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山法师微课 | 生命大关怀(二)
发布时间:2023-11-20 03:04:27作者:普门品全文网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又到了星期二,我们共同学习佛法的时间。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佛法的喜悦。今天晚上,我们依旧延续上一次所谈的生命关怀的话题。
平常念佛同修所关注的临终助念,是生命关怀的重要环节,但不能仅仅认为,往生只是最后一刻的事情,这跟我们平常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上一堂课,我们特别把生命关怀分为临终之前和临命终时两个环节。
对学佛同修而言,我们在临命终前,其实就是从当下开始直至临命终时,这中间或长或短,我们都需要有正觉的生活态度,这正是我们学佛修行要培养的用心习惯。
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佛陀在《四十二章经》当中明确指示弟子,人命在呼吸之间。之所以这样提示,并不是让我们每天想着要死了要死了,而是让我们有一种正念的习惯。
在平常的生活中,能够常常正觉不迷,那么,在学佛的过程中就可以减少很多的烦恼。试想一下:临命终时,我们会烦恼什么。那正是我们平常最纠结最难以放舍的事情。所以,把临命终时的可能的一些境遇,放在平常生活中先行 锻炼,这正是对于我们每个人必要练习的话题。
如果在平常生活中,我们有些心结烦恼不能化解,也不妨试想:假如我当下命终,还要纠结什么呢?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没有正念,忘记了信愿念佛,那我们会到哪里去呢?
这样想来,平常生活中的用心,其实正是为了临命终时正念分明而养成的习惯。
在临终之前,我们日常生活中这样的用心渐渐养成习惯之后,直到临终最后一刻,我们自然而然会用平常的用心习惯,坦然面对下一刻。我们临命终时,这一最关键程序升华的时刻,自然会胜券在握,无所畏惧。
这也正是念佛法门所说的信愿恳切。信愿恳切就是我确信,我确认这正是我要过的生活,这正是我选择的人生归宿。平常就是这样训练的,临命终时自然而然心行相应。
专门说一说临命终的时候,大家比较关注的如何助念的相关话题。临命终时,依照佛在经上为我们所说明的“四大分离”,这个时候一般人的确难以掌控自己的心境。所以,这需要有很多的助缘。
但是念佛人若信愿坚定,临命终时自然而然心想佛、念佛的缘故,佛愿会慈悲加持。所谓佛光摄受,令心不乱。也就是说,当我们临命终时,心想佛,心念佛,对佛有绝对信心的时候,它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佛力不可思议,自然而然会守护念佛人,令心不乱。
这样说来,念佛人是否就没有任何的意外干扰呢。的确,如果念佛人信愿坚定,欢喜念佛,自然不会顾虑还会有其他的意外干扰。但,往往就是在信愿上会出问题。一般所说的临命终时最大的干扰,其实并非是“冤家债主”外在的干扰,最主要的是,念佛人本身信愿不坚定。
信愿不坚定的具体表现,往往是对这个世间有或多或少的留恋。
哪怕是一分毫的留恋,这是愿不够彻底。有时也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蒙佛接引,哪怕是万分之一的疑虑,同样都会给自己带来致命的障碍。所以,平常强调念佛信愿的坚定,就是为最后这一刻而训练的。果然信愿坚定,念佛欢喜,其实是不担心有任何意外的。纵然有外缘干扰,如佛在《无量寿经》当中所说:假使大火满三千,承佛威德悉能超。
因此,念佛人平常需要培养坚定的信心、愿心。临命终时,自然而然欢喜等佛来接。
对这桩事情,古来祖师多有勉励说明。教导念佛人临命终时不可怕死。比如印光大师在文钞中有这样的开示。大师说: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即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况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较。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
