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与人生意义的省思
发布时间:2022-08-18 11:10:41作者:普门品全文网近日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不断发生,如短期内多宗空难事件,然后相继是台湾高雄大爆炸、江苏昆山大爆炸、伊波拉疫病迅速蔓延,情况日渐恶化,还有云南鲁旬地震,死伤严重等等;全球人类已进入了恐惧、忧虑的状态──以佛教来说,灾难与变迁是五浊恶世的必然现象,而各种灾变的突然来临,唤起了人们不得不对人生价值与意义作深刻的省思。
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佛教里有所谓「大三灾」与「小三灾」。每个大劫,包含成、住、坏、空四中劫。每个中劫,包含二十个小劫。大三灾,发生于坏中劫之末。小三灾则发生于每个小劫人寿减少之时。小三灾是刀兵、瘟疫、饥馑。刀兵灾起七日,疾疫灾起七月七日,饥馑七年七月七日。大三灾是火灾、水灾、风灾。这是大星系的毁灭;不仅是地球,而是太阳系、银河系等,星系的毁灭。以六十四个大劫为一周期。这是佛教的自然宇宙观。
所以有人说自然灾害是人类的共业所感,但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不尽然的。佛教所讲的业报,其实是受「五大法则」所影响:物理法则、基因法则、自然法则、行为法则、心力法则。显然,像云南鲁甸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主因是来自地球自身变化的「自然法则」。
据近年的科学研究指出,自从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便按自身的规律运行,经历了27亿年的长期演变,地球表面的水域才开始适宜较高等的生物生长。地球经历的重大劫难至少有5次之多。
地球这种变化无常的「自然法则」强烈冲击着各种生物的命运,其与「物理法则」和「基因法则」一样,难以为人类所驾驭。但以佛法来说,人类可以通过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改变「行为法则」;藉由心念的训练来转化「心力法则」,有时会有延迟天灾发生之效,从而达到改变命运的目的。因此,业报或业力不是宿命的代名词,而是教导人们通过遵循自然规律,调整身心行为,来掌握命运。
一日,佛陀问弟子:「我们的生命有多长时间?」弟子甲抢先回答道:「在数日间。」佛陀不满意地摇摇头说:「你还不懂这个道理。」
接着弟子乙又说了:「在饭食间。」佛陀还是摇头:「你也不明白。」
最后,佛陀再次提出同样的问题,弟子丙举手、若有所悟地说:「生命在呼吸之间。」佛陀微笑了。说道:「你说对了,人命在呼吸之间。」
理论上,这是浅显易懂的道理,但绝大多数人无法领悟生命变化无常的本质,总以为来日方长,时间可以随意浪费。因此不懂得珍惜生命,更无法体验生命真正价值与意义之所在。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我们人的一生不过数十寒暑,可谓极其短暂与有限。可是正如一句谚语所说: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决定生命的深度。
我们如何才能把握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意义?
有一次,佛陀在对弟子开示时,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假如有一个人,对四个擅长射箭的人说:『当你们四位同时向东、南、西北方射箭时,我能够在你们的箭还没有落地之前,全部将它接住。』虽然我不相信有这样能力的一个人,但是如果有人真的能够做到的话,这个人一定是反应灵敏、速度极快的人,你们说是吗?」
「是的,佛陀!那人一定有很惊人的速度,因为如果能够接住一个弓箭手向一方射出的箭,使它不落地,这已经需要很快的速度了,何况是能同时接住四方射出的箭,那一定是位神速无比的能手了!」
「你们说得很好!但是世界上还有比接箭更为迅速的东西呢!」
佛陀看着弟子们屏气凝神,一脸惊讶的表情,继续说下去:「日月在天上运行的速度,比接箭还要快;而人的寿命轮转比日月运行的速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佛陀说到这里,弟子们终于领会了佛陀的语意。于是一位弟子率先举手发言:「佛陀!您刚才的一番譬喻,目的就是告诉我们『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教我们要精进修行,不可放逸。我们已经从您的教示中,深切的体会到无常迅速的可怕,我们会谨遵您的教诲,依教奉行。」
佛说人命在呼吸之间,无常变异,何其迅速!可是一般人未到死难临头的时刻是不会醒觉的,人们所看到的世间万物是如此的真实,又怎想到这一切会骤然粉碎、破灭,乃至消失?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所以,佛在《八大人觉经》中又再告诉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人生第一要觉悟的就是「无常」。什么是「世间」?所谓世间,其实就是宇宙的意思。古往今来的时间是「宇」,上下四方的空间是「宙」。我们生存在这无限的时间、无边的空间之中,必须要对世间有正确的认识。世间,不但是指森罗万象的大地;在佛教里面,宇宙和人生,统名之为世间;众生所依靠的宇宙国土,叫做「器世间」;众生由惑造业所感的有生、老、病、死的色身,叫做「有情世间」。
由于我们对世间的无常没有真实的认识,因而引发对世间万象的错误理解,把世间的一切执为实有,贪恋、执着,但试问谁又能战胜无常呢?《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大智度论》亦说:「世间无常,如水月芭蕉,所作满三界,无常风所坏。」世间上的富贵荣华,固然是三更大梦,就是我们时刻珍惜的身体,究竟又能活上多少年?我们的身体、心理时刻都在变化、活动,而世间万物都在不停的迁流、运转,「沧海桑田,桑田沧海」,这一切的一切,哪一样有永恒性?哪一样有实在性?
