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知自心
发布时间:2024-10-18 03:03:17作者:普门品全文网坐禅的过程和我们人生的经历一样,二者具有共性。刚开始头绪、想法总是很多,慢慢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直接,也越来越简单。刚开始坐禅,你要照顾的事情特别多,要照顾腿子痛,要照顾身体的坐姿,要照顾呼吸,要照顾妄想纷飞的念头。你也可能试验过很多法门,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到一个根本直接的地方来。
根本直接的地方是什么?这里说到了坐禅的独特之处。释迦牟尼佛出家以后,在六年的苦行中,先后向当时印度其他修行人学习过坐禅,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禅定功夫达到了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定。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的禅定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色界的禅定是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到了非想非非想处定的境界,生命的存在只是一个思想。在这个时候,悉达多太子仍然觉得生死轮回的根没有断除,轮回的链条没有斩断,那个迷惑还没有真正地透过去,所以才有他后来在菩提树下悟道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件。
我们现在坐禅,有的人可能想调整一下身体,也有的人想开发出一点神通、特异功能等,其实最根本的,应该回到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要完成的任务一样的那件事上,回到那个共同点上来。这个共同点,可以说是出离生死轮回,也可以说是觉悟。
有一部佛经,叫《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简称《大日如来经》,里面讲到一句话,叫;如实知自心,这是全部佛法的目标,也是我们禅修的目标。
如实知自心,如其本来地认识我们这颗心。如果我们如其本来地认识了这颗心,生死轮回、生活中的迷茫、烦恼等问题,都迎刃而解。所谓的轮回之苦,以及生活中的烦恼,都来自于心的迷失,认识了这颗心,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把握这颗心,能把握这颗心,就能把握我们的命运,也能把握我们未来的生活之路。
中国的祖师单刀直入,将禅修最后聚焦到这个问题上,就是认识这个心,这就是禅宗所说的;直指人心。对于菩提达摩从印度带到中国来的这个法门,中国的祖师在这里得到了大受用,取得了大成就,就是因为直指人心,认识此心、见性成佛,这其实也是全部佛法的要害,千经万论,所有法门,归结到最后的要害,都在这里。
我们在禅堂里打坐,经过种种摸索和体会,最后大家一定要把心力聚焦到这里,聚焦到认识你这颗心上面。身体的坐姿要不要把握呢?要。有的人为了培养自己的定力,让自己静下来数息,呼吸要不要修呢?也可以修,但是这个最终的目的,核心的目标要清楚。这个地方透过了,实际上整个人生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禅门有一个有名的公案,是说马祖道一的。马祖道一是四川什邡人,离开四川到湖南南岳的一个地方,每天在石头上盘腿静坐不动。禅宗六祖大师有一位高足,叫南岳怀让,是一个已经如实认识了这颗心的禅者。
他看这个出家人很能吃苦,修行很用功,每天在石头上盘腿打坐不动,于是想度化他。他也知道这个年轻人还没有击中修行的要害,于是就拿了一块砖,每天在马祖身边的石头上磨。一个在那儿打坐,一个在那儿磨砖。马祖坐在那儿还是不动,不理他,定力也够可以的。
一天两天三天,终于有一天,他有点不耐烦了,就问:;你整天在这儿磨砖干什么?很吵人哪!怀让禅师说:;我要把这个砖磨成镜子。马祖问:;砖怎么能磨成镜子呢?怀让禅师说:;砖不能磨成镜子,坐在那里不动怎么能成佛呢?
这句话让马祖动心了,他说:;您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啊?怀让大师讲:;佛是觉悟,觉悟在心,不在身体姿态。心能够觉悟就有佛在。你坐在那里纹丝不动,那只是一个姿势而已。马祖就问了:;那这个修行应该怎么修啊?
怀让禅师又给他打了一个比喻:;一头牛拉着一辆车,牛不走,我们赶车的人是用鞭子抽车还是抽牛啊?马祖说:;那当然得抽牛了!怀让禅师说:;这就对了!修行也是一样,我们的心就像拉车的牛,我们的躯体就像这辆车,我们要让这个车走,根本的下手处在这颗心上。马祖在这样一番教导下,大悟。
由此我们就能理解,我们现在坐禅的这套方法是禅宗的一套方便,是过去禅门的祖师建立起来的使我们能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集中精力在心地上用功、能有所突破的善巧方便。在这样一个修行制度中,大家注没注意到,前面我讲到由繁到简,最后要害是要回到认识自己的心上来。
如果回到这样的要害上,那你坐在那里可以修行,行起香来仍然可以修行,所以这样的修行制度是行行坐坐,坐坐行行,不是一直坐着,也不是一直行。这种修行制度从根本上讲,并不是让我们修禅定。
如果有个人修出了初禅、二禅,进入了禅定,可以一坐几个小时、一坐几天,很显然这种制度是不许可的,打个木鱼、引磬你就得下座行起来,所以这个修行制度的要害不在定,不是让我们深入地定在那儿。就像释迦牟尼佛来到菩提树下之前,他的禅定修得很深了,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定了,仍然没有解决问题。
那么禅堂里这样一套方便,是让我们把座上的盘腿和座下的行香统一起来,修行的要害就在你的心上,觉照能贯穿起来,从早到晚连绵不断,一天一天地下来,这个力量才能聚焦。这个力量聚焦了,才可能在我们的心上发生突破。这就是我们禅堂修行的方便,在这个方便法门里,你必须要懂得,把你的用功要打成一片。
什么叫打成一片呢?行是这样,坐也是这样,喝茶是这样,墩地是这样,吃饭是这样,回到寮房还是这样,那么这样的七天或是几个七天下来,你才可能发生突破。
如果在禅座上盘腿时心是很静的,在用功,下座一经行,只是活动活动身体,当作是活动筋骨,那你就离开修行了。吃过饭,回到寮房,散心杂话,那你就不容易打成一片。要打成一片,必须要牢牢把握;认识这个心这样一个要害问题。
在禅宗的丛林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修行法门就是所谓的参话头、参禅。要运用这个法门,客观地讲,需要一点坐禅的基础,你连调身、调息都不懂,上来就要参话头恐怕不现实。
有一定的基础,再运用参话头的方法,我个人觉得这是古代祖师给我们后学提供的一个非常好的方便法门。这个法门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注意力聚焦到心念上。不管你开没开悟,能聚焦到心念上,只要认真地用功,或深或浅,你都能有受用,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