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大和尚:学佛杂念多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3-09-21 03:07:05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为何杂念多?只因无住;为何无住?只因无知;为何无知?只因无向;为何无向?只因理未明!学佛先有见地,见地清,方向明;方向明,才有知、有住、无杂念——觉知智慧开,观照妄念停。
难道学佛十几年了,理上还不明白吗?不经过来人指点,纵修一辈子,你的见地也不能够清晰!欲明理见,先明身见——“四大”之见;身见不明了,心念无法把握。
自古道:“四大不调,身心不能安”。何为四大?土、水、风、火。火随风走,土随水流。风火不停,水土不伏,故四大不能协调,而妄念纷纷。要想妄念停,先要四大和合。水土不伏、风火相击,念如何能安?水土为君,风火为臣;君不安,臣不伏,故昼夜六时念不停,道不能入!
讲到这里想起一个小故事,据说扬州高旻寺在建寺的时候,前面是没有湖泊的,后来有一位高僧大德路过此地,见此地风火不停,于是就在前面开了一个人工湖泊,让水土能安!
外面——自然界——有大的风、火、水、土,内在——身心——有小的风、火、水、土。自古道:修道不离身心。身的“四大和合”,是心的“四大和合”的载体,故名八识空寂。
何为心四大?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无形无相的,大家无法把握住,但是我们必须做到把有形有相的四大把握住,因为有形有相的四大是无形无相四大的载体。
圣人执著是入道,凡夫执著是背道。就一个理明路清者而言,执即是入,著也无著!我们通常往往会感到困惑:修行人究竟是要执著还是不要执著?今天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当作议论的话题。
就像一个刚入门的学生,你们说是要执著,还是不要执著?而对于一个修行成就的人来讲,又是怎样呢?为什么过去的先圣们对四禅八定用语言文字描述得那么清晰明了?因为四禅八定都没有超越有形有相的层面。也就是说一个学佛者,在修四禅八定这个阶段,必须靠有执有著。如果在最初修四禅八定的时候,你采用一种“无执无著”的方式来修的话,纵经百劫,你的四禅八定也难以完成!
别说我们不想执著,就我们目前的心态现状,你就是想执著也无法执著!因为你的心念太散乱了。你果真能够一天执著一件事情,就是在禅定当中,就没有与道脱离。
我们所谓的念经、观空、看念头、参话头、持咒、观想,不都是执著吗?不都是在培养执著吗?不都是想执著吗?可是我们有几个人能够执著在这个境界上呢?果真有一天把我们的执著心培养起来以后,也就自然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当用执著的心走完了四禅八定这个阶段,进入心的四大阶层,与无形无相的四大相应的时候,你想执也无执,想著也无著!如果你这个时候还有执有著的话,说明你的四禅八定还没有彻底地走完。觉知的执著与无明的执著是绝对不一样的。
一个入道者因念念不停,故能念念无住;因念念无住,故能念念无失;因念念无失,故念念皆得。因此时的“念念”皆是心性的显现,所以在这个当中出现的念念,皆是般若之念!此时的心念已是心行处灭、言语已断。
如果能够在初学道的时候,对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够执著的话,不需要四处求法!越求越乱,当下即是、眼见是心、耳听是性。就是说声色即是我们心性的显现。要见心性否?眼看即是、耳闻即中、处处皆有!避色逐声,乃是弃心性、入凡尘。
从今年大年初一到现在,每天没日没夜都在忙,很少打坐。可是每当我睡觉前、醒来后,我发现自己心性之光比以前还要明亮!新年刚过,寺庙的工程还没有安排完、外面有许多事情也需要解决,一件事情紧接着一件事情,根本没有丝毫的机会、针尖的缝隙让杂念产生!偶尔有时间推开事情不做的时候,倒容易触景生情,可是当事情紧挨着的时候,见景无执无住!
如此说来,我们的散乱心是因为无事做造成的,如果你的工作很忙、身心压力很大,哪有打妄想的机会呢?我记得云门祖师在开山的时候,曾经用这样一个手段来教化身边的信众:过去开山建寺,不像现在这样,都是把钱交给施工队,由施工队去建寺庙;过去建寺都是大众师父们一起参加,全部是和尚自己动手建的。
当时云门祖师身边的弟子们,白天建寺耕地,晚间静坐睡觉。这里讲的静坐睡觉,不是静坐之后睡觉,而是在静坐的时候睡觉。他们这种睡觉,不是像我们睡觉一个晚上都在做梦,早晨醒来以后昏昏沉沉、头脑很重、身心疲惫!为什么会这样?身休心未停。
为什么有的人一晚上休息两个小时,特别有精神、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因为他真正达到了身动心未起!我曾经跟成都的清定上师待过一个晚上,上师住在小房间里,我们做为后生,住在外面大厅里。清定上师每天晚上最多睡两个小时,就开始起来念经、念咒语了。
用常人的头脑去想象,一个八九十岁的人已经是气血衰微、精力不足了,可是为什么上师他只睡一两个小时就精神抖擞呢?我们一个三十岁的小伙子,血气方刚,为什么天天就想睡觉、没精神呢?
