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崇·贤宗法师:容世间之事 化寰宇之大
发布时间:2024-07-31 03:01:59作者:普门品全文网尊敬的韩董,容大的各位家人:
大家上午好!在开始今天的讲演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短片,一同来了解香海禅寺的前世今生,之后我们再来分享今天的主题,好吗?
一、 悠悠三生缘 款款香海情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于汉明帝永平十年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佛教精深博大,善取所长,相互融合,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佛教圣地乃庄严之净土,人们怀着敬意前往,以佛为心中寄托,传达世间愿望。
香海禅寺是一座千年名刹。它不是企业,却寄托着企业家对于创业、生活的梦想;它不是敬老院,却寄托着老年人对佛家禅道的膜拜与铭记。它历史悠远,古韵深长,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展现给世人的是无限的绚烂与辉煌。
香海禅寺坐落于美丽的杭嘉湖平原,地处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桐乡本是凤凰家 ,据清光绪《桐乡县志》记载:“县市在梧桐乡,古称凤鸣市,昔所梧桐,相传五代时,曾有凤凰来集。” 濮院始祖濮凤,字云翔,人称凤公,任南宋著作郎。凤公得知南方有凤凰栖居之所,曰桐乡。他爱慕其地,便举家从山东曲阜南迁濮院定居。世泽绵延,生聚繁育。濮氏第六代孙斗公南援护理宗有功,赐其宅第为“濮院”。其后裔濮铿舍宅为寺,初名福善寺。清康熙年间,清世祖赐额香海寺,遂改其名。
香海寺初建之时,正殿左右二梁均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亲笔题款。明清以降,殿宇屡毁屡修。清康乾年间,成为浙江名刹。有钟鼓二楼置于前,殿宇七幢奠于后,僧寮簇拥于两侧,寺宇周遭碧水环绕,花木抚疏,蔚然可观。寺中巨钟重1300余斤,叩之,声闻可达十里之遥。清咸丰以后,寺院屡遭兵燹,日渐圯殆,殿宇改作它用,面目全非。
新世纪之初,党和政府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于佛教文化非常重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落实。
圣缘具足,古刹重辉。菩提之树,枯而复荣。2001年,开塔迎接众男僧,恢复宗教活动。2003年,政府又划地百亩,开发扩建。如今寺庙格局已大致落成。
高42米,广延4700平方米的万佛殿,采用传统的佛教造像艺术与现代高科技光学应用相融合的手法为主要风格,辅以精确施工,凸显《华严经》中所描述的诸佛光明华藏世界之庄严景象。
大殿佛像以毗卢遮那佛居中,东西南北四方佛环坐于莲花座上。诸多小佛排列成半圆形的巨大佛屏,法相庄严。大殿上空错落有致地悬浮着朵朵祥云,云间雕镂着无数尊小佛,使观者如临华严境界。大殿的立柱表面亦为众多小佛像所环绕,呈螺旋上升式排布。观者仰视之,仿佛被引身至祥云漂浮的佛海中,进入忘我世界。
大殿的后面,是以万手观音为中心的华藏世界——观世音海。其构思之绝妙,制作之精巧,气势之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香海禅寺以“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正知正觉,共证菩提”作为建寺宗旨,以“建精舍,创特色,树典型”作为建寺纲领,使新建的香海禅寺成为集人文、历史、宗教、艺术、园林、绿化融合一体之特色景观。
为便于前来接受培训的信徒、居士、商人等有一个静心修行的居所,寺院还专门建造了四星级标准的居士楼。其建筑富有民族色彩和寺庙特色,与环绕其间的竹子和绿树交相呼应,显得格外的宁静祥和。客房内安静整洁、装饰古朴,散发出一缕缕淡雅的寺庙特有的恬香气息。
大雄宝殿的左侧,是正在建设中五层高的带有电梯的居士楼。而在其右侧,则是僧寮房。可以想见,这两座楼房建成之后,寺院将会有另一番喜人的景象。
寺院还创建了董事会,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并确立了十个项目,统筹两事。(注:所谓“两事”,一指筹措资金事宜。二指监理工程进度事宜。)香海禅寺根据佛祖关于“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及“报众生恩”和“报父母恩”的教导,建立生命纪念塔,接纳有缘者的灵骨。造塔供养,其义有三:一表人胜;二为起信;三为报恩。生命纪念塔贯彻“一切众生且可成佛”的理念,并将设日常法事,其规制一如早晚课诵。
寺庙文化既代表了一个寺院的软实力,也显示出它的深邃与博大。为此,香海禅寺创立了香海文摘刊物,深化禅修造诣,并创建了香海佛学网站,传递禅学信息。
禅寺设立了舍得书院,收藏众多佛学典籍,并接受各方有识之士的赠书,使得该书院方寸之间,尽显禅之意境,为前来交流学习的居士和信徒创造了平和内心、扫尘出世的自在空间。
