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菩提心的意思?如何发?没发出来的真正原因
发布时间:2024-06-10 03:04:59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菩提心的三个意思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3集
我们接着再看,「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这个话我们要好好记住,听说那个国土太好,我没有发度众生的心,我只是这个世间太苦,我去享乐,那个世界太好了,非常羡慕,这样能不能去?
去不成,跟阿弥陀佛的本愿不相应,跟所有往生极乐世界人的愿望也不相应,所以你去不了。这是说弥陀十九愿重要,比什么都重要,不能小看;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十九愿是发菩提心。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观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菩提心有三个意思,第一是至诚心,是菩提心之体,真诚。第二个是深心,深浅的深。深心是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这三个是自受用的菩提心。换句话说,自己日常修行,也就是说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要用清净平等觉心,这自受用。第三个是对人,我们用什么心对人?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就是大慈大悲,帮助一切众生认识净土、了解净土,也跟我们一样发心求生净土,这叫回向发愿心。这三心是一个心,不是讲有三个,是一个心,一心。一心的体,一心的用,用又分两种,自受用跟他受用。凡是修净土的人,要不是这三种心,他佛号念得再好也去不了,这是要记住的。这里讲得很清楚,如果不发菩提心是不得往生,可见发心重要。蕅益大师讲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相不相信净土?你是不是发菩提心?你只要相信净土,发菩提心,你决定得生。念佛功夫浅深,那是你生到极乐世界你的品位,品位高下不一样,念佛功夫深的品位高,功夫差一点的品位就低。这两样哪一样重要?发心重要。真正发心,古大德告诉我们,你一天修十念法就行。一生不间断,每天早晚,早晨起来是念十声佛号,晚上睡觉念十声佛号,天天不间断,一生不间断,都是净念相继。你看,这个法门多容易、多简单,真的是善导大师讲的「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真正发心求生极乐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148集
我们现在再看夏老师的会集本,这几愿的经文他是怎么会集的。我们先看十九愿闻名发心,十九愿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这很重要,愿是阿弥陀佛自己发的,他说我作佛时,他已经成佛了,这不是假的。十方世界的众生,不仅仅指地球,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土,这里头多少众生,多少佛菩萨在教化,佛菩萨出现在世间,面对着众生,心里唯一想传授的就是净宗法门,就是这部《无量寿经》,就是四十八愿。所以闻我名号,就是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听到名号怎么样?你得发心,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得好,印光大师赞叹,历代祖师没说过,蕅益大师说出来,真正发心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解释得太好了。过去历代祖师讲菩提心,讲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讲得我们也很难懂;《起信论》里马鸣菩萨给我们讲,直心、深心、大悲心。你看蕅益大师讲得多好,就是那一个真心,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个心叫无上菩提心。能讲得通吗?讲得通,你真的见到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了,你这个菩提心不就全圆满了!