大家只知道人体的需要是从五谷杂粮、饮食里面提取的,其实更多的还是靠我们的毛孔、靠呼吸、靠我们的身心以一种无形无相的力量索取。为什么我们只能靠有形有相的来补充呢?因为你无形无相的心灵没有打开,与外面无形无相的力量无法接通。我们所能打开的只是有形有相的六根,所以只能够通过有形有相的六尘来补充。
我们在座的有没有听过这么一个故事:唐朝的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的路上,在新疆天山的一个山洞里看到一尊泥塑的佛像,正当他要合掌顶礼下去的时候,发现这个“佛像”有点“不对劲”!他用手指在“佛像”的耳边弹了三下,这个“佛像”慢慢地开始动了!这一动,身上的泥巴块掉了,玄奘法师一看,噢!原来是一位入定的罗汉。
玄奘法师问这位罗汉,为何定这么久了?他回答说:“我在等红阳佛出世,我要帮他弘扬佛法。”玄奘法师说:“红阳佛早就灭度了!”这位行者又说:“红阳佛既然灭度了,我就继续入定等白阳佛出世,我来帮他弘扬佛法。”
大家都知道释迦佛的袈裟是红色的,据说弥勒佛来到娑婆世界当教主的时候,他的袈裟是白色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佛门里面的僧众不允许穿白色的服装。因为佛经上记载:当佛门里面穿白色服装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佛——释迦佛——的法将要入灭了,白阳佛——弥勒佛——将要出世了。所以过去在寺庙里的老和尚,看到小和尚穿的衣服稍有一点白色,就会骂他们,就是为了维护释迦佛的法。实际上红佛消失,白佛出世也没什么不好!
当时玄奘法师说:“我看你不要再入定等白阳佛出世了,不如你到中国投胎做人,等我从印度取经回来之后,你帮我一起弘扬释迦牟尼佛的法。”故事的后半截,我想大家都知道,后来的“三车和尚”窥基大师,就是这位老修行转世。
他为什么一入定就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一个有血有肉的躯体为什么一入定就是几百年、几千年不会死掉呢?按理说,他的肉体放在这个地方,就是风吹也得把他吹干了!大西北都是干燥的地区,热风早把他熏干了!为什么不会呢?因为他体内的水土和合、风火熄灭、四大不开。这里所说的“不开”,是没有个体的意思,是和外面的整体的四大合二为一了。
按道理讲,现在出家的僧众生活这么好,为什么还营养不够?为什么还没有力气?古时候的修行人,他们的饮食条件怎么能和现在的人比呢?真的是要米没米、要油没油,可是他们那个时候的人为什么那么健康呢?因为内四大和外四大和合相应,故能长安。
前天来了一位人大主任,他说:万行大师,我不懂修行,但是我在政府干了二十年了,我可以知道哪个人精力充沛,哪个人精力不充沛;哪个人身体素质好,哪个人身体素质不好。
正是因为这样(指人们的观察、判断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形成了可以预知一个人的功名大小的“相学”。他说虽然没有人教过他,但是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政府里工作观察得多了),他来到我们庙里上下转了一圈,见到几个男众、女众的师父,他说为什么有的人脸色那么难看,有的人的脸色就特别纯正。难道你们还有的吃大锅饭,有的吃小灶饭吗?
我说:绝无可能!我们大家都是吃大食堂的。我说食堂每顿饭是四菜一汤,他说:我有个猜测、看法,不知道对不对。是不是心态不好?他说的这个“不好”是广义的不好,意思是说身心不健康,脸色就不好看?心态好的是否就身体健康,脸色就好看?我说:你这话不是没有道理,我们修行人虽然说修的是这颗心、这个思想,可是心、思想的载体是这个身体。身体无非就是“四大”,风不停,火不熄;水不止,土不安。
为什么佛门里面建寺庙那么讲究风水?虽然祖师们不明讲,但是大家看中国的寺庙、道观,哪一个不是风水绝伦的地方呢?天下名山僧道多!天下的名山胜地,不是僧人就是道士住着!
都说圣人能够改变一个地方的风水,没错!确实能够改变。因为你有不同的心态,就会与不同的力量相应;你与不同的力量相应以后,你就能释放出不同的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和一些人接触的时候,感觉到特别欢喜,和另外一些人接触的时候,会莫名其妙地感觉到特别不舒服。因为他身心里面招感的、释放的,令我们的身心不适应。
如果我们内在的四大不能够和外界的四大吻合、相应的话,我们的小四大永远不能够安宁,绝无可能健康长寿!坐禅久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你坐得越好,身体的病痛越多!反之,吊儿郎当,不念经、不拜佛、不打坐的僧人,身体还健康。给外行一种错觉,这个健康的人有修行,不健康的人没修行。真是错怪了我们的老修行了!
