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佛国外交的传世经典——玄奘西行求法系列之一 玄奘法师 根在偃师

发布时间:2023-12-14 03:05:17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佛国外交的传世经典——玄奘西行求法系列之一 玄奘法师 根在偃师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上个世纪,一曲《敢问路在何方》,唱热了国人的心,也唱热了神话《西游记》。

而《西游记》里的唐僧,是被广泛误读了的玄奘。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大唐开国之初,这个玄奘,万里孤征,历尽千难万险,从印度载回了大量的佛教教义,也载回了巨大的荣誉;也是这个玄奘,第一次把中国的美好印象留在了印度,开辟了两个国家友好交往的新纪元。

相传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明帝,夜梦金人绕殿转,被大臣释为西方佛祖显灵。便在公元64年,派人到西天取经。汉使在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便将两位高僧请到洛阳城,弘扬佛法。明帝专门在“国宾馆”鸿胪寺修建寺院,供两位高僧在此修行并翻译佛经,因当时佛经都是由一批白马驮来,所以命名为“白马寺”,这也成为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

2005年4月9日至12日,中印两国政府签署了一个关于在洛阳白马寺院建设印度风格佛殿的协议,即《印度在中国洛阳白马寺院西侧建造印度风格佛殿的备忘录》。

仿佛已经形成了惯例:中印两国的往来和文化交流,总也绕不开一个结——佛教。

而大德高僧唐玄奘,真正让这个结成为不解之“结”。玄奘出身于望族

传说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夫人摩耶产期将临,按当地习俗回娘家分娩。当时天气十分炎热,摩耶夫人在途经蓝毗尼时到水池沐浴解暑,她走出池塘,手扶娑罗树,肚里的孩子便从右肋生了出来,奇的是,这个新生儿出生后就能够站立。站立后,他前后各走七步,指天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这个新生儿便是释迦牟尼。

作为迦毗罗卫国的王位继承人,释迦牟尼过着优越的贵族生活。但当有一天他意识到生命消失后的无着状态时,不由得心生对生命的疑惑。为了寻找自己满意的答案,他放弃了王位和优裕的生活,放弃了做丈夫和父亲的权利,走向了恒河流域,走向了思考空间更为广博的摩揭陀国。

在堪称世界的灵峰雪山修道,他清楚地看到人间的苦痛与烦恼,就是对人类的无知、无明、无智慧引起的,通过六年的修行发现了救济众生的真理,即关于缘起的佛法。

最终他成了正觉者,成为救济众生的人类第一圣者,成为佛教源头,佛教活水,成为佛祖。

而发扬光大佛法的,是中国的佛陀——玄奘法师。

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法师为了使当时的社会转迷开悟寻求佛法,孤行万里,前往天竺国,终于求得佛法。他收集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和圣典,进行了经典翻译和释注,他的修为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政治、经济、贸易、军事等的发展,也深远地影响了包括日本、韩国等在内的东北亚的文化。

似乎自释氏开始,便成了一个定例,大凡先知先觉者,必出身于望族名门。在中国,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时期的许多高僧,多出身于的儒士家庭。一方面,他们家学渊深,历史文化水平高,对同玄学接近难以理解的佛学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当他们命途乖舛、家道中落、社会地位降低之后,转入佛教以求安慰,更能悟得人生百味。

玄奘的家庭就是这种类型。据有关资料载,玄奘,俗姓陈,名祎,隋仁寿二年(602年)生于河南缑氏之陈堡谷。他的家族本是个仕宦名家,远祖陈仲弓就是汉代著名的太丘县长,高、曾、祖父也都担任过显要官位。但到他父亲一代便已衰落。父亲虽曾做过小官,不久就退隐田园,并在玄奘还年幼时逝世了。或许正是这样特别的家境,最终成就了玄奘。

释氏因为发现了佛法,至今他的出生地迦毗罗卫国举世瞩目;中国的玄奘,因为开创了一代佛学高峰,开创了影响中国、日本等国的瑜伽唯识宗,他的出生地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成为中国乃至日本、韩国等佛众心目中的圣地。

这是一条景色幽美的河谷,当地人称凤凰谷,据说,原先这里还有清澈的河水穿谷而过,河水游弋,灵动着周围高低错落的山坡丘壑。2005年的春夏之交,河谷已经干涸,但嫩黄的油菜和碧绿的麦苗,还是铺展出一派生机和灵性。在河谷东岸,距缑氏镇东北约l公里,有一村子叫陈河村,这便是玄奘故里了。

现代人用自己的方式,还原了玄奘的出生之地,把自己对先人的敬仰锲进了故里。

现在的陈河村,村头竖立一方高大石碑,正面“玄奘故里”四个大字为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

玄奘故居,坐落在陈河村中部,坐北朝南,为一南北长方形院落,分前、后两院。由前向后,依自然地势,渐次升高。沿左、中、右三条石阶蹬道,拾级而上,可达高4.15米的青砖平台之上。平台上建有壮观的汉白玉乌头门(据唐《内典录》记载,只有官居五品以上才设乌头门),四周有汉白玉栏杆,上雕石狮、流云、禽鸟花卉等。穿过乌头门,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花坛,分植牡丹、芍药、月季、菊花等。

故居大门仿隋唐风格,青瓦白墙,朱门红柱,匾额上书“玄奘故居”四个大字,出自我国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之手。

