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太上感应篇图说83:知善不为

发布时间:2024-10-01 03:01:33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太上感应篇图说83:知善不为


经文:知善不为。

【原文】

报灾免赋阴功大,省得桁杨万万千。

不听吏言凭独断,自然兰桂满阶前。

注:人生世间,方便第一,势所能为,时所得为,又非阻于不知,便当竭力做去,而乃或惜费,或惮劳,或始勤终怠,机缘错过,真是自暴自弃,不特谓之无勇已也。

案:姚好问为邑令,谨慎廉洁,颇无失德。惟耳根甚软,听信人言,以致利归胥役,怨归自己。时值暮春,霪雨四十余日,各乡纷纷报灾。姚亲往查勘,见高阜之田,均已涸出,二麦无损,惟西村低处有地数百亩尽在水中。姚欲以偏灾具报,承行吏曰:“本县各乡平稳,此处虽云被淹,数日水退,仍可补种杂粮。若分别报上,恐关驳诘。”姚明知吏系私心,但恐费事,遂隐而不报。开征时与丰收之地一例追比。又尝欲建义学,修普济堂,缉先贤祠宇,俱为书役所阻,而年逾知命,妻妾俱无所出,姚时以为忧。一日,其母病殁,心口尚温,不敢入棺,越三日而复苏,姚泣母前,问其回生之故。母曰:“我见冥官云:尔为人廉谨,本应有子。但每遇善事,明知当为,往往为人言所阻。如报荒一事,无灾者固不可饰以为有,受灾者岂可隐以为无?前西乡被淹,尔不加分别,一例报熟,致灾民身受血比,卖儿鬻女完粮,罪莫大焉。故绝尔嗣以彰恶报。冥官又曰:愚昧之人陷于不知,尚可容恕,惟知善不为之人甘心自暴自弃,乃上天所深恶,可传谕尔子欲广嗣续,须勇往行善,勿畏难,勿苟安,勿初念如是,转念不然,久久自获吉庆,庶匿灾之罪可以消除。”姚虽承母教,无奈天性难移,每逢书役进言,仍为迷惑,卒至困循不振。

附:黄岩诸生杨琛,乐善而贫。未第时,邂逅星士曰:“按君格局,可望科名。但行运未为佳境,且临场月建,恰值恶曜。若急欲上进,非力善不能。”琛深感其言。适见乡人醵金刻感应篇,心皇皇欲捐资而苦无力。勉助刊十七号一版,然终耿耿也。甲午春,梦神告曰:“已如汝所刊,排汝十七名矣。”是科榜发,果中十七名。丁酉春,琛复刻小卷送人,以便舟车持诵,又中进士十七名。

徐太史曰:甲第名次,何乃适与经版数符?且科目为天曹秘录,何乃预泄元机于乡会前?是盖神明有意显其报应,以愧夫朱门之见义不为者。当夫袖手旁皇,怵然恐后,琛岂有钓名之心哉?吁!人人尽如琛勉善之力,则善气蓬勃,遍满刹尘沙界矣。

梦里分明示喜音,香名两度报泥金。解囊欲助寻常事,难得寒儒一片心。(徐太史诗)

【译文】

注:人活在世上,应以多行方便为第一准则。

情势可以做得,时机上可能办到,又不是阻碍淤塞不能知情,就一定要全力去做。然而,或是怜惜费用,或是忌惮劳苦,或者当初勤劳,最终怠慢,机会和缘份错过了,真是自己甘心不求做好事,不能单单说成是没有勇气。

案:姚好问做邑令时,行为谨慎,做官廉洁,没有失德的地方。但是,耳根太软,容易轻信别人的话,造成了利益归于下吏和差役,怨恨归于自己的结果。

当时,正当晚春时节,连续下了四十多天的雨,各个乡里纷纷汇报灾情。姚好问亲自前去观查勘问,看见高处的旱田里水干涸,两季麦子没有损失,只有西村低洼的地方有几百亩田地,都淹没在水中。姚好问想以局部灾害申报,跟随的吏役说道:“本县各个乡里平安稳定,这里虽然说被水淹没,几天后水退了,仍然可以补种其他粮食。如果分类别呈报上司,恐怕牵扯到驳难查问。”姚好问明明知道吏役出于私心,但恐怕费事情,于是隐瞒灾情,没有上报。征赋税时,受灾的田地与取得丰收的田地,一样收税。姚好问又曾经想建造免费学校,修造普济堂,搜集从前贤能的人的祠堂庙宇,都被书役阻挡了。而他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妻妾都没生下孩子,姚好问经常以此忧愁。一天,他母亲生病死了,心口上尚且温热,不敢收殓放进棺材。过了三天后,他母亲苏醒了。姚好问哭着跪在母亲前边,询问他复生的原因。他母亲说道:“我见了幽冥的官吏,他说道:你做人廉洁谨慎,本来应当有孩子。但是每当碰上行善的事,明明知道应当去做,却常常被别人的言语所阻挡。比如呈报灾荒这件事,没有受到灾害的地本来不能说成受灾,受灾地方难道就可以隐瞒成没有吗?以前西乡被水淹了,你不加区别,一律向上司呈报,以致灾民受到了催逼,卖儿卖女纳完粮赋,罪恶太大了,所以灭绝你的后代,以表明恶有恶报。冥官又说道:愚昧的人由于不明事理,还可以宽容饶恕,只有明知善事不去做的人,存心不求进德的人,这是上天深深厌恶的,可告诉你的儿子想广有后代,必须勇于做好事,不怕艰难,不能苟且偷安,不能当初心上如此,转念间又不去做,时间久了就会获得吉祥福份,使匿报灾荒的罪恶可以得以消免。”姚好问虽然承受了母亲教诲,但是性格难变,每当文书吏役说谗言,仍然被迷惑住了,最后以至于循环往复,不能振作。

附:黄岩书生杨琛,乐于行善,家中贫寒。没有得到功名时碰到一位占星之士,说道:“按照你的骨格相貌,可以希望获取科第。但命运上没有好的境地,并且临上场考试,恰好逢到克星。如果能立即追求上进,不极力做好事是不行的。”杨琛被他的话感动了。适逢看见乡里边的人酬集资金刻印感应篇,心里边很着急,想捐献财物,但苦于没有力量,勉强帮助刊刻了第十七号一块版,然而心中终究耿耿于怀不能放下。甲午年春天,梦见神仙告诉他道:“已经按照你的愿望,将你排在第十七号了。”这年科举公布成绩,杨琛果然中了十七名举人。丁酉年春天,杨琛又刻印《感应篇》的小卷书送给人,以便于人们在车船上阅读。这年,又考中了第十七名进士。

徐太史说道:“考试的名字,为什么和刻印经书的版数相符合?况且科举考试由天官密秘登录,为什么预先在乡试会试前泄露?这是因为大概神仙有意显示其中的报应,以羞愧富室门第中的见义不为的人。当时袖手傍徨,犹豫不绝又惟恐落后于人,杨琛那里有沽名钓誉的心思呀?如果每个人都如杨琛那样勉力行善,那么做好事的风气就蓬勃蔓延,遍及三千大千世界了。

梦里分明示喜音,香名两度报泥金。解囊欲助寻常事,难得寒儒一片心。(徐太史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