可是有几个人能够从无病修到有病,又从有病突破,达到无病呢?可以讲:从无病到有病的人,少之又少!就像我们通常看到的一种现象,不修行的和尚反而肥头大耳、满面红光、大腹便便!夜不倒单、日中一食的人、面黄肌瘦,他怎么会满面红光、大腹便便,两百多斤呢?!游手好闲,吃完了睡,睡完了吃的和尚,他怎么不可能两百多斤呢?!
真正的禅者,哪里有一个是大肚子?你修行一步,就有一步的境界出现,修行十步,就有十步的征像流露。只要大家稍微用心去看一下,禅堂里面出来的老修行,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单脊薄背儿,可是他们的脑袋都是鼓鼓的,肩膀都是塌下来的。
还有更深的,在这里就不告诉你们了!完全告诉你们了,就容易让你们造口业。出去整天盯这个人有没有这种情况出现,看那个人有没有那种反应,评论谁修得高、谁修得低。
所以在学佛修道的路上,好多都是颠倒的!这就是我们经常爱说的一句笑话,不管内在有没有东西,先养肥养胖、满面红光,信徒就说你有修行,供养多多的!因为没几个内行人。可以说信佛的人,修道的人多数都是外行,都是以貌取人,唯形来定论!
可是我们的相貌是先天带来的,我们说是父母给的,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我们今生的相貌是前世、前前世……累世积累到现在这个样子的。如果说是父母给的,为什么一个父母生出来的几个孩子都不一样呢?我们现在的相貌也是过去心灵招感的。
所以说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调理身体里面的“四大”——风、水、火、土。“火随风走”,何为火随风走?通常修行人会感觉到身体里面会痛、胀、闷,会上虚火,实际上这就是风火不调,火没有随风流出去。这里的“风”,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身体里面的“气”。身体里面的水土如果不能够安定的话,我们想见道,乃至想健康,都是非常困难的。
人家干一天的工作一点不累,我们干半天的工作,就像要散架一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风、火、水、土在里面打个不停!所以我们坐在这个地方,想抓住一个念头执著下去都不可能!如果四大在里面没有打架,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下,它只会冒一个念头。所以我们就能够抓住一个念头执著下去,乃至进入道里面。
留一点时间给大家提问题,可以互相讨论。
问:师父,四大是慢慢地、渐渐地调和,还是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达到调和呢?
师:一般来说,如果禅病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在上座前,静坐当中,以及下座的时候,可以用一种快速的方式调理一下子。如果说禅病已经产生了,就需要一个时间阶段来调理。
为什么在禅堂里面静坐以前都要跑一跑香,或者跑香以后还要静坐。跑的时候,手甩得幅度很大!有的禅堂里面还允许大叫,我不知道你们住过这样的禅堂没有?就是“嗷儿——”,他为什么允许这样做?就是把胸腔里的淤气给吼出来,呼出去。现在禅堂里面这种情况很少见了,有个别长期坐禅的人,他知道有这么一个过程,但他又不敢出来主张这么做。
因为要想让内在的念头止住,首先你体内的风要停止下来,体内的气要降。气没有停下来,在身体里面乱串动,所以念头一个接一个!为什么过去教入门静坐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深呼深吸呢?在《童蒙止观》的“六妙法门”里面,曾经讲到呼吸的方法,这一段非常重要。因为它都是几个字一带而过,所以我们很容易忽略这些。
实际上后来道教的功法、密宗的功法里面的修法,很多都是建立在《童蒙止观》的“六妙法门”的基础上的。可是现在的修行人,从来不学基础知识。不过也难怪,因为现在这样的老师也很难找到!我记得我当初刚入佛门修行的时候,禅堂里的班首师父就告诉我们:打坐时坐在那里什么都不要想!可能吗?根本不可能!我可以说这样的班首师父,他什么都不懂!
一个有血有肉、头脑活跃的人,他怎么可能坐在这里不想东西呢?我们可以不刻意去想,但是一个生理机能活跃的人,他的念头一个接一个往上涌。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我们不把整个的过程剖析出来,让大家明白如何对治呢?所谓的“对治”,就是火随风、土随水,达到风、水、火、土和谐统一,最终安定。
在座的大家都到山上的“三圣洞”去看过,那是个祖师洞。
不过我们这个“观音洞”也非常不错!但是如果这个观音洞里面人少了,镇不住这个洞里的地气。这个洞太大了、太高了,如果人气不旺,和这个洞里的整个气无法吻合。至少在这个观音洞里面要有三十个人,才能承受得了观音洞的地气。而上面的三圣洞,你们往里面一进,都能感觉到一股力量“哒”地一下子,和你的身体吸在一起了、相应了,你的身体很容易就松了,就空了,就通了!
你不通,就不空;不空,就没有办法相应。上面那个山洞——三圣洞,一是地势高,二是向阳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