被选上的是挑出来放在最后。就好像世人唱戏一样,表演最后的,那是最好的压轴戏,最好的放在后面,这是希望人看戏从头到尾要看完。所以最精彩的摆在后面。
摆在后面的是两个法门,不是一个。观音菩萨是耳根,耳根在六根里面,眼、耳、鼻、舌、身,应该是摆在第二个,它摆在最后,第二十五,摆到最后去了。大势至菩萨念佛是在七大里面的根大,七大的顺序是地、水、火、风、空、见、识,它是见大,我们叫它根大。按顺序来摆,识大是弥勒菩萨代表的,他应该在弥勒菩萨的前面。如果按照顺序来摆,二十五,弥勒菩萨是最后的,是第二十五,现在把观世音菩萨摆在最后,弥勒菩萨就推到前面,就变成二十四,大势至菩萨第二十三,这按顺序排。但是你看《楞严经》上的顺序不是这样的,它摆在弥勒菩萨的后面,这就是它是一个特别法门,没有按顺序排。所以二十五圆通章里头是两个特别法门(净土法门)。
两个特别法门,为什么文殊菩萨不选择念佛为第一,而选择观音菩萨耳根为第一?这里头有个道理。念佛法门在尽虚空遍法界是第一法门,它契法界一切众生之机;观世音菩萨耳根法门,是专门契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之机,娑婆世界耳根最利。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把这些方法用讲的,你才明了,你才点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耳根最利,用这个方法来教学。但是你要晓得,释迦牟尼佛讲这么多经,说这么多法,说到最后还是劝你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由此可知,有耳根圆通(自念自听念佛或念观音),最后还是通到念佛求生净土。如果我们在《楞严经》里面看到这个线索,《楞严》才没有白读,你真正晓得它用意所在(念佛念观音回归净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像读《华严经》一样(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统领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次法身大士发愿求生净土)。我对这两部经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师十年,我主修的就是《楞严》。《楞严》我大概讲过七、八遍,早年这个经讲得最多,也最熟,从这里头看出门道。《华严》我在那上面用了十几年的工夫,我对念佛法门深信不疑,是从《华严经》上得来的。《华严经》读了之后,回头再看《楞严》,这才把《楞严》的线索搞清楚了。
……观音菩萨闻思修这个方法是反闻闻自性(持名念佛,自念自听),大势至菩萨的方法是反念念自性(忆佛念佛,都摄六根)。但是,大势至菩萨这个方法依然离不开观音菩萨的方法。所以古人教我们念佛,佛怎么念?佛号从心里面生出来,口里面念出来,耳朵再听进去。你看看,与耳根圆通有没有关系?他用耳根听进去,这个方法念很容易摄心。也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他用这个方法来都摄六根,达到“净念相继”的目标。果然净念相继成就了,那就是“念佛三昧”,功夫浅的叫成片,功夫深的叫一心不乱。由此可知,大势至菩萨这一章是兼有耳根圆通的功夫在里面。所以这不是从事相上的染修,它确确实实是“称性起修”,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性德名号(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念佛就是正念真如自性!
求生净土这个法门,古今中外的大德,真正修学有悟入的、有见地的,几乎都公认净土法门是世尊救度一切众生不可思议的第一法门,我们一定要深信不疑。如果有疑惑,一定要把事实真相、理论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断疑生信,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才真正有把握。
(摘自净空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研习报告》)

耳根圆通与持名念佛

(一)都摄六根的诀窍,反闻自性的功夫
(《蜀中净土》编者按:署名为“诚谦”的同修提出了如下问题:
“我今天看了《楞严经》,其中,文殊菩萨评价了二十五种修法,说观音法门“反闻自性”是娑婆众生修行最好的法门,而净土宗又认为按照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修持净土乃最方便法门,亦即念诵“阿弥陀佛”就可以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等凡夫愚顽之辈,究竟应当选择何种法门修行?”
