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认识观世音菩萨

发布时间:2022-08-20 16:16:37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认识观世音菩萨

  一、认识观世音菩萨

  1.名称: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观音老母观音娘娘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2.道场:虚无之身无刹不现身极乐世界补怛洛伽山浙江普陀山布达拉宫

  3.性别:唐以前多男相,后多女相,表示慈悲。勇猛丈夫观自在。水陆庵观音相。

  4.长相:见《观经》。①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②身色:紫金。项有圆光,光中五百化佛。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③顶上:天冠立化佛。④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于八万四千光明。⑤臂:如红莲华色。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手掌作五百亿杂莲花色。⑥指端:八万四千画、印、色、光,柔软普照,接引众生。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

  5.身世:《悲华经》阿弥陀佛过去生中曾为转轮王无诤念,他有一千个儿子,长子名不眴。宝藏佛授记名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经》正法明如来

  6.地位:一生补处菩萨无量寿佛化身西方三圣之一弥陀长子侍者上首弟子辅弼

  7.经典:《无量寿经》《观经》《心经》《法华经普门品》《华严经》《首楞严经》《观音授记经》《悲华经》《大悲心陀罗尼经》《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

  8.法门:耳根圆通照见五蕴皆空持名持咒大悲咒六字大明咒准提咒

  9.道力:分身六道寻声救苦

  10.特质:慈悲

\

  11.本怀:救苦分身平等化化得即送弥陀国观音引接见弥陀

  12.应身:《法华经?普门品》所举的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身,与《楞严经》三十二身大致相同。那便是:佛身、辟支佛身(即是独觉和缘觉)、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女、童男、童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及非人等身、执金刚神身。三十二及三十三都不是定数,实则应化无量。《楞严经》卷六中,尚有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臂、四十臂、一百八臂,乃至千臂、万臂、八万四千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一百八目,乃至千目、万目、八万四千目

  13.十三观音杨枝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持莲观音持珠观音合掌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施药观音送子观音自在观音如意观音马头观音蛤蜊观音鱼篮观音水月观音洒水观音马郎妇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观音六时观音众宝观音岩户观音德王观音泷见观音能静观音阿耨观音叶衣观音琉璃观音普慈观音一如观音不二观音多罗尊观音阿摩提观音感应

  14.影响感应节日民俗

  15.民间信仰观音老母观音娘娘慈航大士妈祖赵五娘观音会

  二、观世音菩萨与我们的关系

  1.是三圣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

  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

  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

  又观世音大势至,于诸圣众最第一,慈光照曜大千界,侍佛左右显神仪。

  度诸有缘不暂息,如大海潮不失时,如是大悲大势至,一心稽首头面礼。

  2.是一体

  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

  一切时中缘法界摄取六道现身中

  眼见耳闻心内事寻声救苦刹那间

  3.是救主

  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

  观音相好佛无异慈悲救苦最为强

  救苦虽遥别世界众生急念应时来

  悲心拔苦超三界慈心与乐涅槃期

  随逐众生身有异分身六道度时机

  一切时中缘法界摄取六道现身中

  眼见耳闻心内事寻声救苦刹那间

  两手纤圆杂华色恒将此手接众生

  救苦分身平等化化得即送弥陀国

  4.是护主

  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又如《观经》(意)云:若称、礼、念阿弥陀佛,彼国者,彼佛即遣无数化佛,无数化观音、势至菩萨,护念行者;复与前二十五菩萨等,百重千重围绕行者,不问行住坐卧,一切时处,若昼若夜,常不离行者。

  5.是胜友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6.是侍友

  无量菩萨为同学,性海如来尽是师。

  弥陀心水沐身顶,观音势至与衣被。

  欻尔腾空游法界,须臾授记号无为。

  7.是老乡

  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

  如《随经》(《灌顶经》卷一一意)云十方佛国皆悉严净,随愿并得往生。虽然,悉不如西方无量寿国。何意如此?但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先发心时,从此界去,于此众生偏是有缘。是故释迦处处叹归。