这就是古大德,我相信是古大德的话,章嘉大师早年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经典上所讲的形式,你这一念真心求生极乐世界这是实质,实质比形式重要,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你要发这个心。然后怎么样?修诸功德。诸功德是什么?名号,这一句名号具足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无尽的功德。你修什么功德都是零零碎碎的,你念这一句佛号是完整的,什么功德都在里面,你说这还得了吗?所以前面这个批注里头说了那么多,最后合之一句名号。明白这个道理,尤其在我们现前这个环境,社会动乱,地球灾变这么多,我们如何应对?一句阿弥陀佛,死心塌地,万缘放下。
三辈往生,皆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18集
「又经中三辈往生,皆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三辈往生里都有这句话,可见这个东西重要。所以十八愿,古来祖师大德说,那是四十八愿的核心。那我们晓得,十九、二十这两愿是十八愿的补充,没有十九、二十,这十八愿也做不到。「可见发菩提心,实为首要。今此第十九愿为闻名发心,证诸第二十六愿闻名得福」,闻名得的福都不可思议,何况发心?何况认真修行?世出世法里头第一福是发心念佛,真正发心念佛,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现在我们要发心,我们也念佛,摆在眼前的事情统统不能解决,这怎么回事情?我们的发心不是清净心,我们的念佛不是一向专念,我们是多向杂念,所以这佛号不起作用,多向杂念。问题在自己,不在方法上,经典上没说错,一个是我们自己把它解错了,一个是我们自己疏忽了,太大意了,总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而没有随顺经典的教诲,往往出在这里。再怪佛经上不灵,那罪过可就大了!不知道反省,去怪责经典上不灵,错了。
菩提心没发出来,闻法不透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14集
那我们今天听到这部经,都能够理解,现在我们所差的,菩提心没发。菩提心为什么没发?虽听经没有契入境界,就是没有能够百分之百的听懂,只能听到几分之几。果然听到的是百分之百,没有不发菩提心的。菩提心一发,超越十法界,就是法身菩萨。所以这个法门,佛教里面的大乘,早年章嘉大师教我,用哲学的话来说,「知难行易」,放下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放下了,成佛了,惠能大师半夜三更在五祖方丈室里头放下了,放下就成佛。你要是问,惠能大师所证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差别?说老实话,一点差别都没有。只要六根在六尘境界里不起心、不动念,就真放下,那就是佛境界。生净土,决定生实报土,他不在方便,不在同居。所以善导大师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不能把它说死了,不能把它说定了,它是活活泼泼的。
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有自性,贤首国师所说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是共同的,是一个。诸佛如来的体性是它,蜎飞蠕动的体也是它,三途地狱之体还是它,乃至于树木花草、山河大地,遍法界虚空界的自体、本体,一个。那怎么不成佛?事实真相通达明了,那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讲迷失了真心,迷失了自性,意思是我们对于宇宙事实真相迷了,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完全不知道,天天在猜测,犹豫不决。这才造成十界六道无量无数差别的现象。你要问差别现象有多少?你就问你的妄念有多少,它跟你的妄念完全相同。才动一个念头就有一个变化,《还源观》上讲的「出生无尽」就是说的这桩事情。所以「闻法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的菩提心没发出来,闻法不透,这真正原因在此地。不透怎么办?多听,多读。古人说的话不是开玩笑的话,句句是真话,告诉我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说明我们念的遍数不够,不断的重复是学习的真理,听教亦如是。
唐代道宣律师,这专学戒律的,中国律宗的第一代的祖师。他老人家听《四分律》听二十遍,《四分律》的分量很大,线装书堆起来这么高,我有一套,现在放在澳洲。我们也把它印出来流通,印出来精装这么厚,四本。讲一遍不容易,我们想到他听二十遍,绝对不是一个地方讲的,哪个地方有人讲《四分律》,他就到那里去听,先后听二十遍。我也曾经给同学们说过,李老师在台中办大专佛学讲座,他老人家自己编了一个课程,《佛学十四讲》,那就是佛学概论,完全用表解。我听了十一遍,每一届他讲这个课程,我都从头听到尾。说明大专佛学讲座我参加了十一次,第十二次出国,离开台湾了。
遍数听多了就熟了,虽然说没有得定,没有开悟,中国古人所谓是「熟能生巧」。我用老师这一套大纲去讲这个课程,不能讲到老师那种百分之百,我可以说我能讲到百分之九十五,听众都承认。他不熟怎么行?所以现在人学东西,犯了很大的毛病,这都是心浮气躁,听一遍、二遍就觉得不错了。听三遍,「这个我听过三遍了」,你跟古人比差远了。古人呢?古人要听三千遍,你三遍算什么?你怎么能跟人家比?三千遍一般来说,开悟了,不能大彻大悟,他要到大悟的阶段。你想想看,三千遍,他心是定的,也就是说他得到三昧。得到三昧,决定有开悟,悟有大悟、有彻悟。彻悟是明心见性,大悟,对于教理教义通达了,教理不能通达,教义肯定通达。义是什么?一宗一派与你所学的这个触类旁通的,你都没有障碍。所以真正菩提心没发出来,我们就应当知道,我学习的遍数不够,为什么不发菩提心? 那就继续努力,万缘放下,他真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