以下是借用《略述净宗信愿行》一书中的一段文字,对这个问题做出回复。借此可以让我们从理念上融通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圆通境界,从事修上落实古德所谓“以都摄六根的方法修反闻自性的功夫”,令我们对持名念佛产生决定的信心,令自己的净业得到高度成就。)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因顺众生的根机,随缘施设教化。或有佛刹,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或有佛刹,以佛菩提树而作佛事;或有佛刹,但以众香作佛事;乃至或以园林台观、虚空等作佛事。娑婆众生耳根偏利,与眼鼻舌身意五根相比,耳根功德最全,具有圆通常之德用。是故释迦牟尼佛以音声作佛事,讲经说法,不疲不厌。文殊菩萨楞严选根偈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在首楞严会二十五圆通中,观音的耳根圆通与势至的根大圆通超出常格地置于末后,表明观音法门被明选,势至法门被暗选。观音的反闻闻自性,入流亡所,破六结证三空,上根利智或有可能;势至的都摄六根,系念佛号,如子忆母,从事持达理执,却是利钝全收的胜异方便。在称念佛名的行持中,将耳根圆通与根大圆通善巧整合而用,从口念耳听到心念心听,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殊胜法益。
势至念佛圆通从根大修证,唯摄一精明,不令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缘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由是六识不起,六根自然而摄。在念佛行持中,以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明明白白,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绝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不可睁大。眼既摄矣,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端肃,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不缘五欲六尘,唯佛是念,方为净念。若能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净念相继能引发八识田中的佛种子,由之显现佛界胜境,临终任运往生净土。能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真实不虚。
观音耳根圆通从耳根闻性入手,旋转往昔驰骛声尘的颠倒闻机,回光反闻能闻之性,不循声出流而入本闻妙性之流,次第解结证真,契入圆通。在念佛行持中,闻佛名号,称念佛名,即念反观,体察究审,鞫其根源。体究之极,于自本心,忽然契合。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所情消,有无见尽,清净本然之体朗然现前,可谓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耳根圆通即波究水,就路还家,反闻闻自性,反念念自性,性成无上道,契机妙法,顿超直入。诚可谓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称念佛名,自念自听,即是观音势至二种圆通方法的奇妙融合。由心启音,耳根收音,回复内心,如是循环不已,朋从往来一句佛号。佛是本觉,念是始觉,以念启闻,以闻修念,有念必闻。心光音声,融成一片,启动彰显圆通常之闻性。如是久久,根身器界渐次转换,由秽而净,从凡臻圣。神丹妙诀,潜移默运。净业行人宜将观音势至的悲智涵泳于胸,以都摄六根的方法修反闻自性的功夫。取法于上,精进勇猛,当生或可契证圆通;守住底线,仗佛慈力,亦可带业往生,净土华开见佛,悟证圆通。阿弥陀佛二大胁士引导吾辈净业行人的修持,可谓周详缜密,婆心切切。
(二)口念耳听念佛声,念念入于圆觉海
(《蜀中净土》编者按:
印光大师常常开示:念佛的最大诀窍在于“摄耳谛听”四字。“摄耳谛听”到底妙在何处,以下周寿考居士的文章很好的揭示了其中的奥妙。若能熟读此文,一定会从中获得很大启发,令自己念佛信心得到大的提升。同时,本文也对揭开上文“诚谦”网友的那个疑问有相当帮助,令我们真正明白摄耳谛听的念佛方法,就是观音势至两圆通,从而把握住“一门深入”这个要诀。
当然,部分居士看到此文可能会感到涉及过多教理、名相,会觉得比较难于理解。不过,这完全没有关系。看过此文后的读者,只要能够明白、深信“以深信愿心、执持一句阿弥陀佛万德圣号,就有往生的绝对保证,就是成佛的圆满正因”这个道理,也就非常有意义了。)