  8.是老师

  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不违师教念弥陀

  天冠化佛高千里念报慈恩常顶戴

  观音顶戴冠中住,种种妙相宝庄严,

  能伏外道魔憍慢,故我顶礼弥陀尊。

  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

  9.是同学

  普劝有缘常念佛,观音大势为同学。

  若能念佛人中上,愿得同生诸佛家。

  10.是兄弟

  同一念佛无别道,远通乎法界之类皆兄弟也。

  三、观世音菩萨给我们的利益

  1.助佛普化

  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

  弥陀侍者二菩萨号曰无边观世音

  一切时中助佛化分身六道起慈心

  2.长劫相随

  念念随机为说法惛惛难悟罪根深

  百计千万数出世万中无一出烦笼

  念汝众生长劫苦诸佛对面不相逢

  3.摄取六道

  一切时中缘法界摄取六道现身中

  4.分身六道

  随逐众生身有异分身六道度时机

  5.咸蒙大悲

  众等咸蒙大悲力碎身惭谢报慈恩

  6.灭罪增福

  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谛观。

  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

  7.寻声救苦

  救苦观音缘法界,无时不变入娑婆。

  观音相好佛无异慈悲救苦最为强

  救苦虽遥别世界众生急念应时来

  悲心拔苦超三界慈心与乐涅槃期

  随逐众生身有异分身六道度时机

  一切时中缘法界摄取六道现身中

  眼见耳闻心内事寻声救苦刹那间

  8.摄归本国

  两手纤圆杂华色恒将此手接众生

  救苦分身平等化化得即送弥陀国

  恒舒百亿光王手普摄有缘归本国

  9.称名满愿

  如经言“阿弥陀佛国,有无量无边诸大菩萨,如观世音、大势至等,皆当一生于他方次补佛处”。若人称名忆念者、归依者、观察者,如《法华经·普门品》说,无愿不满。

  10.救人现患

  时毗舍离国人民,遭五种恶病:一者眼赤如血,二者两耳出脓,三者鼻中流血,四者舌噤无声,五者所食之物化为粗涩。六识闭塞,犹如醉人。有五夜叉,吸人精气。良医耆婆,尽其道术,所不能救。时有月盖长者为首,部领病人,皆来归佛,叩头求哀。尔时世尊起无量悲愍,告病人曰:“西方有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汝等一心合掌求见。”于是大众皆从佛劝,合掌求哀。尔时彼佛放大光明,观音、大势一时俱到,说大神咒,一切病苦皆悉消除,平复如故。

  11.为做胜友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12.平生来护

  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又如《观经》(意)云:若称、礼、念阿弥陀佛,彼国者,彼佛即遣无数化佛,无数化观音、势至菩萨,护念行者;复与前二十五菩萨等,百重千重围绕行者,不问行住坐卧,一切时处,若昼若夜,常不离行者。今既有斯胜益可凭,愿诸行者,各须至心求往。

  13.临终来迎

  执台、执华、授手、放光、安慰、赞劝。

  生彼国时,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

  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

  14.净土说法

  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

  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

  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

  普门品偈颂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螈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的地方,在那里都是“一生补处”的大菩萨。那么,如何到达如此绝妙的极乐净土呢?《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经中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是少善根,但经文接下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就说明念佛能往生,念佛即是多善根。

  玄奘大师翻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阿弥陀经》的同本异译)说:“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名号前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来形容,这不就是多善根吗?而且“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法藏比丘因中发愿、兆载永劫修行而成,是无漏真实的,是究竟圆满的。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说:“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无异。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也。”可见称念佛名的人,善根福德与佛平等,当然就是多善根。

  善导大师《法事赞》说:“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观经疏》说:“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以上经文和祖师的解释都在明示: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万德洪名,具足无上功德;而念佛即是多善根,专修念佛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下面以几则譬喻来说明念佛即是多善根。

  名片与帝号喻

  普通市民,福报、威势不如市长大,市长福报、威势不如省长大。省长把名片拿出来,就显示“我是省长”,“省长”这个名称就代表了他的福报、威势。而省长的福报、威势也远不及国家主席大。国家主席的福报、威势大,就在于他是“国家主席”,有了这个名义,就能依法治国,福荫百姓,所谓名正言顺,在其位,谋其政。

  阿弥陀佛的善根福德无量无边,彻底圆满,就体现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中。这六个字不简单!有成佛的德能,才能有成佛的名号。

  纵观中国历史,向来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大乱之时,诸侯混战,最后降服各路诸侯、平定各地叛乱、一统天下的人,就能建都称帝。可见这个帝号是来之不易的,经过几十年的文治武功,南征北伐,天下平定,大功告成,才有了帝王称号。帝号代表了他一切的文治武功、一统江山的功绩与威势。

  法藏菩萨为了拯救一切苦难众生,经过五劫思惟、兆载修行,剿灭一切烦恼敌,累积无量功德,直至功德彻底究竟圆满,才成就“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这个名号是来之不易的,代表了阿弥陀佛从因地发心,直到果上正觉的圆满功德。一切菩萨、阿罗汉的修行跟六字名号相比,那简直是无法相比,正是:“五戒十善滞三界,声闻缘觉非大乘,菩萨万行未圆满,较之六字皆少德。”

  圣旨对土特产喻

  有人觉得,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空空荡荡的,干干巴巴的,苦苦恼恼的,于是怀疑:这样就能往生吗?如果行布施、放生……善根功德清清楚楚,实实在在,依靠这些往生不是更有把握吗?