香海禅寺自恢复宗教活动以来,进行了弘法立身的各种活动。2007年,寺院举办了以“启迪智慧,自在人生”为主题的盛会,并举行了禅商论坛,请高僧前来做《心灵的圆满和佛学经商之道》的讲座。2008年5月25日,香海禅寺又一次举办了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是一年一度的中国企业家顶级经济峰会,已有八年历史,享有“中国的达沃斯经济高峰会”之美誉,这个论坛是中国民营企业家聚集交流的舞台。
寺院僧人与商人看似完全不同的两类人,而其实佛商渊源有自。早在佛陀时代,佛陀传教过程中,在各地组织了许多僧团,得到一些国王、大臣和富商的支持,创建了许多精舍寺院,以此扩大了佛教的力量和影响。佛陀传教所走的道路,基本上是商道。著名的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之路,更是文化传播之路,也是佛教弘扬之路。
企业家论坛的开展,拉进了佛商两家的关系,使之更为密切,也为香海禅寺开展商学院的构想提供了原始灵感与思路。
《礼记·学记》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有感于文化复苏时代,尤其是正业行商之需要,拟建香海商学院。占地总面积六十四亩,院区中部是具有现代建筑气息、气势恢宏的主体建筑,也是商学院最为核心的部分。其功能充分体现了香海禅寺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
该建筑的一层为图书馆和健身房,以高标准建设的商学院图书馆藏书丰富,达五万余册,书籍类型以佛学著作为主,还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及当代社会各行业所需的图书精粹。健身房配置了一流的健身器材,空间宽敞、明亮、舒适,为来此学习的学员创造了良好的健身环境。该建筑的二层拥有每室能容纳300人的大教室三个,宽敞舒适的室内环境与幽静清新的窗外景色令学习者流连忘返。该建筑的三层为能容纳千人的中央大礼堂。如此规模的大礼堂实为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的理想场所。为了创造学习与生活的良好氛围,商学院还在主体建筑的西面筹建25米乘50米的标准游泳池与估计可容纳600人就餐的餐厅。
在东北面为三栋各五层的客房,可同时容纳600人,客房按四星级标准进行装修,配套齐全,精致高雅,为前来学习交流的学员提供舒适的起居环境。西北面为专家别墅两栋,别墅的环境优雅而宁静。古色古香的楼亭设计在树荫掩映之间,令居者仿佛与世相隔。东南面是按专业标准建造的网球场,是来此培训的学员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学院拟从人本教育入手,对商业人才及其接班人进行培训,学科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佛教文化,来启迪与分享人们内心本有的智慧与美好,使佛教的圆融通达之理贯彻到企业经营理念当中。希望企业家在领受禅悟所带来的智慧时能够在放下与坚持之间体会商道佛心,用禅学智慧勘破迷悟、苦乐的根源,培养积极的心态,使企业家走出困境,获得生命的大自在。
香海禅寺将打造的企业家商学院以及老年人的弥陀村视为寺院的一大创新亮点。香海同修互助会、佛学辅导班、大众关房的开设也将为信佛、缘佛的人们带去精神与心灵的双重洗礼。
悠悠香海心,款款人间情。重建香海禅寺整体工程计约十五年,分三期完成。本着“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用,同结万方缘”的美好寄愿,我们相信香海禅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纪录片《香海禅寺的前世今生》
二、开心门之锁 展自在微笑
刚才妙菩提说,她是一个“容大人”;其实,我也是一个“容大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的某种理念、频道在某一程度上是一致的,所以你们也可以说,我是一个“香海人”。我们都不约而同地信仰着,必须将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他们都得到幸福快乐。
韩总将这个公司命名为“容大”。什么是“容”呢?你们每到一座寺院,一进山门,首先见到的就是一尊弥勒佛,他身边的对联什么呢?“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笑口常开笑可笑之人”,归纳成两个字,就是“笑”和“容”。只有具有开阔、宽容之胸襟的人,才能够从自己的心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微笑。当我们不再局限于身边的是非时,身心才是舒畅的。当你把心打开了,就会有包容的心境;心生包容,则身体康健;身体安然,则能笑若莲花。这就是“笑”与“容”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最喜欢在牌匾上写的四个字无过于“正大光明”。我们往往追求大的境界,殊不知没有阔达心境的人,是没有办法成其大的。所以我常说:“有大愿力者必有大福报。”