《楞严经》里观世音菩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灵利,故以耳根听闻音声,入流亡所,步步深入,圆照闻性,以至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而获证圆通。文殊菩萨称赞观世音菩萨这个法门最为优胜,并且总结为四句话“旋汝倒闻机,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我们现在念佛讲究用耳朵听,耳听很重要,不听外面一切声音(声尘),只听自己的念佛声(反闻闻自性),不是自己念的,别人念的、念佛机念的都可以听,但外在的念佛声属于所闻的声尘,听自己念的佛号则是“入流亡所”,契合自性。持名念佛正是通过耳根返闻,自念自听,契入我们能闻能念的自性。这样可以按照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修证的次第圆照三昧,成就菩提。关于耳根圆通修证的具体过程,最后达到解六结越三空,都在《楞严经》里以及各家注解里,说得很详细,这里就不转录了。
需要说明的是,念佛声不同于世间的音声,用耳根听念佛声还有更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修持奥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是阿弥陀佛的圆满果觉福德智慧庄严所成,广大无边,量同法界,十方虚空悉皆包容。一句佛名是果佛全体,以名该德、罄无不尽,洪名即是实相,实相不离洪名,名实不二,真实圆融。念佛名号,即是念佛果觉,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果同时圆满;佛之果觉如澄清百千大海,我等众生如一浮沤,如何能契入呢?唯耳根闻性通达自性,自念自听,易闻易入,所谓“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见效快”。这就是净土持名念佛的奥秘原理所在!《大悲经》言:“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该罗八教,圆摄五宗。”
现在修行念佛的人很多,但大多有口无心,偏执于声色六尘,不能摄耳谛听,从口念耳听逐步达到心念心听,以深入弥陀实相果海

。最初唯依耳根听念佛声、专心听念,最易深入如来实相果海。六字洪名历于耳根,因耳根谛听,既调动自己能闻的自性,同时又契合弥陀果觉实相,最易体验弥陀果觉与自己闻性原是一体(闻性通真实),圆融契合于一心。此时方可谓“弥陀即自性,自性即弥陀”。一句佛号,自念自听,即是“反闻闻自性”,即是观世音菩萨闻思修中说的“初于闻中,入流亡所”。一心专念专听,听来听去,使心识闻性回归于弥陀果海中,不再向外纷驰,只是心光内凝,在弥陀果觉海中涵养,摄持销融。若能入于自己闻性之流,即是入于弥陀果觉法性之流,工夫久了,自然达到《楞严经》中说的“一根既返原,六根成解脱”。
学佛之人经常讲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但自性在何处?清净圆融,周遍法界,最难体会,唯借耳根念佛最易觉察体会。从耳根听念佛声,即是返闻闻自性,原来自性不在别处,心佛交融于耳根(闻性),根性成一大道场,从此进修,即是称性起修,即是自性起用,步步深入,最易成就。持久不断的耳听念佛,反闻自性,妄念销融于弥陀果觉海中,全妄即真,真实体会到阿弥陀佛是已成之佛,我等是未成之佛,佛在果位,我等尚在因地,但觉性无二,阿弥陀佛和我们众生的心是同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楞严经》讲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皆真如实相,皆是法身,也即是自性。现在所听所念的这句佛号,就是我自性,无量光寿是我本觉,也是我始觉,因业重迷惑不觉。现在发心听念佛,即是始觉合本觉,直趋阿弥陀佛果觉海,借果彻因,即因显果,返妄归真,归于净土。
耳听念佛声,不住于世间一切声音,故无声尘之动相;佛声常在,故亦无声尘之静相。佛之名号是真心实相,实相非相,故自念自听念佛声即是“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耳听念佛声时,返闻自性流注于阿弥陀佛的音声果海中,就像全身心置于佛的音声大海中,包涵消融,渐觉音中有光,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薰照我全身。《楞严经》所说的:“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佛的光明原是与佛的音声相通,耳听念佛,置全身心于佛的音声大海中,即能见佛的光明薰照全身,使我们业障烦恼渐渐消融。消融之极,化为一片大光明,无能闻、所闻,能所双忘,达到《楞严经》中说的“闻所闻尽”。既感佛光明,就能起智慧觉照,我们本自无量光中来,还归于无量光中去。本性光明原来与佛光明同体,只因一念不觉,无始无明障疑了本性光明,不得现前。今从耳根听念佛,返闻闻自性,最易恢复本性光明,消除妄想执着,最易契入如来三昧实相果海,安住于清净纯一境界,借果彻因,得佛气分,极乐净土自能现前,这就是常说的“水清月现”之理,亦即《楞严经》所谓“明极即如来”。《楞严经》说:“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具足福慧信愿,从耳根闻性入手薰修,定能蒙佛接引往生极乐净土。一得往生,即永不退转,直到成佛,故耳根圆通应用于念佛,实为横超三界,出生死轮回,究竟圆成佛果的殊胜法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