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宗演正观(29):观 修
发布时间:2023-10-14 03:03:55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临济宗演正观(29):观 修
什么叫无心呢?一切妄念来了不理,它本来是水上的波纹,又何必理它呢?不理就是不受这个虚妄心理之魔障,这都是假的。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心性的本来,不了解思想、感情都像水上的波纹一样是假的,就会被水上的波纹骗去了,而忘记了自己水的本性。所谓无心,是无世俗见解之分别。无心是无恶心,无贪嗔痴之心,无妄想心,无分别心,无执著心,无挂碍心,无忧伤心,没有思前思后心,能当下顿除一切杂念妄想。但是有真心,有善心。如果连真心和善心也没有,那就成了木头。一切处无心,就是没有凡夫分别执着之心,但是有圣人清净觉悟之心。心空是指心中无妄念,不执著外境,决不能认为连心本体也不存在。一个开悟的人和平常人一样言笑、生活、修行,但平常人是带着迷惑执着而笑,开悟的人则是带着无所住的智慧心而笑。开悟的人所言所行时,内心里面是那么的安详寂静,一切动态里面统统是自性,一切静态里面回光返照,统统是我们的本性,动静一如。事情再多,无所住,不动凡情,无有三毒,那就是心清净。绝对没有思想,那是断灭。无心才是道,无心才能与道相应,有心去求加持反而加持不上,越求越远。是知无心,不是压念不起,更不是没有念头之时。真正无心的功夫,是尽管应缘接物而心无所住;尽管日理万机而意无所染。衷心犹如水上绘画一样,一笔提起处,水面马上会合,毫无痕迹,这才是无心的真好功夫。心无所住,不住相,不烦恼,就是在修行,就是在修心。修行,关键是修心,由纷乱之心到一心,由一心到无心。带着一颗不执著的心认真的修行做事,就是真空妙有。放下执着就是真空,在没有妄想心执著心的基础上,不放弃事相上的修持和世间的责任义务就是妙有。动念住相是妄想,动念不住相就是妙用。有为就是用,无为就是体,依体起用,摄用归体,就能体用一如。证悟真空实相后,一切因缘所生之法,都成为自性之妙有。一切都是我们真心的妙用、无相的用、无着的用。一切事相都是法身之显现。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如果心被外面的景象所牵住,他对我好,我就感到好,他对我不好,我就感到不好,那就不自在了。看到好的景色,被景色所迷,流连忘返,虽然人回来了,但思想还留在这个景色上,这就叫住相,心被物所住。在这个尘劳的世界里,每个人都要追求衣食住行各种物质和欲望,但又不能沉迷在欲望和物质享受中,既即尘劳而又要离开尘劳。对物欲不贪图不留恋,比如吃过一顿美餐,吃过不当回事,不留恋其中的美味,过去则在心上不留痕迹,思想也就不会受到美味的影响。境来不拒,境去不留。无论苦的、乐的、得的、失的,对顺逆境,心无有丝毫的波动。通身放下,随缘任运,自我主宰,做所当做,为所当为,心中无事,坦然自处。因为有禅定的功夫,我们的心不被境转。因为智慧的作用,我们心不离境。修行人的心境,要如鸟过白云,鱼跃水面,空中无迹,水面无痕,不为消逝的事物所烦恼,持得心境安然自在。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动,那就是自在解脱的大智慧。凡夫把妄想境界执以为实,心里一直不安,耿耿于怀,朝朝暮暮都在心里盘算。烦恼啊、烦恼啊!凡夫的一生是在妄想和烦恼中度过的,这是多么的苦啊!这就是迷惑。因惑而造业,因业而受报。凡夫自己作不得主,而是随着贪欲之力转移。真用功修行,“极其功用”的人,虽然也有喜忧疑虑之妄念,但是一转就过去了,不随着贪欲力转移,不是耿耿于怀,不是朝朝暮暮地盘算个不停。他遇到悲伤的事情,也不是不哭泣;遇到喜欢的事情,也不是不欢笑。但呜呜一哭、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心里还是平坦坦的。那“极其功用”的人,并不是喜也不会笑,悲也不会哭,不是死人、木头人。功夫到了那个时候,喜笑怒骂都是佛法,都是道行。妄想,着相才有,悟道后就转为妙用。所以思想不是没有,还是有,只要不着相就是妙用,着相就是妄想,差一点也不行。所以悟道之后不是没有思想,还是有,那时思想就是妙用,转识成智了。凡夫着相、着有,这是妄想、生死的根本。悟道之后就断了。不着相的念头是起妙用,着相的念头是妄想造业。外不着相,就是能够随缘,能够恒顺众生。内不动心就是心里没有一丝妨碍。所谓“无相”,并非宇宙万象山河大地都不存在了,也不是说就不要与外界接触了,而是说,宇宙山河大地,幻有非真,行者接触外界时,不要去执于表象,保持内心之空寂,正所谓“于相而离相”。一切物境,宛如空花水月,不可得,无可取,心中放的空荡荡地,无丝毫粘染住着,切莫爱憎取舍。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修行不要住相,要在心地上真正用功夫。心不住着万法,菩提道就自然顺畅流通;心若住着于万法,那就是自我束缚,背离了大道。心不要停留在什么事物上,正起念时也不见有念可起,起念之后,如鸟过长空,毫无痕迹。尽管在做事,尽管应缘接物,内心一无所住,毫无患得患失之心。事情到来了,就适当的排解掉,事后丝毫不留存于心中。做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做了即了,这才是即相而离相。