大师这段开示非常通俗,对念佛人来讲,其实是非常及时的鞭策。念佛人,我们平常信愿坚定,说要求生西方。那什么时候,我们跟这个世间的缘告一段落呢?很难说,决定权不在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在这个世间所停留的时间,由我们过去生中的业力因缘来决定。所以,有可能就是今年,或者就是今天,也有可能是百年之后。不论是哪种情况,我们要深信的是:往生是肯定的。
因此,祖师才会特别说明,信愿坚定的念佛人,不应当有怕死的念头。也就是说。对于死亡最一桩事情,要从内心淡化,乃至于完全把它升华,升华为我们“往生净土、不退成佛”这样一种期待,这就是真信而后的切愿。
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或许觉得应该不是今天,可是当我们最终要面对的时候,的确就是今天。即便我们把时间往后延,延到一百二十年之后要面对的时候,依然还是今天。因此,这需要有一种心理认知:即便就是当下,我们同样欢喜面对。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真正明了之后,这中间就没有任何的顾虑、恐惧。
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如果有丝毫贪恋、不舍、怕死的想法,那么六道轮回的境界,依然会在我们心中做主宰。于是,跟西方净土的感应就无法形成。可是,我们在这个世间停留的长短,又不是我们自己的心念能做得了主。于是,尘缘已尽,不愿往生,只能面对轮回境界依旧轮转。
这正是念佛人要认清的现实真相。也就是说,我们在六道轮回中,自力是很难做得了主的。正因如此,所以我们深信佛愿,恳切求佛接引,自然而然,我们就转换轮回的用心,对接到佛愿的接引。阿弥陀佛会观察我们在这个世间的因缘,缘已尽,便会乘愿来接。来接之前,自然会让念佛人知晓。当念佛人真正有恳切的愿往生心的时候,就不再畏惧轮回中的所有遭遇。
如果对轮回的遭遇,乃至临命终的时候,依然有贪恋不舍的想法,这就是往生的信愿并不恳切。所以念佛人要在这些地方做检查,自我反省。果然信愿恳切,临命终的障碍当下就可化解。这是祖师特别提醒,特别鞭策。这不是假设,不是开玩笑,而是认认真真、必须要面对的真实境遇。平常的一切,我们都可以用任何其他的途径去面对、去化解。唯独临命终时,没有商量的余地。
所以念佛人平常养成信愿恳切、多念佛的习惯,自然而然,世间因缘告一段落,欢喜待佛来接。不论是生病,还是意外,不论是自己身边有家亲眷属围绕,还是独自一人,自己愿往生的心态和念佛的习惯都不会打丝毫折扣。这样,自然就会与佛愿相应,佛乘愿来接。这一点非常关键。
假如是平常没有信愿恳切、念佛养成习惯的人,临命终时,那就可能会受意外境缘的干扰。这个时候,临终旁人的助念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所谓助念,就是提醒当事人提起正念,而不是替他念。当然,如果当事人的确昏迷不醒,没有意识起作用了,这个时候,旁人在为他念佛,实际上已经在是做超荐的准备了。
会不会平常念佛人临命终时会有昏迷的状况呢?这种情况偶尔也会看到,但如果信愿坚定,平常念佛养成习惯的人,即便临终时偶尔昏迷,果然遇到善缘,自然会有佛力唤醒,令他身心与佛愿相应。所以,平常的念佛依然非常重要。那么临命终时,助缘对任何一个当事人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我们平常看到同修们助念,多半是等待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大家才围上去。这些助念的做法,当然也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前期的信愿的引导,这个时候,那只能说,看当事人的善根福德因缘如何了,这种情况我们放在最后讨论。就是前期工作如果做得好,临命终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乘佛愿力,自在往生。如果前期工作没有做好,那只能是最后一个环节,尽量争取。为当事人多念佛,如果当事人清醒,就一起念。
