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17地市中香火最旺的16处寺庙,里面的佛像都是真身!
发布时间:2024-12-15 03:00:19作者:普门品全文网青岛:法海寺·湛山寺·华严寺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社会认知也好,地方政府也好,都会把山东的人文旅游定位在儒家文化的角度。但是这并不是说山东的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就不行,恰恰相反,山东的道教、佛教也都很发达。
说到去印度取经,可能绝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玄奘,再加上西游记的影响力,我们对其他区印度取经的大部分人都忽略掉了,而且有些人比玄奘更传奇。第一个地方就是青岛城阳的法海寺。
法显是有记载的第一批去印度求取真经的几个僧人中的一个,而且只有他一人回到中国。法显俗姓龚,平阳武阳(今临汾尧都区)人。3岁出家做沙弥,20岁受比丘戒。常慨叹律藏残缺,誓志寻求。遂于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和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前往天竺求法。后又在师子国(今斯里兰卡)获《弥沙塞律》、《长阿含》及《杂藏》等梵本。
法显是在已过花甲之年的62岁从长安出发,穿行大戈壁,经西域三十余国,过喜马拉雅山九死一生,行程数万里。历经14年,于412年到达山东半岛的青岛崂山。
第二个寺庙是湛山寺,因为湛山寺本身就在市区内,香火本来就很旺,但是对湛山寺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
湛山寺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名刹,1934年动工,1945年建成,历时十年时间。湛山寺筹建于1931年夏,发起者和捐赠者均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当时一些被迫下野的北洋高官、前清遗老等分别在上海、天津、青岛这些城市的租界做寓公有关。
华严寺属于佛教临济宗。为崂山中现存唯一佛寺。在明崇祯时(1628--1644)即墨人明代御史黄宗昌捐造,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在寺的西边山上,后毁于兵火。清初黄坦助慈沾禅师重建于今址,1931年青岛市代理市长沈鸿烈为华严庵赠匾,将其改名为华严寺,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青岛,流亡的青岛政府就设在这里。
日照·五莲山护国万寿光明寺
光明寺最早建于唐代,最早叫云堂寺,明代中兴,被赐名护国万寿光明寺。
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四川成都人庞氏子周游名山大川,来此流连忘返。此时万历皇帝之母李太后患眼疾,多方医治无效。庞氏子自报能治此病,并为太后去除眼疾,万历皇帝召其上殿封官赐金,皆婉拒,禀明立志于五朵山削发为僧。
万历当即应允并指令内库拨银,差御马太监张思忠来五莲划定边界,督工建寺。这也就是光明寺为什么被赐名的原因,护国是指皇家寺庙、万寿对应的是皇太后,光明寺既有佛教的光明之意,也有让皇太后重见光明之意。
五峰山得名也与此有关,五莲山本来和九仙山本为一山,后来寺庙赐名时因五个山峰如五瓣莲花,故赐名将五朵山改为五莲山,这也是后来五莲县名字的由来。
后来康熙时皇太后也是得了一种比较复杂的病,最后也是用此地的水和药治好了病,此地又被康熙多次封赏,规模随之扩大。县志曾有记载,康熙曾安排替身在此出家,并置龙袍一套于寺内,初一十五要抬出来拜佛。
五莲山山脚下就是户部乡,也就是那个著名的刘罗锅(刘墉)的祖籍,原属诸城,后来成立五莲县就归了五莲。多说一句,后山还有一个著名的孙膑书院。
潍坊·青州·法庆寺
法庆寺旧址在青州市区西郊营子村西侧。清初达法和尚倡建,初名“大觉禅院”,俗呼“丛林寺”。
顺治三年(1646年),青州明衡王府被查抄,其财产一半归入寺中,寺院范围得以拓展。1919年,青州各界人士齐集法庆寺,举行大会。1931年,益都(即现青州)县长杨九五改法庆寺为驻军营房,存世近300年的齐鲁名刹宣告终结。
潍坊·青州·广福寺
广福寺是由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敕建舍利塔而闻名,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下令在青州等30个州的30座寺院中同时兴建舍利塔,掀起了中国性大规模崇佛热潮。