  如老百姓蒙受皇上召见,要去封官加赏,高兴至极,但转念一想:“自己一无所有,对国家毫无贡献,怎么可以封官加赏呢?”他又一想:“有好办法了,家里有土特产,带一点家里种的地瓜、土豆去上贡。”他辛辛苦苦把地瓜、土豆挑到宫门,挑得满头大汗;但卫兵却把他拦住,不让进宫,因为他忘了带圣旨。他觉得圣旨不过几个字,轻飘飘的,也不是自己的贡献,应该不重要。结果他进不了宫门。

  我们所修行的五戒十善,一切的功德,只如一个地瓜而已;而这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赐给我们的圣旨和号令,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到达极乐世界,畅通无阻。

  “莫讶一称超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可超越十地菩萨,因为声闻、缘觉、菩萨的善根福德都包含在六字名号里。

  太子对群臣喻

  《印光法师文钞》里有一则比喻:“譬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这个小小的太子,才生下来,呱呱坠地,他的尊贵就超过了一切大臣,宰相也要向他礼拜,因为他长大后是要做皇帝的。

  我们念佛人就好像刚坠地的太子,我们的父亲是阿弥陀佛。我们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佛子诞生坠地,而阿罗汉、辟支佛等就如群臣。我们念佛就超过了阿罗汉、辟支佛,直接进入菩萨的阶位。

  房屋对门窗喻

  比如我们讲“弥陀宝殿”四个字,大殿里外的佛像、柱子、门、窗、墙、屋梁……通通包括在内。可是,如果单讲柱子,就不能包括门;讲门,就不能包括窗。随便说哪一种,都是挂一漏万;说弥陀宝殿就一含一切,总体包括了。

  “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是总功德,就好像“弥陀宝殿”是总称一样。如果我们只是去读某一部经,诵某一个咒,修某一个法,就好像门、窗、砖、瓦,只是部分的功德,不是整体的功德。

  我们修行五戒,有五戒的功德,可是没有比丘戒的功德;修比丘戒,有比丘戒的功德,但是没有菩萨戒的功德;诵这部经,有这部经的功德,但是没有那部经的功德。如果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经,一切咒,一切戒、定、慧的功德都包括在内。

  摩尼宝珠对杂宝喻

  摩尼宝珠虽然只是小小的一颗,但能生出一切宝物。如果说“我现在要赈济天下贫民,需要黄金一百吨”,话音还没落,就像下雨一样,摩尼宝珠里喷出一百吨黄金。如果说“还不够,还需要一百吨珍珠”,马上像下雨一样,喷出一百吨珍珠。摩尼宝珠就有这样的功能。

  杂宝就是金、银、珍珠、玛瑙、赤珠等等。一个大仓库,里面有很多的宝物,有黄金、白银、珍珠、玛瑙等,一应俱全。在仓库中间放了一颗小小的摩尼宝珠。如果要取宝物,救济众生,有的人看见一大堆黄金,马上就扛着黄金出去了。黄金虽然贵重,但是很快就消耗完了。真有智慧的人,就会取那颗摩尼宝珠。拿到摩尼宝珠后,想要什么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是拿黄金、白银,又累又辛苦,而且仍然是有限的。

  所以真正的价值并不只是看表面的数量。像摩尼宝珠,它就是一颗,但是可以吐出一切宝;种种杂宝,数量虽然多,反而比不上一颗小小的摩尼宝珠。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就是摩尼宝珠。这六字名号里,有《金刚经》《法华经》《地藏经》等一切经的功德,有《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等一切咒的功德,有持戒、布施等六度万行的功德。其他种种修行,虽然都很尊贵,都不可思议;但那些功德就好像是杂宝一样,只是金、银、珍珠、玛瑙……尤其是凡夫所修的五戒十善,档次就太低了,简直就是破瓦块,因为我们所修的还是有漏、有为的善法。可是有的人还以为自己修的一点点戒善比念佛还强,那就是抱着破瓦块,弃了摩尼宝,只能说不识宝了。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怀带着“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摩尼宝珠,这样才能获得圆满的功德;修其他种种的法门回向求往生,只是得到杂宝的功德。

  六字名号是万德洪名,所有功德都包含在内,那岂不就是摩尼宝珠吗?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就称弥陀名号是“清净摩尼宝”。摩尼宝珠虽是一颗小小的珠子,可以吐出一切宝物。这句六字名号虽然简短,只有六个字;但是含摄一切佛、法、僧三宝的功德,一切经教、一切咒语陀罗尼、一切修持法门的功德,一切菩萨、声闻、缘觉的功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