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准则 四依四不依
发布时间:2024-10-26 03:03:27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四依四不依出自《大般涅槃经》,四依四不依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依法不依人
佛法又被称为金刚不坏,金刚不坏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佛法有如锋利无比、坚硬的金刚利器,可以摧坏世间一切烦恼;二层是说佛法无论谁说都是金刚不坏的。例如:佛法即便是由魔王说或邪佞之人说,其效果与圣贤说都一样,都可以度众生,让被度者解脱烦恼,得大智慧。反过来说,如果一位圣贤说的不是佛法,那么无论他说了什么都不该依从。因为即便是圣贤也有可能解释错佛经,也有可能说了自己臆测为正确的知识见解,所以可能导致谬误,因此,为避免误导众生,学佛者必依据佛法而学、而思、而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100%的正确。才可以悟入佛法真义——实相。
关于“依法不依人”佛陀在《大般涅槃经》中做了一个比喻:“例如一采药人采集到雪山妙药(佛法),然而其又夹杂与妙药相似的杂药以卖之。买药人以肉眼不能识别真伪,结果买了假药。”因此,为避免卖药者借真卖假(包括有意的和无意的),佛陀制定了学佛的标准原则:依法不依人。简单地说,依法不依人的意思是,一切以佛经为学佛的准绳。
依义不依语
义指实相,语指承载佛法的语言文字。佛法真义非语言文字,但指明实相要靠语言文字。指向实相的手指并非只有“一指”,而是有很多“指”,即佛陀根据机缘开演出多部佛经和说法,来让众生领悟到实相。就是说,没有一部经、一个说法是实相。所有佛经皆是指向实相的手指。
即,月亮只有一个,指明月亮的手指则可以据机缘而有很多,如果执着某“一指”为月,则是缘木求鱼,终无所获。正所谓“以指指月,指非是月”。
例如佛在《金刚经》中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解释:佛法只是过河到达解脱彼岸的船,无船则不能渡河,到岸即应弃船,若执着地认为船是彼岸的话就错了。因此,学佛者依佛法中语言文字为理解佛法真义的工具,但不能被语言文字所作的比喻所束缚,如果去求证语言文字所述之法相内容,就会“执指为月”,不见真月(实相)。
再如,《金刚经》中有“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解释:诸法如义的意思是要通过佛法领悟到佛法的真义。真义是什么?真义即是实相。所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实相无相,无相即是非相,因此佛法的真义是“非相”,即一切皆是幻相。见到一切皆是幻相即是证悟到佛法真义。清楚地说,佛法之所以是最不可思议的,关键在于佛法本身也是幻相中的“一相”。所以,佛法所用的语言说法皆是暂立的“种种譬喻”,目的只是以此来引导众生趣入实相。例如:法身、化身、报身,三界三乘、六道轮回,皆是“语”。
佛在《圆觉经》中说:“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简释上文:因为一切山河大地、万事万象,都是由本心所生,因此本心不具有它所生出的万象中的任何一物的任何特性,所以圆觉自性是“非性”的。因为一切性(山河大地、万事万物)皆是由本心所生有,所以一切都是“性有”的。所以,修证于本心升起的任何一个幻相都是无法取证到本心的。因为一切皆是幻相,所以在幻相中是“无取无证”的。
在实相的“义”中,佛、菩萨、众生都是幻相,都是假的,如果假的灭了,是无法在“假的”灭中证取到一个“真”的。就是说,真不在假中,而是假在真中。这就像是眼睛是无法看到眼睛一样,佛、菩萨、众生都是眼前物,而在眼前物中是无法证取到“眼睛”的。
因为众生都是在没有最终证悟中修学佛法,所以为引导众生一步步趋入实相,就据机缘暂立出修行的次第法门,暂立出菩萨、众生、三身六道等。如果真的证悟了,也就证悟到本无佛可成,无道可得,因为众生本来就是佛,人人本来就在道中。
因此,“语”(八万四千法)是因机因人而暂立的,是变动的,是有为的,“义”(实相)则是唯一的、无为的。
依智不依识
“智”为般若大智慧。亦即佛法真实义:实相。“识”指认识、识别、推理。佛陀在弘扬佛法过程中,为广度众生,为让众生能够一步步趋入实相,应机善巧暂立出诸多方便方法。方便说法中的内容皆是“空拳黄叶”,如果一个想要证取佛法真义者,试图通过分别、推理求证方便说中的譬喻、法相的真伪,不知道那些皆是“空拳黄叶”,那么他就会困于不可能有答案的逻辑推理中,无法再去修证到实相。
为什么人们会困于逻辑推理中呢?因为实相是一个非逻辑的问题。什么样的非逻辑性呢?不但世间万物,包括众生山河大地、以至于佛法本身皆是“梦中事”。能够在梦境中认识到自己就在梦境中是非常难的。要想悟到自己就在梦境中要靠梦境中的智慧。梦中的智慧就是对事物的识别和推理,要想通过梦境中的逻辑推理去证悟到非逻辑性的实相,因为逻辑推理本身也是幻相,所以最终是要跳出和舍弃这逻辑推理所表述的内容才行。因此,最终要想证悟佛法实相,要靠“悟”,而非识别、推理所能达到。
例如,人们总是在心外有物的情况下去问一些逻辑的问题,而佛法的奥义是“心外无物”的,是非逻辑的。比如说,人们总是去问“死后去了哪里?”,这是逻辑性的问题,而非逻辑的则是:“生死皆是幻,没有生前死后的地方所在!”因此,所谓依智不依识的意思是,要跳出对法相的识别、推论,所有“识”之内容,皆是梦中事。证悟到一切皆是梦相,即是悟道,即是得“智”。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佛法是为度众生解脱烦恼而设。“了义”经的意思是指彻底解脱烦恼的经,是究竟的。“不了义”经是指只解一人、一时、一机缘、一事之烦恼的经,是不究竟的。既然有了义经,为什么佛陀还会说不了义的经呢?原因是,世人的慧根不同。因此佛陀在49年弘法过程中,应机善巧开演出八万四千方便法门,以度当机众生。佛陀为避免世人执着在不了义经中的法相内容(种种譬喻言说),制定了凡是了义经与不了义经相违的内容,以了义经为准。
例如,佛陀在《大般涅槃经》中说:“不了义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 ……..亦于如来随宜方便所说法中不生执着,是名了义。…….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着故于义不了。”
简释上文:所谓“义”者即为佛法第一义空,佛法第一义空为实相。实相无相:一切皆是心生幻相。而凡是说无常、苦、空、无我等皆是在幻中说,皆是梦中事,解脱的是幻中苦、梦中苦。若得真实智慧则一切无修无证,无苦可灭,无道可成。实相中实无众生、菩萨、佛,一切众生本成佛道。总之,不了义经为方便说,为小乘等经,不见佛性。了义经为究竟真实之说,为大乘经,能见佛性。
佛陀在《大般涅槃经》中说:“我为肉眼诸众生等说是四依,终不为于有慧眼者,是故我今说是四依。”简释:今所说四依四不依是为一般众生而说,对于慧根者则不须说!
修证佛法是一个“转依”的过程。一开始众生皆是依“人、语、识、不了义经”趣入佛门,其后转依“法、义、智、了义经”而趋入修证实相。因此,对于弘扬佛法来说,不可以实废权、或以权废实(实:第一义空、实相;权:方便门、法相)。
佛陀开示出的四依四不依的学佛准则,从根本上规避了教门中“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的宗派法门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