由《重修广福寺记》碑知,作为这次建塔法事历史见证的《舍利塔下铭》石刻至迟在明代成化年间即已被人们从地宫中取出。然而,文帝钦赐的佛教圣物——舍利却在当时不知作何处理,下落不明了。
济南·长清·灵岩寺
灵岩寺被称为海内四大名刹之首。
始建于东晋。唐代李吉甫编纂的《十道图》中,把灵岩寺与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江苏南京的栖霞寺和湖北江陵的玉泉寺誉为"域内四绝"。千佛殿、千佛崖、墓塔林(历代高僧墓地)都值得一看。
济南·四门塔
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石塔,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单层庭阁式石塔。四门塔原属神通寺,该寺始建于前秦皇始元年(351年),也是山东最早的寺庙之一,后来庙宇毁于清末大火,剩下四门塔、龙虎塔、九顶塔、墓塔林、摩崖造像等佛教遗址。也是佛头被盗大案就发生在四门塔。
附近还有斗母寺、齐鲁第一大佛,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济南·千佛山
提到济南,可能大家除了趵突泉、大明湖,最熟悉的就是千佛山了。万佛洞、千佛崖以及兴国寺都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千佛山的东边是佛慧山,济南人都称为大佛头。其实最初是要将整座山雕刻成一座大佛,后来因为石质问题没有继续。
济南·佛隐寺
在济南东龙洞(蟠龙附近),佛堂、僧堂都在一个大的溶洞里,入口处不大,我往里走过4公里,不见底,因为担心安全问题,就没再往里走。佛隐寺是因为灭佛运动,僧人为了躲避屠杀而兴建的。这种整体都在溶洞里的寺庙,全国稍有。
泰安·泰山·普照寺·玉泉寺
普照寺座落于凌汉峰下,传为六朝古刹,是岱阳唯一的四方丛林。
清代康熙年间,泰山普照寺住持僧元玉,被称为“援佛归儒”的佛门改革者。元玉,号祖珍,晚号古翁,自称石堂老人。元玉出家前已是秀才,儒学功底深厚。
作为佛门弟子,在泰山这片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他在悄悄地实行“援佛归儒”改革。他开堂说法,总是儒家的“三纲五常”,他大谈忠臣孝子之心就是佛心,就是天性。他注重现实,有意淡薄入世和出世之间的界限。他的所作所为,就是要把佛教变成具有浓厚儒家色彩的世俗宗教。
在普照寺重修碑的碑文中他写道:“儒家仁厚德即释氏慈悲心。”
玉泉寺,亦名谷山玉泉寺,俗称佛爷寺。它位于泰山之阴,与玉皇顶的直线距离6.3公里,山径盘旋20余公里。该寺名称繁多,因南有谷山、东有玉泉,故又名谷山寺。南北朝时由北魏高僧意师创建,后屡建屡废,1993年在旧址上重建大雄宝殿及院墙。
济宁·汶上·宝相寺
始建于北魏,被称为“北朝最初名胜,东土第一道场”。 存塔宫面积80平方米,塔宫深处供奉释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等百余件佛教圣物。
太子灵踪塔建于熙宁六年至政和二年(公元1073年-1112年),前后三十八年。是由皇帝赐紫高僧知柔大师亲自监造、仿照京师皇家开宝寺灵感塔建造的一座典型的“佛牙舍利塔”。
1994年在宝相寺太子灵踪塔下出土的石匣上刻有铭文171字,记载了当时迎请舍利的人物、经过和年代。石匣铭文:郓州中都县郭内赵世昌,先于熙宁六年二月二十三日躬诣京师,于嘉王宫亲事官孙政处,求得佛牙一肢、舍利数百颗。
今以自备及有施主将到者,以金为棺,以银为椁,以石为匣,非不勤意也。是以葬于当县宝相寺太子灵踪之塔。
汶上古称中都,也就是孔子曾经做中都宰的那个中都。
济宁·兖州·大兴隆寺
2008年,因兖州兴隆塔中发掘出佛骨舍利及许多重要文物而重新受到世人的关注。
在历史上,该寺曾经有过普乐寺、中兴寺、龙兴寺、兴隆寺等寺名。关于兖州兴隆寺的建制年代,隋代之前因史料记载阙如,姑置勿论,但至迟在隋代初年该寺即已存在。
兴隆寺经历千年沧桑。几次被毁。几次重建。(元代因兵乱被焚毁,在清代大地震中被震毁,在近代抗日战争中被炮火摧毁。)所万幸的是在几次浩劫中兴隆寺中的兴隆塔基没有被损坏,得以保全仁寿舍利及其他文物。
菏泽·定陶·左山寺
原名兴华禅院,又名左山禅寺,建于东汉年间,隋、唐、宋时最为兴盛。左山禅寺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时期,就已在左山前建寺,林荫深处建一 佛堂—堂林寺。
隋朝时,名为法源寺,并于寺内西南角处建造宝乘塔,塔下藏定光佛牙舍利六颗。定光佛又称锭光佛、燃灯佛,是时代最早,辈分最高的佛祖。佛祖舍利在佛教中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圣物,舍利在即佛在,因而受到佛教信徒的顶礼膜拜,法源寺从此声名显赫,被称为“全国六大名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