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安心

发布时间:2022-08-17 12:36:40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安心

  文/上如下孝法师

  时间:2007年8月18日

  心是无常的,这是它的一面,而心又是充实的。它这种充实,你要从哪里去获得?对自己不要有太多的担心,就是放下,不要太关注于自己的当下。由于心太紧张的缘故,气脉紧,产生了种种不和谐,不和谐当中有种非常痛苦的感受无以名状,它会更加速这种无常的变迁,在这当中,你难以体会到生命的真实,在佛法中得不到到真实的感受,但你要有信心。在这当中你会非常敏感,而这种敏感又会加深你的罪恶感,也就是更加执着,增加了障碍。这种障碍有几种调整办法,比如野马,你想拉它的时候,它跑得很快,你不管它的时候,它反而静下来。你觉得它很危险,所以想给它一个安立处,这反而增加了它的一种动力。所谓的佛法,它首先要有正、定、聚、众的生命体验。

  心不会太燥,在修法上,我们才能安住自己的法门,也就是耐心,在没有修法的时候,就是放松,在整个的过程中是坚持,长远心。它们的增上缘,就是《普贤行愿》。只管坐诵,回向净土,目标要很清楚,这一切不是在当下获得什么,而是算一生的帐。这样在佛法中你就会安心,对世俗上的生活你不会想着过什么理想化的、标准化的生活,你对自己的一点恶也能容受,如果对自己的一点恶都不能容受,这就是执著,接纳自己,就是在接纳法界,在境界中磨炼自己,就是在佛行中得到一些经验,业力显现在当下,后面有它的因果,我们修行,就是要关注这一切,而不迷惑,以一种中道无我的心态,去观察无明,观察它的成住坏空,如果你把它扼制了,它就不能成住坏空。你要有这种生命的体验,生命的体验当中就是染、恶诸法,那种正定,聚众的生命体验,就是你有能观的心,还有所观的境界,慢慢去观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当中环境非常重要。另外,在生命中不要着急,很多修行人的问题都是出现在着急,患得患失,生活环境不允许,它会很忙乱,它不知道现前的境界什么叫做修行,自己在修行也不知道,自己没有在修行,也不知道,所谓的境是无我的,因为我们对它的执着,它才会变成因果,你的心只是去随着境,不要去分别好坏,在这种基础上轻轻松松地做功课,去坚持,把心定下来。在有空的时候多祈祷,祈祷是大乘不共的修法,心愿是根本,智慧是增上,慈悲让它达到一种深度,这三方面您可以都去关注,在思维的时候,首先心要静下来,去思维佛法的功德,利益、思维出离,慢慢地会有一种正念的力量到达一定的程度,那时候,一切情智都会断。而不是像我们现在情执,为感情煎熬。遇到障碍,对因缘观察不够,你的心失落也大,在境界上,不能做主。这都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自己过不去的障碍,当你静下来的时候,以正念的力量慢慢落下来,获得佛菩萨的加持,我们的心不能忙,不能乱,让它自然而然地澄清。一方面是咒子的力量,一方面是诸佛的加持,要有耐心。慢慢地三缘会合(正念的力量、咒力、诸佛的加持),达到一种坚固,达到坚固的时候,一切情执你会看到它的虚妄,这个不攻自破,在我们的障碍当中,内外密的障碍都很多,密密的障碍有很多无明在中间,莫名其妙地、冤亲债主的,来自这些的,你要用智慧去观察它,没有一个人叫我,没有一个人叫他,众生、寿者,都是梦幻、泡影,去破除外障,建立正念,在这过程当中,因为正念现前而兴起慈悲,那是真实的受用,你对诸佛的信愿,是理,我们要从事象上展开,而我们是从事象上展不开,不是我们不懂这个理,是佛在解经中说的“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法界、事事法界。我们就是在事事法界上不圆融,因为我们对法有割舍,有染净。有人我,这些发挥在外在就会给我们带来不安和痛苦,我们找不着它的原因。

  当心轻松的时候,这才是一个平台,这时候才能够利用你的身心去修行,我们就是很多问题胶着在一块儿了,属于在道上的没有用,属于根本的一些资粮没有培养,属于见地的方面不圆融,所以我们学佛人常在自己别自己的腿,理论要搞清楚,理论是拿来引导的,理是那么说的,但你不能执死理,要活学活用。

  身体是假的,但依靠他们以建立一种正念,这种正念要达到一种坚固,没有一定的阶段是不行的,慢慢来,这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靠行愿来增上一定不要忘了回向净土。

  “思如风云变化中”没有正定,必须要先静下来,然后去考察一个境,考察的境不要多,你要观察云,就观察云,要观察风就观察风,囫囵吞枣的观察得不到真相,生命的真相是清静和真实的,放慢了生命的质感才会现前。它在变化是无常的,但它的细相是真实的,思没有错,思在佛法中称做“观”,在什么条件下观?要在心念专一的情况下选一个境,你不要心那么快还选那么多境,就是紧张,在观察中你得不到什么,“想”是五蕴。“想”在观察它自然得不到真实,但观是可以接近真实的。静下来,水清自然显现,所以佛陀教戒,有定力的比丘,能够见到诸法的实相,诸法的实相本来如此,你只要通过它的道,才能见到它的实体,也就是正定,生命本来是真实的。

  学佛首先要具备三种发心,智慧--觉悟人生、慈悲---奉献人生、信愿—增上人生,一个是在事相上修(生活中、事境中),一个是专注去修,对的境都不同,重要的是正念。怎样在事境中调服自己的心,这贪、嗔、痴,你知道它的真相,就不会迷惑,当然,那不是究竟,那只是一个氛围,一个环境,没有那个,你修不了,对人要慈悲,首先要觉悟人生,那就是智慧。