如果当事人昏迷,那大家就不断地念佛呼唤他,求佛力加持,让他能够业障消除,正念恢复。
而我们自己本身,这个过程也是在累积福慧资粮的过程,同时也不妨做一番练习:我们自己在面对临命终时,是否能够放得下,是否真信切愿,提得起念佛的正念。果然如此,那么,我们每次助念对自己来说都是一次温习。
总的来说对我们自身来讲,平常信愿坚定,念佛养成习惯。临命终时,自然蒙佛接引,自在往生。
对其他人平常信愿并不坚定,虽然念佛时有时无,并没有养成习惯,那么临命终时的助念,当是非常关键。
助念之前需要做一些沟通,那就是在前面我们所说的,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当事人要坚定信愿,因为往生是信愿感佛来接。果然信愿坚定,临终十念乃至一念,必定蒙佛接引,自在往生。
但就是这信愿,众生因长期以来多疑的习惯,不太容易马上坚定。往生净土的愿,虽然也容易。但是对轮回中留恋的习惯,临命终时也很容易起作用。所以才说:平常就要培养坚定信愿的习惯。实在不得已,临命终时,那就要狠狠放下。
这个时候,不妨自己说服自己,即便自己不愿放下,也什么都带不走。不如暂且放下,随佛往生。一生的遭遇、恩爱因缘,这个时候也都要彻底的割舍。如果对轮回中有丝毫的留恋,那么轮回境界现前,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变成画饼。也就是说,频道没有调到西方净土,没有对准阿弥陀佛的愿力接引,那依旧是轮回的程序,就空过这一生,往生的因缘也就错过了。
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较。对于念佛人来讲,印祖说得非常明确,果然信愿坚定、恳切,那么,接下来的生活遭遇一切顺其自然。如果今日缘尽,那就今日随佛回净土。如果在这个世间还有一百年,也不会对世间有任何的抱怨。欢欢喜喜自己信愿念佛,同时以信愿之心去分享念佛往生的事实真相,让更多有缘众生同回净土。
我们在这个世间有多生多世的因缘在引导,所以,一切任彼前缘,不去妄生计较。有念佛同修很恳切地说,我想现在就往生,为什么佛不来接呢?那如果果然信愿坚定,那就放心吧,佛比我们更清楚什么时候往生最好。所以,果然往生的愿心很恳切,更应当安心念佛,而不必有任何的急躁心理。
果然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归根到底,信愿恳切依然是念佛人最为重要的习惯。深信佛愿,深信自己蒙佛接引,决定无疑。愿生净土如旧路还家。现在回家,不需要任何理由;等一会儿回家,也没有任何的排斥。这是念佛人日常生活中要养成的习惯,但是念佛同修也不必顾虑,说,如果我还有很多心愿未了,现在就走了,该怎么办呢?
我们需要认清生死轮回中的一个真相,那就是:轮回是一场游戏,而这一场游戏的参与者绝不是我们一个人,我们随时有可能被淘汰出局,重新再来,所以才会说人命无常。至于我们是否情愿,轮回丝毫不在意。假如不是念佛,不是往生净土,那么在这个世间每天有很多的意外死亡的人,他们同样不情愿,但轮回不会跟他们商量。而念佛人需要认清的就是:果然这个世间缘已经尽了,那我正好随佛回净土,又有什么遗憾呢?!
如果要说,有什么舍不得、放不下,也无非就是现前的家亲眷属,身边的一些好朋友,还有一些自己放舍不下的事情。其实我们有很多家亲眷属,这其中有不少都已经在净土期待我们相聚。我们真正的眷属,其实都是已经在佛净土当中等着我们的。眼前的眷属,如果真的舍不得,到了净土之后,可以乘愿再来,用最好的方法去利益他们。
所以念佛人,对于生死轮回的真相,要有全面客观理性的认知。这样真信切愿才能生得起来。果然具足真信切愿之心,临命终时,自然不会有贪恋干扰,佛来接引,自在随佛回净土了。
愿我们一切念佛同修,信愿坚定,念佛欢喜,临命终时,自在往生。花开见佛悟吾生,不退菩萨为伴旅。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仁山法师微课实录 20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