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佛门里常讲善根,善根从哪里看?

发布时间:2024-04-13 03:00:24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佛门里常讲善根,善根从哪里看?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一开端说『若能志心归敬』,这个经文里头最重要的就是「志心」,可见得绝非形式的皈依,是从真心,真正有忏悔、改过的心,真心皈依。『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这跟《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修法没有两样。

十大愿王里面,第一个「礼敬诸佛」,你看瞻礼;「称赞如来」,你看赞叹;「广修供养」,看到了吧?这广修供养。十条此地只说了三条,为什么后面没有了?诸位要晓得,说了这个三条,后面都包括在其中。不要认为他没说,没说大概这三条就可以了,那你就错了。明明白白的开示你这是十大愿王,十大愿王就是一乘圆证修行的纲领,所以他一生成就。能依十大愿王修行的叫做修普贤行。一生,就是我们肉身,因为在华严会上,善财童子是肉身成佛,就是这一生,分段之身,一生圆满菩提。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唯独《华严经》里面示现的肉身成佛,我们不可以不知道。所以『如是奉事』,这里面就包括后面的七条。「奉」就是遵照,遵照佛的开导;「事」就是要照做,依照佛的教训来做,完全把它做到。换句话说,要将十大愿王变成我们自己实际的生活。

学佛,这个三条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修行人的根本,我们佛门里常讲善根,某人善根深厚、某人没有善根。善根从哪里看?给诸位说,不是聪明智慧,善根就看看他在生活里面他做了多少,从礼敬、赞叹一直到普皆回向,他做了多少,这是善根。有些善根深厚的,一教,他就做到。不必人教,生下来他就会这么做,他就晓得对别人恭敬,他就晓得自己谦虚,当然那是少数;多数的一教,他就肯学;还有教了,他不肯学,那就善根比较薄的,虽然教了他还不肯学。所以诸位要知道,你要想这一生成就,一定先修礼敬。佛法如是,世间法也如是。诸位晓得,孔子、老子出世的年代跟释迦牟尼佛相去不远,他们彼此没有见过面,没有在一块做过学术的讨论,可是他们的见地许许多多地方相同。譬如《礼记》我们一打开第一句话,《礼记》一掀开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就是礼敬诸佛。儒家教人,第一句也是教礼敬;佛法教人,第一句还是教礼敬。由此可知,礼敬是世出世间法的大根大本。

我们对谁礼敬?对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都要礼敬。诸位必须要知道,我们自己无始劫以来,每一个人都有大烦恼,《唯识论》里面讲第七识四大烦恼常相随。这个四大烦恼里面就有我慢,慢的烦恼相当之大,你看看贪瞋痴下面就是傲慢。礼敬诸佛就是破傲慢的。所以首先要学敬、要学谦,要谦虚、要恭敬,首先要从这个地方学,这是破这个烦恼的。儒家的标准只到人天,他没有讲出三界,所以他不讲断烦恼,他讲伏烦恼。譬如讲到我慢,傲慢,他讲傲不可长,不增加,他只说到此地。可是在佛法则就不然,佛法的目标是要超越三世,要超越轮回,要见到本性,明心见性。性就是禅家所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换句话说,找回真正的自己,找回真我,佛法目标在此地。所以它要求的标准要比儒家高,它要断烦恼。十大愿王跟六波罗蜜,以及《华严经》上讲的十波罗蜜,都是帮助我们断烦恼,找回自己本来面目的方法,所以不能不学。你要是不肯认真的学,换句话说,你就是不肯认真的找回自己的真性。

修行修的什么?就是修的这个,修是修正,有错,错的把它修正过来,这就叫修行。原来我们对人都是傲慢的,现在我们修礼敬,礼敬就是对治傲慢。愈是聪明人,愈是能力强的人,愈瞧不起人,古今中外几乎统统都一样。佛是世间智慧第一,你看看经典上记载佛的行谊,佛是谦虚到了极处,对一个童子、对一个老太婆、对一个贫贱之人,佛都非常的谦虚。所以他老人家不但是以言语来教导我们,他在世的时候,自己以身作则,他都做到了。如果论世间地位,他是个国王的身分,他是皇太子,继承王位的,出世间是无上正等正觉,世出世间没有能够比的,他还这么谦虚,对人、对事、对物还是这么恭敬。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成佛。这是我们应当要记住的,应当要学习的,不可以轻慢任何人。