佛教中有四大菩萨,象征愿、行、智、悲四种理想的人格。其中象征着愿力的就是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曾经发出“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被贬到地狱中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那都是无恶不作的人,是烧杀掳掠的人。连这样的人地藏王菩萨都要度化他,想让他们也能成为圆满无瑕的人。这是多么艰难、多么慈悲的大愿啊!正是因为这样,地藏王菩萨才受到了中国各家各户的供奉。如果我们能够把这样的精神贯彻到企业文化当中去,这个企业一定会兴旺发达,你的客户一定会源源不断。
有一次,我和韩总聊天时打趣说:“你们容大的品牌叫做金纳斯。我们的观音菩萨被称为‘东方维纳斯’,听上去还挺有渊源。”为什么观音菩萨被称为“东方维纳斯”呢?因为她在西方人眼中象征着东方女性的圆满境界。不管是哪个寺里的观音菩萨都非常漂亮,这种漂亮让我们不敢亵渎,使我们内心中升起一种崇敬的情愫,使我们愿意屈膝而跪。这种漂亮并不是来源于表象,而是来自于一种难以言说的摄受力。如果寻根问底,这种力又是来自于哪里呢?
我们知道,观音菩萨有一部经叫做《普门品》,经中说道,应以何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我们仔细揣摩一下这句话:如果要度化的人是个农夫,她就现身化作农夫;如果是个读书人,她也会化作读书人的样子来度化他。也就是说,他度化别人的方式是按照被度化的对象能够得度的条件而进行变化的。你们在跟客户对接的过程中,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别人跟你说,我的企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不是会说我以前也有过这样的问题,然后再告诉他用怎样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其实沟通的艺术就是那么简单,为什么我们还会常常找不到对接的点呢?为什么会感到自己和别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中呢?为什么不能试着了解别人的思想观念呢?因为很多人都习惯了自行其道,各扫门前雪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心理学家研究说,在普通人的日常对话中,有70%左右的内容都是在自说自话,对方的内容你根本都不会去顾及的,那就不能很好地处理问题了。
昨天,我听了稻盛和夫讲课的视频,他说到婚姻时这样形容:“婚姻,是毫无理由地接受。”是不是这样的呢?无论你的另一半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你都要接受。这是什么?这就是无条件的爱,完全放弃自我观点和执见的爱。因为爱在开始的第一刻就充满了盲目性和不可知性,如果能够把这样的包容绵延下去,婚姻才能够得到幸福。但凡我们有所要求,我们的婚姻就不会理想。
西方就曾经有人说过:“爱情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无尽的包容。”对于喜欢探求爱的本质的人而言,无条件地付出就是其本质。当你的爱情、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你就把这句话设定在自己的手机屏幕上就行了。天天看着它,你家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个人为什么会不幸福?就是因为我们的观点和对方的观点不一致,所以两者才会矛盾重重。如果你本身的观点是包容,是忍让,即便对方有再多的观点,两个人也吵不起来。
我有一次在某地遇到一位妇联主席。她外表看起来好像很阳光,很积极,但实际上八年以来天天失眠,都是借助安眠药在维持睡眠。仔细看,她的脸都是青黑的。我就和她分享了一则关于“空船理论”的寓言故事。从前,有一个年轻的农夫,性子暴躁。一天,他划着小船,去邻村运送货物。那天烈日当头、酷暑难熬,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任务,以便能在日落之前回家。突然,农夫发现,对面驶来另外一只小船,溯流而下,向着自己快速驶来。眼看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对方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径直撞了上来。农夫大发雷霆,跺着脚斥骂、诅咒、喊叫,但是任他怎样叫嚣,对面的船依旧没有避让,终于两船重重地撞在了一起。此时,农夫彻底被激怒了,他厉声呵斥道:“你会不会开船,这么宽的河面,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当农夫定下神来,仔细审视对面的小船时,他吃惊地发现,船上空无一人。他斥责、嗔怒的对象,仅仅是一条被人遗弃的空船而已。
很多时候,你总是觉得自己说什么都是对的,对方也认为自己是对的,对和对碰在一起,争执就产生了。这世间的种种矛盾,归结到一点是什么?就是“不容”,不容就产生了种种不和谐的声音,不容就产生了种种矛盾,不容就没有办法把事业做大、家庭经营好。所以,我们是“容大人”,就要用容大的思想去思考,要打开自己的心量,有容乃大。一旦你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了一个空间,你就只能在这个有限的世界里去思考、实践,自然而然的,你就会画地为牢。
