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谦法师专访-弘法为家务 利生为事业
发布时间:2024-12-08 03:04:57作者:普门品全文网编者按:成长于艺术气息浓郁家庭的宽谦法师,自幼受作为享誉国际的雕塑大师父亲杨英风先生的影响,奠定不凡的美学素养。宽谦法师自幼与佛有着殊胜因缘,遂于1986年在新竹法源寺礼觉心法师出家,而觉心法师与其父杨英风先生相识三十多年,并且早已成为以佛法与艺术交心的挚友。承袭着恩师及父亲双方的善缘促成之下,宽谦法师无怨无悔地踏上了弘扬佛教艺术之路。 mcm バッグ
“研究佛教艺术的专家学者,几乎都是居士,却很少有出家人参与。佛教艺术的动人之处,绝非仅限于学术上的成就或是语言文字上的理论,也不只是艺术图像上的赏析。最重要的,是透过实践与修行所展现出来的那道生命力,这需要更多佛弟子的坄入”,这便是宽谦法师在1988年成立“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的主要缘由。
此外,宽谦法师并于2009年建立‘觉风全球网站电视台’,2012年在台湾北投创立了‘觉风佛教艺术学院’。除了致力于出版佛教艺术的专业书籍之外,并落实关怀社会大众而举辨各项‘佛教建筑研讨会’、‘大专佛教艺术研习营’、‘佛教艺术专题讲座’等风格独特的弘法活动。1999年起法师奔波于世界各地弘法,2002年来长年于台湾慈悲电视台弘法,出版二十多套DVD。除了佛学讲座的推动之外,法师依其特有的佛教建筑之专业长才而承担福严佛学院、慧日讲堂等的建筑工程,为佛教建筑史上挥洒出灿烂的一笔。
2013年4月23日,宽谦法师到北京,接受佛教在线(http://www.fjnet.com)记者的专访。
佛教在线记者:法师您好!
宽谦法师:阿弥陀佛!
佛教在线记者:请问法师,您是第一次来北京吗?
宽谦法师:不不,大约二十多年前大陆刚刚开放时,我就来了北京一趟,当时去了法源寺,赵朴老还赐了墨宝。还去了上海玉佛寺及龙华寺。
2005年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承德举办的‘印顺导师思想研讨会’,也在北京待了几天。
说来话长,家父杨英风曾随祖父母在北京生活多年,并在北京完成了中学和大学教育。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亚运村的《凤凌霄汉》大型不绣钢雕塑,还有2008年台湾连战先生送给国家单位的《水袖》大型铸铜雕塑,位于北京鸟巢与水立方之间,这两件都是家父的作品。
佛教在线记者:请问法师,您是何种因缘出家的?
宽谦法师:首先是家庭环境的影响。我外婆是虔诚的佛教徒,发愿供养佛像。家父早年在北平辅仁大学时,曾去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参观,被庄严宏大的佛像震慑。起初,雕塑佛像是为岳母还愿,后来佛法却成为家父终其一生艺术创作的源泉。
冥冥中的召唤。当年,家父为星云大师最早创立的宜兰雷音寺念佛堂塑造佛像,家母怀抱家兄,家父是以家兄天真无邪的脸庞做为模特刻画佛陀庄严清净的法相,而当时我正好在家母的胎中。在淡江大学读书期间,陪外婆住在台南开元寺附设的慈爱医院,常常不由自主沉浸在寺院破晓时分的钟鼓声中,还有寺院师父们嘹亮的梵呗声,既熟悉又感动,彷佛冥冥中的召唤。
因缘具足。当年新竹法源寺主持觉心法师为了纪念其恩师斌宗法师而兴建舍利塔。恳请家父为法源寺造佛像,我经常随家父造访法源寺,为家父与觉心法师相知相惜的深情所触动。随着佛像、菩萨像的浮雕陆续完成,不由自主产生了深沉的归属感,沉浸其中,1986年依觉心法师剃度出家。
佛教在线记者:自2002年迄今,您开始电视弘法,十多年来,计有【唯识学入门】、【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维摩诘所说经】、【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地藏菩萨本愿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佛说阿弥陀经】、【百法明门论】、【成佛之道】、【学佛三要】、【胜鬘夫人狮子吼经】、【大乘起信论】、【妙法莲华经】、【解深密经】等共二十多套,共八百多小时的DVD,通行海内外,请您谈谈弘法理念?
宽谦法师:出家第二年,觉心法师突然示寂,我顿时失去了修学佛法的依靠,还来不及考虑是否上佛学院,就已经被佛学院聘为讲师,惶恐的同时,唯有加倍用功。
法脉传承。法源寺开山祖师斌宗法师是有名的“诗僧”,专长于书法,把音声佛事转化为研究佛法的风气,首开台湾僧人讲经说法的先河。第二任住持觉心法师除了法义渊博外,对于建筑、梵呗都有很高的涵养。身为法源寺第三代住持,要以深入经藏为经,推动佛教艺术为纬,立足于佛教思想与修行为基础,以佛教艺术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并以此行菩萨道利益众生。
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在自我的寻求修学过程中,深深的被印顺导师博大精深的佛法思想所触动,导师倡导的“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如明灯照亮前行的路。通过佛法的洗涤,才彻底理解生命的来龙去脉,开阔了眼界和心胸,从而,坦然接受世间的无常和不圆满,为弘传大乘菩萨道的志业打下稳实的根基。
佛法架构的梳理。以建筑专业的知识为基础,累计多年的教学经验,发展出不被文字所束缚的图表形式,梳理出佛法的整体脉络,次第清楚,明白易懂,为信众的学习提供方便。
佛教在线记者:在台湾,您是佛教建筑与艺术的大力倡导和推动者,曾规划、设计、监造新竹福严学院、台北的慧日讲堂、北辅金刚寺、花莲圣觉寺、新竹法源寺等建筑工程,并主持出版多项传播佛教艺术的刊物和专著,您能谈谈佛教建筑、艺术与佛法弘传的关系吗?
宽谦法师:佛教艺术的动人之处,不限于艺术图像和色彩的赏析,更重要的是通过佛教艺术的赏析发现色彩与形象所呈现出来的生命力,这只有通过修行才能体验和发现。
出家近三十年来的学思历程,是以架构于印顺导师的佛法思想理念,对佛法的体验与实践为基础,再辅以根源的《印度佛教思想史》;对佛教的观念与演变,有着正本清源的作用,不仅对修行法门有正确抉择的依据,对佛教艺术及佛教建筑图像上的演化更能厘清。
几度造访印度佛教圣地与石窟,也有非常大的震撼和感触,佛教思想的活水源头了然现前,原本无形的思想,也能具体呈现出其特有的、活泼的空间氛围。当下,我有个强烈的冲动,就是想从印度佛教思想史的脉络中,为佛教建筑的现代化寻出一条路。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一颗活到老学到老的心,体会到佛法对生活乃至对生命的帮助,甚至启发对众生的奉献。希望透过佛学思想理念与佛教艺术接引众生入佛门,让众生有机会深入佛法获取智能,改善生命质量。对佛教建筑的关怀,则站在护持整体佛教,希望群众拥有更良好的学佛环境,能很自然地愿意接受佛法、体会佛法。虽然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困难的路,但是我愿意踏实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继续抛砖引玉,让各界对佛法与艺术、建筑的认同及重视,这也是末学最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