  佛法就是一个点动,全局都在动,而我们拉开的是全局,恰恰没有一个点,这是不行的,佛法就是次第道,必须要有一个次第,它是一环套一环的,任何的法都是向前进的,不会向左右摇摆或向后退,这是一盘棋,不是零散的,前面用的功夫,后面它的力量一直在出现,这是它的要害。

  对于世事要放开,否则这种逼迫会让你忙乱,它虽然是无明,但它不以自己的形象出现,它总是躲藏。清静心只是一个契入,还需要定将无明的阴暗面击破,清静是拿来用的,让心还原,以殊胜的理解和修道的方便;佛法是拿来用的,对治众生的各种病。怎样看清楚,就是要培养定,止而后定,定而后能立,立而后能安。它有一个过程,药有药性,一个好的医生知道能治哪些病,佛法就是放在药架上的药,你要去观察自己的病,需要什么样的药拿来吃,病就会好了,我们是一个长期的病人,要制定整体的战略,一个人治标不治本,也许结果还不如不治,不了解这个次第和因果,拔苗助长,结果会出现不可挽回的苦果和众多的障碍。

  能够多受教,依教奉行很重要,而一般的人是自己当大夫,给自己看病,修行人犯这个毛病就很厉害,他会望文生义。

  佛法只有一个相对的法,没有一个绝对的法,就是你以怎样的动机入佛法,你要有正确的目的,而不只是听谁的话,你有了明确的目的,你才会知道你需要什么样的法,在这个法味当中依教奉行。佛法不会勉强,但它需要智慧和耐心,慢慢来,把次第先理清楚,有虔诚心和警觉心。自己常常很难了解自己的心,你对世间的认识还是停留在相上,没有认识到它的根本,它的根本是平等的。

  心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你要给心创造一个环境,不要虐待它,要善用它。理清佛行的长远目标,是修行的所依靠,很多人佛行不成功,就是老理不清。就是当下你入了一个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你怎样去抉择,它这是佛法成就和堕入外道的根本原因。行者入了准提法,真正的引导在于自己的抉择,它才能够前进,才能够很坚固。坐禅是一种坚固,你有了这种坚固在遇到相的时候才会有一个依靠。但是长远的目标要靠你的安排,一般不出两个,一个是菩提道,一个是菩萨道。这来源于你的愿,就是先成佛,还是先度众生,出离心,菩提心,智慧、境界都是依靠。有了一个传承,关键还在于自己运用。唐密与汉地众生有缘,有一些传承,很多大德是用来结缘的,不是实修的。贺嘉义(贺老)一直在逆境中修行,出离心很重,受传统文化教育很深,智慧又很强,他一生在逆境中在准提上用功,他的成就很高,但一生没有做事业。我们的传承,以华严的思想为教旨,功德上依于老法王,事业上依于贺老。目标明确,发心诚挚,就是为了脱离生死而修行。你的佛性没有彰显,是因为他有障碍。

  我们入一个境界很容易,但要使这个境界更深更广,在一个层面上开展出来,就需要华严的境界,佛境《梵行品》和《净行品》理不强,但属于华严的要害,纲领性的是《行愿品》,它是从凡夫到五谛,五道(见道、闻道、修道、资粮道、加行道)的修行,仍至成佛,究竟的利他,七支供指的是事相上的圆满,学佛要干什么事,说得很清楚。

  在修行中不计较前后,安住于当下,所以修行人很快乐,很充实,他有真实的行愿。

  《显密圆通》,显圆就是华严,密圆就是准提圆教的行门建立,明了圆满的境界,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一是实践。实践与行动就是一个咒,体会法界的真相、破无明,很实在。

  禅是配套的,怎样去体会、运用这个禅?把心的作用要加进去,修行要用心,沟通的前提是你对这个问题思考过抉择过,再拿来问,问的时候,你首先要有一个答案,我针对你的答案再来讲,修行一定要用心,不用心不行。否则,我给你一个法,都成了你的障碍,自己的抉择很重要,自己要信得过自己。

  在密乘中准提称作总持,金刚萨陲也称作总持,但它们有不共的作用,准提偏重于修自性,从根本上来讲,诸法一体,法是平等的,从别愿、从事业、从方便都有千差万别,金刚萨陲是消业,它们不矛盾。

  正思维。因地圆满果才会圆满,因地不真,果必然招迂曲,玄而又玄不是佛法。

  如果有心造业那个业会非常坚固(并不是说只念咒,不持戒,怎样都无所谓的),并不是鼓励那些人造业,没有一个原则是不行的,那只是方便说,不是究竟说,如果你持戒很清静的话,修准提法就更容易入,戒本身也是准提法层面的一个展现,戒对治的无非是惑业,无明,贪瞋痴。

  一切福报都在空中,在缘起当中。以求财的心入准提法,也没有问题。修准提法,修到一定程度会自己超越自己,他会转变,有些事情不要太较真,只要他有那个善根,有那份热心,就鼓励他,不管他是为求财,求人天福报,很多人因此而入佛法。

  学佛要面对生命,真实地去学,不要患得患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他肯学。要善于观察生活,在你生活的层面,什么是可能的,在痛苦和挫折中,他才会认识到世间的不圆满。

  教义华严,准提总持,导归净土,导归净土就是我们一般追求现世成就,如果次第修行还不能出现感应,但他的功德不退失,把它回向,准提本身属于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因为法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所以旨趣都是归于一乘,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我们就是在修善根福德,在修性、修坚固的愿。

\

  修准提法的人很自在,如果有什么错,就在准提菩萨面前忏悔, 准提法很自在,他是在人的层面修,遵守基本的做人道德规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