为什么我们的客户不能与我们长期合作?为什么我们的员工总是流动,总是留不住人才?就是因为施舍、奉献的意识还不够。你想想,如果这个房间里已经放满了家具,再让你重新设计,难度不是比设计空房间要大吗?如果你要布置一个会场,就必须先要把与会议无关的东西给搬出去。
我们遇到种种瓶颈,就是因为原先你的心里、脑里已经装满了东西,思维的成见、习惯、作风、行为模式,这些东西一直左右着我们,限制了我们的发展。
所以,要幸福,要成功,关键的因素就是容大提出的这个“容”字。“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高度,是与佛相遇的必经之路,也是走向无限的不二法门。
那个妇联主席听了我这个比喻之后,我又跟她聊了几次,困扰她八年的失眠竟然不药而愈。这不是我给她下了什么药,我只是将她自己引向“容”的开阔,“空”的自由而已。
这也就是我们禅修中经常提到的“内察”,或者说是“观照”、“觉知”。就是向内去了解自己,疗救自己的心灵。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质会导电,有些则不会?这就取决于物质自身了。一块塑料导电了,它去问木头自己通电的原因,木头是不能够告诉它的。所以一个人幸福与否、成功与否,终究要向内察。别人责骂、讥讽我们的内容,如果恰恰是自己所缺少的东西,那么你就会感到特别的难受、不平;如果你的内心是丰足的,那什么言辞、问题都不会影响到你,你会一直感到非常快乐。
十年前,别人说我长得像一只长颈鹿,我照照镜子,发现自己确实长得就像长颈鹿,所以不是很开心。但是今天别人无论说我像长颈鹿还是竹竿,我都只会付之一笑。自尊心强的人,别人只要稍加指责,就会很容易动怒,肯低头的人,永远不会撞到矮门。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不断地修行。修行是什么?就是随时随地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言语。
比方说,我们要让顾客买东西,就要不断地让你的员工在你的面前做产品销售的练习。这个人这样销售,那个人那样说,在互相的对比与学习中修正自己的销售模式,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这种练习是什么?就是修行。
我时时都会提醒自己,我不是贤者,也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一个有缺陷的人。既然有缺陷,就要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地努力。如果有人在我面前说自己是一个圣人,是一个完美的人,我也会在自己的心里打下一个问号。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只不过他有一个特长或者是品质值得我们向他去学习,这就是“见贤思齐”。不要把任何一个人想成是毫无瑕疵的人,否则终归会让你大跌眼镜。但是,我们的人生道路中,应该要有无数个老师。他的表情很安然,是我的老师;他很有慈悲心,也是我的老师;他善于洒扫庭除,更是我的老师。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就能够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了。
三、依法养己生 缘空修禅行
当你的思维能够对于万事万物做最圆满的理解与思考时,这就是你幸福人生的开端了。为什么不圆满呢?因为我们习惯把局限的东西视为完美的,把生灭的东西视为是永恒的。在这里,大家恰恰忽视了一个事物最基本的原理——就是运动、变化、无常、生灭得原理。把世间的事物视为是永恒、不变、静止、常住的,那就如同是指鹿为马一样地可笑了。
那么事物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好比说你今天买了一个很漂亮的木雕,拿在手里把玩,感到爱不释手,想要把它一直传承下去。你似乎认定它会永远像你今天看到的那么新,那么吸引人。你根本不会去想,有一天,它可能会被虫子蛀坏,有一天它可能会被小偷偷走,有一天它可能会被没收。当那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你就会感到非常伤心、失落,甚至像猩猩一样地捶胸顿足。殊不知你在看到它的第一刻它就已经在坏灭的过程之中了。异、灭是每一个具体物质的最终宿命,人也好,物也好,都是一样的。
傅大士写过一首有名的偈子:“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四句看起来像是大反话,却真正在提醒我们生与灭之间、有与无之间、动与静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转变。手里拿着的锄头会永远都在吗?身下骑着的水牛会永远都行走吗?在你的眼中,可能桥梁比水流要坚固得多,因为水似乎总是在流动的,而究其本质呢?百年以后,水不是还在那里流淌,而桥梁早已坏灭了吗?