「无常」就是世间的真实,一切就好像空中的浮云,水上的泡影,镜里的空花,水中的明月。世间既是无常的,那么,国土自然也就是危脆的了。什么是危脆?国土不安就是「危」,不实就是「脆」。近年来各地相继发生的大灾难,无疑启发了我们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重新认识,如国内、台湾、日本等地多次大地震,每一次所带来的财产的损失、生命的死亡,都难以数计;这样危脆的国土,又怎可以长住久安?
所以佛教教我们对灾难要有所觉悟、有所觉醒,若能体会无常刹那生灭的、不实的本质,就能珍惜生命、珍惜存在的每一个当下,如此生命才能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生与死之间距离有多远?
人的欲望其实是渺小而又可怜的,当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时候,一向所仰靠的金钱、权力、地位等,往往变得毫无力量──「能让我没有痛苦地活着就很知足了……。」然而,即使是这样小小的心愿,要向谁祈求?谁能给我们帮助?以下两个极为感人的事例,就是最好的说明:
(一)只能再活几个月
一九七六年,有位中年美国妇女在纽约拜见一位仁波切。她对佛教原本并不热衷,却听说有一位大师到了纽约。那时候,她病得很严重,绝望之余,什么事情都想尝试,甚至去看一位西藏的上师。
她走入房间,坐在仁波切的面前。因为自己的病况,加上见到仁波切,她感动得掉下了眼泪,脱口而出:「我的医生说我只能再活几个月,您能帮助我吗?我快要死了。」
出乎她的意料,仁波切温和而慈悲地咯咯笑了起来,然后安静地说:「你看,我们大家都正在死啊!死只是迟早的问题,有些人死得比别人早一些罢了。」他以这几句话,帮助她了解凡是人都会死,也了解并不是只有她会死,因而缓解了她的焦虑。
然后,他谈到了死亡的过程和对于死亡的接受,也谈到死亡里存有解脱的希望。最后,他教她治疗的修行法门,她就虔诚奉持不渝。
她不仅接受了死亡,而且因为全心全力投入修行,而获得了痊愈。
我们听过许多类似的例子,有些人被诊断到了绝症的末期,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但当他们静心潜修,真正面对自己和死亡的事实时,却竟然治愈了。
这告诉我们什么?接受死亡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并发现生死之间的基本关系,如此一来,就很可能产生戏剧化的治疗作用。
(二)第三个电话
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一日,恐怖份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五十六层。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没有生还的可能。在这生死关头,他拿起了手机。
爱德华迅速按下第一个电话──周围的情况越来越危急,他知道时间不多了,于是改变主意按下第二个电话。可还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了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又改拨了第三个电话……
爱德华的助手罗讷德和私人律师迈克收到过他临终前的手机信号,可遗憾的是,两人都没听到爱德华的声音。他俩查了一下,发现爱德华遇难前曾拨出三个电话。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他在电话里说过什么?他俩推断,很可能与爱德华的银行或遗产归属权有关。但爱德华无儿无女,又在五年前结束了失败的婚姻,如今只有一个瘫痪的老母亲,住在旧金山。
当晚,迈克律师抵达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痛欲绝的母亲。她流着泪说:「爱德华的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
迈克严肃地说:「请原谅,夫人,我想我有权知道电话的内容,这关系到您儿子遗产的归属权问题,他生前没有立下遗嘱。」
可母亲摇摇头,说:「爱德华的遗言对你毫无用处,先生。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间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
不久,美国一家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九一一」灾难中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也是爱德华对他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妈妈,我爱你!
结语
所以,我常常说,要珍惜当下、珍惜眼前的人、珍惜身边的人、珍惜有缘的人、珍惜生命的每一个剎那。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在地球46亿年的寿命中,人类在地球生存的时间仅占300万年;而在这300万年中,地球提供给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至今仅约一万年时间;在这一万年的人类文明史上,天灾难测,人祸不断。即使人们有幸躲过天灾人祸,寿命也不过百年,短暂的人生如白驹过隙。佛教里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轮回路险,生死事大,我们若不觉醒,警剔无常,早作准备,储备资粮,生命将来到底要往哪里去?今天既然明白了,就应该善用生命中的分分秒秒,认真活在每一个当下,这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