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寂是什么意思?与死亡有何区别?
发布时间:2024-08-31 03:04:24作者:普门品全文网圆寂是什么意思?
圆寂,佛教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槃”或“涅槃”。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最初,这是可以称为一种境界的。后来婉言僧尼死为圆寂。
唐 义净 《大宝积经》卷五六:“我求圆寂,而除欲染。”
唐 李白 《地藏菩萨赞》:“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 王琦 注:“ 贤首 云:‘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
《水浒传》第一一九回:“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
《红楼梦》第十七回:“他师父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参见“ 涅槃 ”。
所谓圆寂,具足一切功德为圆,远离一切烦恼为寂,德无不圆,患无不寂。旧译灭度、入灭。音译般涅槃。谓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佛陀之死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圆满诸德,寂灭诸恶,故称圆寂,后世转而称僧徒之死。又作归寂、示寂、入寂。与涅槃、迁化、顺世、归真同义。即舍去有漏杂染之境,归入无漏寂静涅槃界之谓。亦指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至极之果德。其中,就离生死之苦而言,贤圣命终即入于涅槃,为圆寂。大宝积经卷五十六(大一一·三二七下):‘我求圆寂而除欲染。’贤首心经略疏(大三三·五五四中):‘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
圆寂与死亡有何区别?
圆寂与死亡的区别反映了佛学的殊胜之处,正是由于圆寂与死亡的根本区别,才让人类能够真正解决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心存畏惧最后又都难以避免的生死问题。
圆寂的圆是指圆满,通过修正佛法可以转识成智,明心见性,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最终达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涅槃状态,从而摆脱生老病死之苦。
死亡是人类乃至一切众生的必然结局。有生必有死。佛学认为生物界的生住异灭,器世间的成住坏空是必然的四个阶段。或者用辩证法讲,任何事物都是在运动中,必然要经历产生、存在,发展、衰退的过程。
佛学进一步讲,因缘是普遍的规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于是一切众生只要是造业就必然会受报,当然前提是受报的因缘(外因)要成熟。这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众生在六道中中轮回受苦不止。
当年释迦牟尼佛正是看到人类难以避免生老病死的命运,才感觉到王位财富美色等等世俗的欲望都是小儿科,只有解决生死问题才是大事,于是发心出家修行最终发现佛学真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