事物并不像我们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单一。正反两方面都是同时存在的。你的先生如果不追求美的东西,那么怎么会被你的美貌所吸引呢?他既然追求美的东西,那当你衰老以后,他是不是会有不忠诚的可能性呢?你看到一个男士幽默风趣,其他的女人也一样感受得到,一样会被他吸引啊。如果你只是想接受其中的一面,而不接受另一面,那你怎么会幸福呢?所以,要怎样经营自己的婚姻,怎样获得幸福呢?还是要将自己的心打开,让它看清这个世界的基本原理,而不要注目于自己的甜蜜或者苦痛之中不可自拔。我在这里,就推荐《平凡的世界》、《绝对的隐私》、《合理的出轨》这几本书给大家看,书里面对于婚姻的本质以及婚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分析都比较透彻。
我为什么要给大家推荐这些书呢?无非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一定有一些根本的至理是要靠自己去参悟的,悟透了这些道理、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使你自己的人生走向幸福的彼岸。如果总是执着于错误的观念,一己一时的得失,是不可能用俯视的角度来看待人生的。格局没有打开时,自然也就只能与幸福擦肩而过了。
世间的规律说到底不就是“成住坏空”,或说“生住异灭”吗?这个规律早在古希腊的司芬克斯之谜中就已经完全地揭示出来。狮身人面的司芬克斯是巨人与妖蛇所生的怪物,他有人的头、狮子的躯体,还带着翅膀。司芬克斯生性残酷,他从智慧女神缪斯那里学了许多谜语,所以守在大路口,等每一个行人经过。这些过客必须猜谜,猜错了,它就把他们统统吃掉。由于谜语很难,因此蒙难者不计其数。有一次,一位国王的儿子被司芬克斯吃掉了,国王愤怒极了,发出悬赏的命令:“谁能把司芬克斯制服,就把王位禅让给他!”勇敢的青年俄狄浦斯,应国王的征召前去报仇。他走呀走,来到了司芬克斯把守的路口。“小伙子,猜出谜才让通过。”司芬克斯拿出一个最难最难的谜语给他猜。“能发出一种声音,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却用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这是人。”聪明的俄狄浦斯很快猜了出来。俄狄浦斯胜利了,他揭开了谜底;司芬克斯原形毕露,立即跳崖自杀以赎回自己的罪孽。在这个谜语中,我们看到,人的本质无非就是从爬行的婴儿长成青年、壮年,最后衰老而死的过程而已。这个过程中的财富、名利都不是人生本有的东西,也终归都会消失殆尽。
我们想要得到什么果,就自然要种下什么因,缘木求鱼当然不会得到任何的果报。比如说你想让一个人留在你身边,那你的身上就要有值得他留下来的理由,你不断地给他他所想要的东西,他就自然会留下来。相反,如果他需要的是良好的工作氛围,而你的企业内部总是勾心斗角,那他怎么会留下来呢?自己种下什么因,就必须接受什么果。只有当你得到一些报应的时候,这才是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时刻。所以人生中的苦难更多的是历练自己意志的良方,它帮助你更好地成长,所以我们不要去抱怨它。
四、智慧断烦恼 奉献增善缘
接下来我们来分享怎样断除烦恼。
佛家说人世间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所以念珠就有一百零八颗,拨动一颗念珠,念一句佛号,就断除一个烦恼。我们出家人天天拨动佛珠,就是在不断修行,以求断除烦恼。
如同前面的主题说到的那样,当我们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正确地看待现在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
那么佛教中所说的根本烦恼有哪些呢?佛教把一切痛苦的根源归纳为“三毒”,也就是贪、嗔、痴。贪为饿鬼之源,嗔为地狱之源,痴为畜生之源。这三毒不但伤人,而且会让我们堕入下三道,永受轮回之苦。“三毒”让我们诚惶诚恐、坐立不安、夜不能寐,是种种烦恼的根源。
有的人会以此推论,认为贪和奋发向上是一样的。那么,贪和精进是不是有区别呢?贪是贪婪的意思,是强烈的占有欲在作怪,是只愿意得到而不愿意付出,就像葛朗台老头,像周扒皮那样。而精进则是发一个正念,积极地付出,不断地努力,只有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才可能得到你所要的。
