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关怀别人,护他即是护自,三种护他之道

发布时间:2022-06-23 11:38:43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界文法师:关怀别人,护他即是护自,三种护他之道

  《阿含经》中有个公案,祖孙两人卖艺为生:爷爷顶着一根很高的竹竿,小孙女要在竹竿顶上做各种动作。那个时代,没有保险绳、也没有其他的防护措施,这种表演是很危险的。有一次,在表演之前,爷爷对孙女说:“表演的时候,我要把你保护好,我要照顾好你,你也要照顾好我,这样我俩都安全,演出就能成功。”小孙女听了之后说:“不对。爷爷,你要把你自己照顾好,我把我自己照顾好,这样的话,我们就安全了,我们的演出就顺利了。”佛陀讲完这个公案后说:“护自即是护他,护他即是护自。”

  护自即是护他。当你能够放下对过去、现在、未来的种种执着,能够如理思维,你就可以烦恼不起。当你掌握了调心的方法,掌握了禅修的能力,你就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当每个人都没有烦恼,内心都非常地平静,这个世界就文明和谐了。

  护他即是护自。佛陀说,在与人相处,共存的世界里,需要把握三种护他心态。拥有了这三种护他的心态,你的心灵、你的生命都会变得精彩。你会感到满意、愉悦,得到幸福和安宁。这里着重讲三种护他之道。

  第一种是宽容。宽容是一种人生态度,同时它也是一种能力。宽是开阔,容是包容、容量。你的心容量有多大?如果你的心容量很大,在人际交往中、在生活中,不管遇到多么严峻的挑战和冲击,都不至于干扰到你的安宁;但如果你的心容量很小,那你在生活中就会常常感觉到痛苦、烦躁、不安。就像一把盐,撒在一碗水里,这碗水就咸得不能喝了;但如果撒在一个湖泊里,几乎就不受什么影响。心灵也是如此。你的心是一个湖泊还是一碗水?心的容量是幸福生活的保证。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心的容量保持一个敏感度,学会不断地升级,把心的容量不断地拓开来、升上去,这是一种非常切实可行、也是非常重要的修行。

  心的容量也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候大,有时候小。对有些人我们的胸怀就像天空一样,什么都能包容;而对另一些人我们的胸怀就像针尖一样,难以消化,甚至还是负的,别人不来惹我们,我们还要主动去惹别人呢。

\

  想一想,什么时候你的心容量很小?哪些情况会造成你的心容量变得很小呢?

  有人说,我疲惫不堪、心力憔悴的时候,心的容量就降到了最低点;有人说我压力很大、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什么东西都包不住;有人说,我内心缺少滋养、一直在付出却总得不到回报的时候,我就会觉得打不开、包不了。更重要的是,当你非理作意,用不正确的方式来思维的时候,明明你得到了很多,却认为得到的不多;明明你已经做得很好,却仍然批判自己,等等,都会造成你心的容量一收再收,收到最后变得难以容纳生活中的事事物物,甚至难以容纳人际间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小挑战。

  再来反思一下,哪些时候你的心容量突然扩开了,更包容了呢?

  当你自我认可的时候,当你的学习、生活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完成的时候,当你对自己充满信心、身心愉悦的时候,当你刚打过座诵完经内心喜悦平静的时候,如果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或是波澜,你都能微笑着面对。

  当你拥有信念的时候,当你修习了各种各样的善法之后,当你参加了一些公益活动,为别人付出之后,你会有一种特殊的喜悦感,不管对自己也好,对别人也好,都非常能原谅、非常能包容。在这个状态下,如果你观察自己心的容量的话,你会发现,好像不知不觉心的容量已经扩到了那么大,好像什么都能包了。

  还有,当你如理思维的时候,当你能用正确的眼光、正确的思维方法、正确的见地去看待事物、看待人生的时候,你也会发现,这种智慧的力量会使你的心如虚空,坐看云起云落,不为任何事情所扰动。所以,宽容是护己护他的第一个重要心态,在佛教里也被称作安忍波罗蜜。它是一种巨大的能量,自身强大,是一种非常好的消化力,是一种如如不动的能力,佛法里叫做“心不动故应具足忍辱波罗蜜”。