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是除去这些相,只要不住着这些相,破除这些相就坏了缘起法,坏了缘起法就不是正法了。所谓一念不生,并不是一个念头都没有,绝不是一切都不知道、死而不动,而是念起不随,生而无住也。虽起心动念而不着相,等于没有起心动念。不要当作起心动念即落入尘劳,只要随起随灭,不住、不停留,正起之时,也不见有心可起,那就是真如的妙用。若以为不起心动念就是大道,那就错了。真心本来是不生不灭的,但并不是死在那里不动。不生不灭是真心的本质,但它灵妙无比,能随缘起万千妙用。所以我们说心不要动,只是不妄动,不随物境转,不执取物,不贪求物,而不是不起用。心念虽动,却不往心里去,就像未曾做过一样,动而不动。我们的心不随着物境转,尽管用,用而不用。这就是真心应缘起用。因此,心真空净的人,并不是死守着一点不动,并不是一点事也不做,而是大机大用,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为而无所不为,不是不能做事,只要心没有粘着,任何对大众有益的事情都可以做。知无所知,不是像傻瓜、呆子一样,也不是像木头、石头一样凡事无动于衷,而是不加分别、不加取舍,好坏、长短、是非,还是了了分明,但好的不爱不取,坏的不瞋不舍。因为好坏无非是我们妄心分别,均是梦幻泡影,了不可得。事物的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之所以有好有坏,完全是由于人的生活习惯、人的喜恶而形成的妄想知见所致。对于世间上相对的善恶、好丑以及冤亲等,还有在言语上的触犯、讽刺、欺骗、争论等时刻,都要把它当作梦幻空花一样,不去思量酬恩或者是伤害;念念之中,不去思量、染着眼前的一切境相。假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之中相续不断,恒生染着六尘妄境,那就是心被系缚住了;如果念在诸法上,念念都无所住着,那这个心就没有束缚而自由自在了。了知一切外境,都如梦幻空花,无有实体,不去攀缘,不生妄念,神宁智清,灵光独耀,真心明净,如境照物,无取无舍,无爱无憎,了了分明而能一念不生,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真如的妙明自性随缘起念时,六根虽有见闻觉知的功用,却能始终不染着一切境相,而真如自性恒常无碍自在。真如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的本体,为一切万有的根源。又作如如、如实、法界、法性、实际、实相、如来藏、法身、佛性、自性清净身、一心、不思议界等。不见世间过是也见也听,绝不放在心上。一切的善法努力做,虽然做但心里不执着,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身语有作,意无作。心里的起心动念和我们安住的外境都不可见、不可取、不可缘、不可说、不执著、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事相上有得,也不会引起心的快乐;事相上有失,也不会引起内心的痛苦。内心还是一样解脱,尘自生灭,自性不动。尽管应缘接物而心无所住,尽管日理万机而心无所染。比如天空起云,天比喻我们的心性,起云比喻种种的假象。这个天空起云比喻我们的真如自性显现出一切的假相,假象有变化,忽有还无,但虚空不留碍迹,心性不变化。也比如在水面上写字以后,水面马上会合,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在心里绝对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执着、分别和挂碍的。这才是无心的功夫。观一切音声,如风过树;观一切境界,似云浮空。能即一切相又能离一切相,于空不着而能离空,也就是内外均能不执不迷而内外一如。如果在一切处都能恒不住相,并且在这些境界中又能不生瞋爱,也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宁静,清虚圆融而能淡泊无执,这叫做“一相三昧”。真正的禅定,是对境不迷惑,一切时无住。只要能体悟持用此心,那么障碍我们修行的三种障碍,当体即得解脱。在修道过程中,智慧证悟是放下烦恼执著,并不是证悟得到任何东西,语言上说他得到如此果位。虽名得道,实无所得。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文字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在面对一切境界时,在这生灭变化的现象界中,身心内外,舍离如幻的妄想,观察自他内外一切现象,都是无自性的。一切的生灭,只是现象。现象虽生灭,但自性本不动摇,所以说自性无生。无生,并非着有,也不着无,只是说缘起生灭的自性本来无生,所以才说无生。无生就是当下的一切法不可得。宇宙万有的一切法,是因缘所生的,离了因缘以外,就根本无生。宇宙万有均是空相,不可执取,从而不着相,不取法,心性也不着,真心、真性也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连这个不可得的心也不可以执着。若人于一切事,无染无着;于一切境,不动不摇;于一切法,无取无舍;于一切时,常行方便。随顺众生,令皆欢喜,而为说法,令悟菩提真性,此即名为修善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