现在大家都喜欢供养貔貅,为什么呢?貔貅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更重要的是它有嘴而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泻,所以人们认为它会招财聚宝。我自己觉得因为貔貅只进不出的特性而供养貔貅是不足取的。就像水流,只有从一方流入,再从另一面流出,才是活水。如果是只进不出,就成为死水,死水就会腐烂发臭。
我们的企业也是一样的,它是社会的一个枢纽,活动流转,才使得社会经济发展起来。这样来思考,我们就不会千方百计克扣员工薪水,也不会损害客户的利益了。只有这样思考,我们的企业才能良性发展。所以,贪是人性最可怕的一个毒瘤。
那么嗔又是什么呢?嗔就是愤怒。你们说一说,愤怒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不是瞪大眼睛,高声喊叫,肌肉紧绷,神经紧张,恨不得扑上去咬对方一口呢?这种状态是舒服的还是难受的呢?既然是难受的,为什么还要这样惩罚你自己呢?所以我们常说,当我们生气时,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而已。这是聪明人所做的吗?做一个笨蛋难道是你所追求的吗?反过来,当你冷静下来问自己千万个为什么时,事情很快就会有转机。为什么我们那么痛苦,为什么我们的内心会充满染污?为什么天堂有路我不走,地狱无门我偏闯呢?所以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就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这世上的所有事不过是“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而已。
前几天,有一个包工头天天来向我讨债,他帮我施工的时候所用的栏杆上的木头居然是发黑的老木头。我当时非常生气,对他说:“你竟然用这样的方法来欺骗我!”但是,当生气的时候,我马上刹车,观想到了自己的状态,觉得自己做错了。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就好了,为什么要动气呢?后来我一分钱都没有给他,只对他说:“这就是对你的惩罚。”当我们保持平静的时候,你就会很智慧,很轻松地解决问题。
平静的心是智慧养成的温床。为什么一些人的学习能力要比另一些人强得多呢?在这个世界上,绝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够成为圣人、领袖,但是我做和尚,就要想着把和尚做好,不要去羡慕那些比你有财富、有能力的人。如果你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那么怎么去成为比你更加优秀的人呢?
稻盛和夫有一本书叫做《人为什么活着》,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间,就是一个修炼心性、品质的过程,不在乎你是老总,还是在扫地,都是一个自我价值提升的过程。要别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对自己的价值有充分的认定。当你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时,没有人能够否定你。
痴,就是愚昧,不明白真相。你去问别人,你痴愚不痴愚?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痴的。但事实是怎么样呢?就好像很多人不能够客观地承认生住异灭的过程一样,我们对于世界的真相还看不透彻。如果都看透了,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呢?
我再推荐给大家一个电视剧叫做《天道》,里面的男女主人公结合了,但是男人就时时观照自己说,我们可能会在某一天分开,所以他们非常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后来女主人公死的时候,男主人公虽然很伤心,但是也觉得没有遗憾了。这就告诉我们观照“无常”的道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东西。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