第二就是「赞叹」,为什么要赞叹别人,赞叹如来?诸位要晓得,《华严经》里面所讲的诸佛如来,除了自己本身之外,统统都是诸佛如来。《华严》、《圆觉》里面经文明白的开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你要问,礼敬诸佛是哪些佛?经文就给你很好的答案,「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换句话说,除自己之外,统统是诸佛、统统是如来。所以教你一切恭敬,一个都不能漏,一切恭敬,平等的恭敬。为什么?这样才能见性,因为真性是平等的。佛教给我们这些方法是有道理的,不是无理的。你不是要想见性吗?要见性就得这个修法。如果你觉得这个世间,哪些人值得我尊敬,哪些人我还瞧不起他,你修得再好,你这一生不能成佛。要是你问我,我到什么时候才能成佛?那我就可以回答你,你几时真正做到对一切众生都跟对佛一样的礼敬,那一天你就成佛了,就这么简单。你做不到,做不到才说三大阿僧祇劫,才说无量劫。你要做到了,做到了一刹那就成佛了。佛心里面没有界限,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所以佛心是清净的,佛心是平等的。我们的心不清净、不平等,为什么?有分别、有执著,念念都在打妄想。这个就是错误的,要把这个错误修正过来。

所以念佛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法,因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它的意思就是皈依无量觉。觉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无念的。有了一念就不觉了。所以经论里常说,「不觉念起,而有无明」,可见得念头起来,极微细的一念,那都是无明。这种修行法就要从根本修,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在哪里修?在一切诸佛面前修。你要去问,我这一生福薄,一尊佛也没有遇到,我到哪里去修?刚才给诸位说过,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要明白这个意思,从人事环境里面修,从物质环境里面去修,去修你的清净心。修什么?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面除去你的分别心,除去你的执著心,除去你的妄想心,这就叫修行。果然肯这么修,你的业障一天一天减少,你的智慧一天一天增长,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流露出来的,不必去想福报,福报自然在其中,清净心里面有无量无边称性的福报。

三毒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贪,我们晓得,如果贪到了你就不会瞋恨。为什么有瞋心?我贪不到才有瞋心。那个三毒如果再归纳就是一个贪,贪是根本的根本,根本烦恼。所以佛教给我们要广修供养,广修供养能除贪、能除瞋、能除痴,能够帮助你断三毒烦恼。下面举出这几个例子,叫你修广修供养。「如是奉事」,这里头文章就多了,包括了忏除业障、请佛住世、请转法轮、随喜功德,都含摄在其中。诸位要深入细细的去研究可以读《华严经》。

下面的经文,这讲果报,你能够这样修因,后来一定有果报,这果报就是『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这个果报的时劫很长。所以很多人读经读的时候怀疑,好像依这个修行没修什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果报?说一次生天,这果报就不得了,「百千万亿劫中」,这是真的还是假的?给诸位说,真的,一点都不假。诸位要细想一想我刚才所讲的,那不容易做到,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再说回来,这也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乎你自己,你肯不肯做?你能不能克服你自己?换句话说,能不能克服你的烦恼、克服你的习气、克服你的贡高我慢贪瞋痴?果然能,你这个果报就像经中所说的没错,这是享天福。

『若天福尽』,这一点诸位要记住,所以佛不劝我们生天,为什么?生到天上去之后,修行的事情忘掉了,这个事情很麻烦,不容易继续再修。为什么?天人乐多苦少,他的乐太多,苦太少。我们在经典里面所看到的,譬如欲界天,欲界天人之苦,只是在他临命终之前的七天,五衰相现前,他觉得苦;换句话说,他的寿命极长,受苦的日子不过七天而已。七天想修行,不见得能遇到机会,哪里好像这七天当中刚刚好遇到有佛菩萨、有善知识讲经说法?不见得能遇到。平常享福当中他太乐,纵然遇到佛菩萨他也不知道恭敬,他也懒得来听。这个就正如同《四十二章经》上所说的,「富贵学道难」,天人太富贵,不容易发心学道。所以天福会享尽。如果天人要继续不断的修福,那他这个天福就享不尽。可是天福享尽,他还有余福,这个余福到人间来享。

『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这个地方又有问题,那就是他下生到人间来还要做很长很长时间的国王,人间的寿命短,他的福报大,生生世世做国王。他为什么?因为他不迷,这就是他「能忆宿命因果本末」,他记得前生。假如他一迷了,他就会堕落。他不迷。这是果报的殊胜。做为国王,乃至於做一个县市长,现在的县市长等於从前的诸侯,他要能行仁政,为老百姓谋幸福,为大家造福,他这个福德是无量无边,我们任何人修福没有他修得大。你们念《了凡四训》就晓得了,《了凡四训》在最初,袁了凡先生发愿要行三千桩善事,十年才完成,不容易;到他做了官的时候,他发愿做一万条善事,他一念就圆满。为什么?他做县长,这个县他看老百姓负担太重,他把田租减少一点,他减租令一下去,全县的老百姓都得到他的福报,所以一万条善事一念之间全都圆满了。如果他要想修亿万条的好事,那只有做国王才能做得到。做国王,国家有这么多人口,他只行个仁政,全国老百姓都得到好处,福报之大不可思议。但是你要晓得,如果他要错了一个念头,用苛政,那可不得了,他造的罪业也是无量无边。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我们中国过去社会的地位为什么把读书人、做官的人列在第一,你就明了了。他能够修大福,他能够积大德,绝对不是其他阶里头的人士可以能够相比的。

地藏经 (第十七集) 1985/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14-009-0017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