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和宫修学是我一生最大的佛缘
发布时间:2024-08-28 03:00:39作者:普门品全文网文/图布丹?旺吉拉
一、佛缘
1996年,在我青春年少,面临人生何去何从重要抉择的时候,冥冥之中我仿佛听到了佛陀的召唤,经人介绍于9月9日到北京雍和宫出家,学修蒙藏佛教,由此结下了一生的佛缘。
当我初入佛门时,佛法的神秘和浩繁的典籍曾令我畏惧和无所适从,我在心里暗想,我能学得要义、修成正果吗?
我知道勤能补拙,我决心通过勤奋修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悟性。更令我一生庆幸的是,我入雍和宫,能够得到嘉木杨?图布丹大师、胡雪峰法师、李立祥老师、凯朝老师等诸位善知识和老师们的不厌其烦、谆谆教诲,使我的向善的道业在一点点增长,我在心里常常默想,能遇到这些恩师,就是我一生最大的佛缘,也让我对修持充满了希望和信心。1997年9月20日,我由雍和宫嘉木杨·图布丹恩师受沙弥戒。得赐法名:图布丹?旺吉拉。佛教讲,皈依佛门受戒,有三改的过程:一、俗名要改成法名(佛弟子名)、二、俗人的长头发改成短头发(剃光),三、俗人的思想心境改成出世的佛菩萨的心境。
随着对佛法的精妙 领悟增多,我的内心常常被佛祖的大智慧大慈悲而震撼,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金光大道,那就是严净戒律,如法修行,研习经论,精进修学,执侍巾瓶,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弘宗演教,弘法利生,穷尽一生。
我按照恩师的指教和安排,用心修学蒙、藏、汉文以及佛教教义、教理,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先后受到寺院管理委会领导的嘉许,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信息和备受鼓舞。在不断努力学习经律,提高各种文化知识充实自己的同时,按照师父的教导我严格遵守戒律和寺规,爱国爱教爱民族,以寺为家,积极热情参加寺院里的各种活动,积极主动完成好本职工作。
2006年,我经时任雍和宫副住持胡雪峰恩师的推荐,担任过北京(中印)宗教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蒙藏佛教文化主任研究员。此外现任蒙古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等职。
佛门重缘,缘有三生,前世今世和来世,前世缘于祖辈已不可改,今世努力可成功德,今世功德荫及子孙来世。我从诸位恩师苦心修行的经历,对诸位恩师出世入化的修行境界而无比景仰。我是一个懂得知恩、感恩、报恩的人,面对佛祖的智慧启迪和诸位恩师的惠赐,我常常不安,总觉得恩情似海,无以言表,此生无以报答。我想,只有通过自己毕生的努力,积累功德,方能心安。因此,我无论在佛门内外,每天和别人交流时总是挂在嘴边、念念不忘的就是我与佛门的三生因缘,佛祖给予我的智慧和力量,恩师给予我的教诲和帮助。我将人生的目标方向定位为在佛法修行上精进,期望有一天会得到高僧大德和社会的进一步认可。
人生一切皆是缘。顺畅发达是善缘,失意落魄是困缘,罪恶损人是孽缘。缘缘相生,缘缘相化。信亦有,否亦生。积极求索结上缘,泰然处之得中缘,颓废无为得下缘。我常常自我反思,时时回想在众恩师身边时的一言一行,对所作所为之不慎之处铭刻在心,常以惭愧甚至忏悔的心情鞭策自己,勉励自己。我也常将我对佛法的参悟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演讲给我的信士朋友,期望他们能够领悟到佛祖的大智慧,积德行善,悯念众生,为佛门、社会和国家多做贡献。
身入佛门十数年,耳闻目睹诸位恩师的大德大行,使我满怀对弘扬佛法的热情,始终不忘弘宗演教,广结善缘,倾我所知、倾我所有,并通过他们的影响力继续积累功德,弘扬佛法,使我的内心稍稍得到些许安慰。针对信众对佛法神秘高深的理解,我常常对他们讲,佛法即活法,心正则言顺,言顺则神安,神安则行善,行善则积德,积德则结缘,结缘则安逸,安逸则健康,健康则长寿。佛教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我认识到,要想更加广泛、深入地宣传佛教,必须要做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为此我积极投身佛教文化传播,积极投身社会扶助、慈善和公益事业,尽一己之力努力促进佛教兴盛和社会进步、国泰民安。
二、唐卡缘
我在修学蒙藏佛教的过程中,逐步对作为佛教文化艺术表现载体的绘画、法器、音乐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深深喜爱上了唐卡艺术,不断研究,反复练习绘制,孜孜不倦求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行家的好评。
2004年,我经师父指点,远赴藏传佛教圣地——拉卜楞寺闭关修行,并继续深造蒙藏佛教唐卡绘画艺术。