  第二是友善。友善是一种主动的祝福。在佛教里它属于慈心波罗蜜的内容,是慈爱。它的特征是什么?它的基本特征是愿一切众生幸福。当你的心里有这样一种愿别人快乐,希望别人幸福的愿望时,我们的内心就有慈的特质出现了。这种特质,虽然是在祝福别人,但同时你会发现,你自己的内心会不自觉地变得阳光起来。

  西方心理学界做过一个研究,他们发现人有两种快乐:一种快乐是因为得到了想要的东西。第二种快乐是因为利他而产生的快乐。当你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了一些利益他人的事情,在这个时候也会产生一种快乐。在对这两种快乐研究对比时,征求了两组志愿者,一组通过得到的方式让他们感觉到快乐感;第二组,让他们通过利他的方法产生一种喜悦和快乐感,然后从人本身物理的方面检查他们的身心特征和变化。对比结果令他们非常惊讶。第一组在得到东西产生快乐的同时,免疫力下降;第二组付出爱心而产生快乐的同时,发现他们的免疫细胞升高了,免疫力变得更强了。这两种体验向人们揭示了快乐和压力的来源。

  一份友善不仅能很好地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它也有利于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这是佛陀所开示的第二种自护护他的善妙法门。当你觉得压力大的时候,心情沉重的时候,觉得能量不足的时候,心情不悦的时候,建议你修一些利他行,比如给植物浇浇水,爱护下小动物,或者关怀周围人,对四周发散慈心,很快就能改善你的身心状态。压力太重的时候,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捐掉一些,把自己囤积过多的东西清理一下,你就会感觉不一样的。所以说,在这里有它的调心之道。

  第三是不害。不害是不伤害的意思。害心跟嗔心不太一样,它不一定是愤怒。我们不生气的时候,仍然有一种伤害别人的心态。《清净道论》里列了七种常见的害心:希望别人变丑,希望别人受苦,希望别人失去财富,希望别人不要享受快乐,希望别人不要拥有名气、名声,希望别人失去朋友,希望别人死后堕入恶道。这种伤害的心念是这个世界痛苦的来源。每个人对这一点必须要警惕。有时候,这种伤害的心念会以各种微妙的方式表达出来,你没有愤怒,但是你事实上在散发着一种恼害。当出现这种心念的时候,我们自己的身心首先会感觉到痛苦、不安宁,我们会没有安全感,内心会变得阴暗和消沉,会觉得生命格外地痛苦。当你拥有这种害心的时候,你不会很快乐,你会觉得自己越来越压抑、消沉。所以佛陀开示的第三种护他之心就是不害的心念。

  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让一切人满意,也不能做无所作为的老好人,都是好好好。在生活中必要的拒绝、批评别人,甚至惩罚都是必须的,但在做这些的时候,最高的境界就像慈母为了爱孩子而教育孩子一样,表面装作发怒,内心里充满关怀。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这个母亲就能培养出一个非常好的孩子。如果只是溺爱,孩子就不能健康成长;如果母亲对孩子拥有愤怒伤害的心念,孩子同样会受到很大的摧残。所以,不害是我们生命中第三种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环境、有些职业也会增长我们的嗔心和害心。像著名的一个监狱的实验,大家看心理学都知道,让一批自愿者扮演狱卒和犯人,结果这些狱卒就开始虐待犯人,有些人甚至发展得很厉害,最后局势甚至都控制不住。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修复我们的内心,亲近道场,读诵经典,接触有爱心的人,接触有正能量的善知识,这些都会对你身心世界有非常好的疗愈效果。

  人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每个人都必须守护好自己的心灵。佛陀说,自护即是护他。同时,每个人都要关怀别人,护他即是护己。如果我们都能守护好自己,关怀好别人,我们的生命就会更加圆满,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戒幢法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