前院建筑分为东厢房、西厢房和厅堂。东厢房为玄奘之兄嫂住室,塑有玄奘兄嫂像,陈设着古香古色的生活用具。西厢房为玄奘业绩陈列室,有玄奘主持翻译的全部佛经,有译为世界五种文字的《大唐西域记》多种版本,有极为珍贵的玄奘墨迹等。

厅堂为前院的主体建筑,建筑在砖砌高台之上。东西面阔五间,南北进深三间,高约13米,建筑为仿唐式,歇山顶,出檐深远,举折平缓,斗拱硕大,稳重大方。此厅堂原为玄奘祖父陈康接待宾客之处,至玄奘父陈慧时,成为文人墨客谈文论诗、聚会抒情之所,现辟为玄奘及弟子纪念堂。厅内正中为玄奘晚年译经塑像,高2.3米,像前译案上,放置梵文佛经、译文手稿等,整个形象端庄肃穆、浑沉睿智,显示出高僧和学者的气质。左为高足弟子窥基、圆测塑像。窥基是玄奘译经最主要的助手,和玄奘同为唯识宗的开山鼻祖;圆测为玄奘的新罗(朝鲜)弟子,自幼聪敏,慧解纵横,为世人称颂。右侧为高足弟子彦悰、道昭塑像。彦悰曾和玄奘另一弟子慧立合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道昭为玄奘的日本弟子,日本唯识宗的第一传人,死后遗嘱火葬,为日本火葬之始。

在厅堂前后左右,保存有石磨、石碾、石臼等生活用具,建有假山、水池、石桌、石凳等,并植有石榴、梧桐、桂、槐、榆、枣等树。

后院建筑有厢房、后堂等。东厢房为玄奘母亲宋氏居室,也是玄奘诞生之处;后堂为玄奘祖父母起居室,故居后墙即借用陈河村古寨墙。

实际上,除了玄奘故居,陈河村现在已少有人居住,2005年的春夏之交,走在陈河村窄窄的小巷,仿佛走在自唐至今的时空隧道,少不了有一番岁月沧桑之感。

挂在岁月沧桑边缘的,是千年老槐,是虽然破落,但至今仍然高踞的门楼。

这似乎佐证了玄奘的曾经存在。一个人和玄奘故里的过去今生

一定意义上说,玄奘故里的现在离不开一个叫董煜坤的人。

他该是玄奘故里修复的主要执行人之一。

如若不然,也许玄奘故里还停留在书本里,停留在字里行间,停留在烟霭晨岚、花柳病树、迷茫岁月里。

1985年,董煜坤去郑州办事时,偶然看到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写的是玄奘,文章说,玄奘是洛州缑氏县陈河村人,他将去印度的经历写了出来,这就是《大唐西域记》,文章还说,玄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翻译大家,对中国、印度的历史深有影响。

文章结尾说,玄奘故里该是修复的时候了。

看了文章后,董煜坤当即联系自己在北京做文献研究的同学,确认玄奘故里就是现在的偃师市缑氏镇,他就在心里留下了修复玄奘故里的种子,但因为客观条件,一直难以兑现。

直到后来发生的一些事,让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缑氏镇陈河村人董煜坤说,再过多少年,他都忘不了这样的情景:

1989年,一行40余位日本客人,来到玄奘故里陈河村,脱掉鞋子,穿着洁白的袜子,对着当时还是破败不堪的村居,虔诚跪拜,默默诵经,半个小时后才缓缓站起。

1991年,日本药师寺的安田映胤等一行55人,来到玄奘故里,先是用绳子从玄奘曾经用过的井里打了水,一口口仔细地品味着,说:“能喝到玄奘家里的水,是人生一大幸事!不容易啊!”在用这些圣水沐浴后,他们虔敬地跪下来,三叩九拜,做了两个多小时的佛事活动。

日本人对玄奘的恭敬和虔诚,给了董煜坤很大的震动。

外国人对玄奘尚且如此,我们更该对玄奘崇敬有加。

他便开始跑修复玄奘故里的事儿。

好多事情都是这样,嘴动不如行动,毛主席说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事情停留在口头上的时候,总是很难办,难办得很,一旦落到实处,天大的事儿有时也就那么回事儿,只不过需要过程而已。

应该说,董煜坤是幸运的,他开始办这事儿的时候,市里、省里乃至中央,一路绿灯,无论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都给予了董最大的支持。

当时还出了一个奇特的事儿,要召开修复玄奘故里座谈会,仅凭董煜坤这个中国最基层的一般乡干部,也仅凭董煜坤的一个个电话,包括赵朴初先生在内的北京十三位学界巨擘,那些连董煜坤的面都没见过,不知董为何人的专家,就凭着他是玄奘故里的人,被召集到了一起,纵论玄奘故里修复之事。

十三位专家还联名发出了修复玄奘故里的倡议书。

也就在这期间,赵朴初先生题写了“玄奘故里纪念馆”。

在各方支持下,1992年,玄奘故里落成。

2005年的4月,十几年前的兴奋仍然没有从董煜坤脸上谢幕,站在玄奘故居前,他说:“这也算是我一生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儿吧!”

他打开自己的笔记本,那里面记录着这十多年来他的足迹,第一页上写着:贵在坚定信念,志在百折不回——为修复玄奘故里题座右铭。

“我也是用玄奘精神在跑这件事哩!”他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