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学佛要具有正知正见

发布时间:2024-11-05 03:02:00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学佛要具有正知正见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定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的结果。古德说:“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就是学佛初步的因——“为什么来学佛”先要搞清楚,不清楚,将来结果就不得圆满,非但修行时要走弯路,还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所以知见正是学佛的第一要事。

众生在生死中,不能自由、自在、安乐,是受业力安排,无可奈何。由过去无量造业,现在世又造业,今生死亡后,转入另一新生命,新环境,就这样生而死,死而又生轮回不已。在六道中升沉,这幕演不完的六道轮回戏剧,虽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毕竟是苦多乐少,如何远离得解脱,当然要有下面要说明的正见。

学佛弟子最好多听闻正法,才能看破世情,放下万缘,往生前才不受六尘境相影响,也才不受金钱、财产、感情、族亲因缘牵缠,挂碍放不下所影响。到时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回老家,想念自己的净土佛国,才是正念、清净念。

有的修道人,不明正法、正理,依个人愚知浅见,参杂神道,曲解经义,断章取义,诽谤佛法,以迷引迷,误导众生。也因此,造成俗家弟子事事盲从,越学越迷信,越修越离道。其实一切众生学佛、学法,是为了完成人间善行、善德,成就一位完完整整的完人。佛陀教法、教义,就是教众生修学至未来与他同一心怀,与他同一境界。

学佛法的人,本身先要具备正知正见,你有了正知正见,然后才知道如何修行。有了正确的法门,才能得到正确的法脉。所以首先要懂得七菩提分的法门。“觉支分”:觉支即是明白道如何去修行。

一、择法觉支:

要知道哪个是正,哪个是邪,哪个是好,哪个是坏。要有择法眼,才不致误入歧途。如果没有择法眼,便很容易掉进深涧山沟里,出不来了,所以择法觉支是很重要的。选择佛法的正确性,首先要有智慧。否则选来选去,仍是选错了。为何会选错?就因为没有智慧,缺乏择法智慧的能力。若是如此,便容易误入歧途。

二、精进觉支:

你如果明白佛法,但却把它放到一边,不用功修行,就好像整天只会说食数宝,而没有真正尝食法味。你若能择正确的法要,且向前精进修行,身心昼夜六时勤精进,从不懈怠。身精进,即是念佛、拜佛、诵经、礼忏等等;心精进,是时常念兹在兹,不起妄想。

你知道选择正法,才不会盲从、盲修瞎炼。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指导,本来要往成佛的路上走,结果却下地狱。本来想行菩萨道,结果掉入魔道。

为何这么严重?都是知见不正当,错了因果,与自己所希望的目的相差得太远了。这即所谓的“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或所谓的“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

三、欢喜觉支:

有了择法眼,则要有欢喜心去精进。不要一会儿精进,一会儿又自己发脾气;不要整天烦恼,皱起眉头,苦口苦脸;应该不懒惰、不懈怠,很欢喜的去精进用功。

四、除觉支:

但欢喜心还不是一个究竟心,要把它平静下来,除去自己的烦恼无明,把一切不良的习气除去。除掉之后,则法喜充满。

五、舍觉支:

平静下来之后,还要舍离一切平静,一切都不执著。应要“扫一切法,离一切相。”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境界。

六、正定觉支:

舍了之后,才能生出定力。有正定才有正受。“正定”不是糊里糊涂的定,不要修无心定,入到无想天之定,那是不究竟的。

七、正念觉支:

正定之后,则生出很正确的念,有了正念,才不会堕落,才不会一天到晚打妄想。才证得三不退──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

学佛的人先学法,学佛陀开示的法义,循此法义修学,才能步上正法修行学佛,也才有人格道德的升华。目前,佛教界有很多怪现象,身为三宝弟子,应该做什么完全不了解,如何学佛、学法完全不清楚,就是人格、道德、戒律不尊重,受外道、神道影响,大大变质。自己修什么行,学什么道,未必清楚。对于“原始佛法”教义也不想研读,自归依以后,或是被剃度以后,与凡夫俗子并没二样,迷惘一生,甚至有些人做败坏佛法之事,一点也不怕个人未来果报苦迫。

凡是归依三宝——佛、法、僧,就是佛弟子。佛弟子当然要学佛、学法,学佛。学法从何处入手,当然要理解佛陀启示之法,成就个人正知见(凡是人道的众生,人人要有作人作事正知正见、伦理道德,才不会制造恶因恶业,害人害己,造就个人及子女,未来受无量困境苦果报应)。

故事:“含环结草”记载在汉书,汉书作者,班固与班昭,就是出使西域班超的兄长与胞妹。“含环”所记,小孩杨宝生,心仁慈,有一次到华山游览,见一只黄鸟被老鹰追逐,小鸟惊惶逃到宝生衣内,宝生掩护它而免死,但是小鸟脚受伤,杨宝生便带回疗伤,百日后脚伤疗愈,杨宝生把它放生了。不久梦见一位黄衣童子送来四个玉环,又对杨宝生说:宝生心仁慈,上天祝福,你未来子孙四世为三公,后来杨宝生四代子孙为卿相。

续世报:就是一世报不完,三世五世,或百世千世才得报完。佛陀住世时,只园精舍边,一群金翅蚂蚁,生死死生,已经过七佛那么长时间。佛陀弟子“阿那律”,九十劫前,因为旱灾,五谷失收,当时阿那律端一碗稗仔饭要吃时,忽然外来一位辟支佛僧托钵,他即时将这稗仔饭供养,因此而得到九十劫如意报。

从造业到受报,有的当世不见报应,就断言没有因果报应,就拼命争取造业,这种想法、做法,绝对偏差。经中说:“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所谓:“行恶见乐,为恶未熟,至其恶熟,自见受苦。行善见苦,为善未熟,至其善熟,自见受乐。”我们再从宇宙因果律来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这种定律推断,“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是非常非常合理,合于大自然的因果律。真是“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报应,如影随形。”

总而言之,业有种种不同,但是有一点绝对相同,恶业未受报以前,如不彻底忏悔、修正,绝对不能消失。造业必定有业报,今生不报,来世必报。来世不报,异世必报。未报,业力照常存“藏识”中,只要因缘会合,还是要受报。业造就了,若要业亡,只要彻底忏悔,诸业自灭,为什么?因为罪性空性,忏可除灭。

随愿去。愿是愿心,愿力,必有信愿行具足。有菩提愿,净土愿。菩提愿就是菩萨愿心,广度无量众生解脱生死,至未来得‘无上正等正觉’成大菩提。净土愿就是求生净土世界修学智慧,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但是求生净土,要有强烈意志和作为,也要了解所要去的净土修行条件,不然,众生很难如愿达成愿心。

阿弥陀佛 !

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第三集

请求;师兄给传播一下; 净土修行必读第三集书内容: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就在生活与工作中:多数博文带有《佛教小故事》,让更多的师兄们能够看到此书.功德无量.阿弥陀佛!!。下载:网址: http://shouningsi.fjsy.net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