唐卡是蒙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丝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和双条彩带。佛教唐卡画成后须经祈请活佛、高僧大德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活佛、大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厚的佛教智慧和艺术气息。
对于蒙藏佛教僧俗来说,唐卡画是修行时必不可少的观想图,礼拜唐卡画可获功德,同时也要通过看唐卡、引发关于佛教教理的联想。在家信徒也要请画师绘制唐卡画并加以供奉或奉献给寺院装饰殿堂,代表佛教徒敬仰虔诚之心。
唐卡画内容繁多,以多姿多态的佛像为主,也有反映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画面。画中主要涉及佛教对人间慈悲开悟的智慧理念。它凝聚着绘画人的佛教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蒙藏地区佛教文化的文明、历史和发展过程;寄托着佛教信徒对佛祖无可比拟的情感和信仰。
唐卡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因其浓郁的佛教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也被信众誉为是“轻佛”,便于悬挂供奉,作为镇宅之宝。
传世唐卡大多是蒙藏地区佛教题材的作品,已成为海内外文物收藏的新热点。
我生长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自幼接受了神秘而古老的蒙古族文化熏陶。我在雍和宫清净修持佛法的同时也深深与全国各地寺院高僧交流佛教文化,研究多民族佛家经典,从中感悟蒙藏汉地区佛教文化的各种精髓,并融入到自己所绘唐卡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蒙藏佛教唐卡绘画风格。
我的唐卡绘画主要在内涵、绘画制作和价值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探索。我的唐卡绘制在内涵上无处不体现了我对佛学的感悟。正如佛道有云:“有其种(因)必有其果,欲得无种之果,具天之智无成也” ,每一幅唐卡绘制过程,我都充分融入对佛家虔诚的敬仰,也留下了一幅幅凝聚自己心血,真情追求佛法的作品。我的唐卡画中,不同程度地表现佛家我心我佛、爱国度众、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生存的道理。我认为绘制唐卡是一种深刻而灵验(理论联系实际)的修持方式。看过我唐卡画的在家出家弟子(僧俗),从每一段佛教故事里都能体味到通过修行得到的内心净化与慈悲和佛、菩萨的智慧,由此达到人生精神的升华。这也是佛教通过人们自身所具有的或现实所面对的事物、情景自然来自修持的一种境界。
虽然我的修持还远未达大境界,但我竭尽自己所能,意图在作品中渗透表达佛教的“慈悲喜舍”的普度众生的菩提心、菩萨行。我希望通过唐卡艺术更多与有缘之人交流,净化人心、发扬佛法的离苦得乐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通过这一艺术载体积极宣传佛教提倡的善待众生,感恩回报社会,真正使其来自社会回归于社会的理念。
绘制唐卡是我一生最大的爱好,也深深包含我对佛祖和恩师的敬仰,对佛法的继续修持。因此,在绘画每一幅画的过程中,我都能身心宁静,投入智慧和灵感,静心细致地画出每一笔,力求将每一个细节都作为自己对佛学参悟的体现。基于我对唐卡的神圣理解,我在准备和选材上,一丝不苟,在颜料配备、线条、尺寸比例的掌握上都冥思苦想,努力使每一幅作品都成为呕心沥血之作。
我所绘制唐卡画所用的颜料都是自己亲自到藏区寻找并精心挑选的天然矿物及植物颜料。
通过恩师的指教和我自己的不懈努力,我自己所作唐卡有着区别与他人的特点,色彩鲜明,线条精细,比例精确、协调。画中尺寸都是按照蒙藏佛教传统绘画中的计算标准来完成的。同时在着色、勾线、深入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风格。画中体态丰盈的佛祖、五彩缤纷的祥云及各种颜色的莲花等无不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古老东方文明的高度结合的结晶。
随着自己在绘画艺术方面上的长进,我的作品也不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相继被众多名人名家和唐卡艺术爱好者收藏。2009年春,有缘我的作品与《雍和草原情》被邀赴日本名古屋同朋大学和德林寺、养莲寺等寺院等参展和两国佛教文化艺术方面的友好交流活动,参展作品得到日本佛教艺术界的较高评价。
使我三生有幸的是,诸位恩师对我对唐卡艺术的追求鼎力相助,也让收藏信徒备感荣耀。十数年来,我从一个蒙古族少年到一名佛门弟子,再到今日的蒙藏佛教绘画师,我一直在通过唐卡绘画艺术这一佛教史上瑰丽的奇葩,弘扬佛法,寻求和平的道路上前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