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分钱的故事─ 佛经佛书不可侮辱
发布时间:2022-08-07 14:50:11作者:普门品全文网整理
诸位师兄都是读诵过佛教经典的,我们可以发现现在是有很多的佛教经典的,结集成文字的佛教经典,目前流传的有巴利文、藏文、汉文、蒙文、满文等多种文字。汉文大藏经差不多有八千多卷,藏文的《甘珠尔》(佛经)有一百零八函(约三千万字),《丹珠尔》(印度佛学大师的释论)共有二百三十多函(约七千多万字)。
而藏传佛教各派历代高僧所著的显密经论仪轨,至少也有一万多函。这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不但记载了佛教哲学,也包括有各种世间学科诸如医学、星相学等内容。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科体系,很多人除了感叹佛教的博大精深外,也深觉难以入手学习。
但内容庞杂的佛典,并非毫无规律可循,汉藏两系的大乘佛教认为,佛陀讲法一生所留下的典籍,根据当时不同层次的听众,其思想观点主要分三个阶段,佛教称为三转法轮。
三转法轮的内容
第一阶段叫四谛法轮,佛陀主要为五比丘等小乘听众,宣讲了以《阿含经》等为主的小乘经典,重点诠释四谛、十二因缘、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三十七道品等佛教基础哲学,建立佛教的基本观点。
从佛教的哲学观点来说,这个阶段重点诠释小乘哲学和建立基本佛教哲学构架,较少谈及大乘佛法。而《阿弥陀经》属于大乘经典,因此并不属于这一阶段的经典。初转法轮的经典主要就是四部《阿含经》等,论典主要有《大毗婆娑论》、《俱舍论》等等,律典有《四分律总论》、《律仪三百颂》等。
第二阶段叫无相法轮,也叫无自性法轮。其代表经典是《般若经》。《般若经》是佛教最核心的经典,佛陀甚至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来宣说。般若经的种类也较繁多,如《般若十万颂》、《般若二万颂》、《般若八千颂》、《金刚般若经》、《般若心经》等。从文字表面来看,般若经重点阐发了一切存在都没有任何自性,都是缘起、依赖条件的存在的空性观点,但在字里行间也隐含着修行的次第,特别是大乘道的修持次第。
由于般若经的意境高深、内容丰富,因此普通人根本无法直接读懂。在佛陀涅槃后四百年左右,佛陀预言能附顺佛意解释般若经的高僧龙树菩萨诞生,并著作了以《中观论》为首的中观六论,对般若经的空性学说加以阐释,开创了大乘中观学派。
约在佛陀涅槃九百年左右,无著菩萨因难以读懂般若经而修持弥勒法门,后升至兜率净土,在弥勒菩萨前听讲了以《般若现观庄严论》为主的弥勒五论,传出了解释般若经隐义修道次第的大乘广行派。
第三阶段叫善辨法轮,其代表经典是《解深密经》。佛陀在第二阶段宣说的般若空性,是最彻底的究竟学说,但由于甚深难解,往往给人造成误解,从而否定现实的存在,走向虚无主义。因此佛陀在《解深密经》中阐释万物并非都是空性,而是有空有不空,确立了三性三无性的观点。后来无著菩萨根据此经,加上弥勒的《大乘经庄严论》、《辨法法性论》等,开创了大乘唯识派。
藏传佛教各派大都以中观为主要指导思想,而汉传佛教则以唯识思想影响较大。我国唐朝著名高僧玄奘法师就是唯识派的代表人物。
了解了三转法轮,就可以对众多的经典进行梳理,对各经典的主体思想也会有个大概的了知。对于佛经的分判梳理,除了这里提到的三转法轮说之外,汉传佛教也有五时八教等不同的判别,想进一步了解的读者可以自行研读相关典籍。
佛法与三藏
在世亲菩萨的《俱舍论》中说:“佛陀的正法只有二种,即教理正法与实证正法。”教正法属于理论指导,三藏十二部的佛教理论思想都属于此类;证正法属于身心实证境界,是通过修持后产生的效应。如果把药方药理比喻为教正法的话,吃药后获得的健康结果就是证正法。佛教皈依三宝中的法宝,其实主要是就证正法而言,教正法属于相似法宝。
三藏教法就哲学思想划分,就是上文提到的三转法轮说。若就文字体裁与内容,也可以划分为十二分教法,即佛教常说的三藏十二部。由于十二部都隶属于三藏,因此我们先谈谈佛教的三藏概念。
“藏”是梵文“毗扎嘎”的汉译,意思是总聚、含藏。因能总摄归纳同类于一处,所以称之为“藏”。三藏即律藏、经藏和论藏。佛教之所以把经典都纳入三藏,是有其哲学原因的。
为了调伏众生摆脱受苦与享乐的两边生活,讲说了律藏,开显佛教的戒律道德规范;为了让众生断除对世间存在三宝四谛等真理的疑惑,宣说了经藏,同时开显摄心一处的禅定;为了对治众生与生俱来执我的错误观念,佛陀宣说了论藏,同时阐发智慧。
与其他宗教不同的是,佛教倡导人们要学习各种知识,开发智慧,这样才能自利利人,而并不是靠神佛的拯救。
明白三藏含义后,我们可以较易区分经典的所属。譬如《优婆塞戒经》,其内容主要是讲述戒律和规范,则属于律藏所摄;《中观论》主要阐释空性无我的哲学观点,因此属于论藏所摄;而如《阿弥陀经》,开示西方有净土,倡导一心念佛,则属于经藏所摄。
上面就是关于佛书的内容的讲解了。我们平时修行佛经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较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我们若是可以是可以看一看法师讲解的佛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