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信仰中心形成的过程——专访怡藏法师
发布时间:2025-01-01 03:02:53作者:普门品全文网怡藏法师在香港接受华人佛教专访
怡藏法师谈弥勒信仰
怡藏法师同凤凰新媒体华人佛教记者合影
记者:请怡藏法师给我们介绍一下雪窦寺的历史沿革及弥勒信仰中心形成的过程。
怡藏法师:这次活动是由甬港经济合作论坛发起,甬就是宁波,港就是香港,能够发起这个论坛,对两者都有很大的促动。一是对宁波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奉化经济带来很多益处,同时宁波在香港投资和上市的公司也有很多,也是一个促动,所以我有幸参加这次活动,首先对甬港联谊会表示感谢,有这样一个好的创意。
下面我介绍一下雪窦寺的历史沿革,包括弥勒信仰中心形成的过程。
雪窦寺开山建寺大约在公元253年,在东晋末和西晋开始之间,到现在有1700年的历史,我们有个说法:创于晋,兴于唐,盛于宋,雪窦寺包括在近代佛教史上都辉煌一时。在唐代经过大规模建设成为宁波地区真正的十方丛林,受到皇家敕谕,达到非常壮观的时期。根据寺志记载,方圆大概70多家寺院都归雪窦寺管辖。
盛于宋有两个原因,弥勒出现在五代后梁奉化长汀村,因为弥勒菩萨的感应,宋仁宗做了梦,醒来后,把梦中景色画下来,让人去寻找与梦中相似的景色,正好与雪窦山的景色相吻合,敕封这里“应梦名山”、“弥勒道场”。从宋开始,到清光绪32年一直受到皇家敕封42次之多,现在保留的文物,留下来的光绪御赐的有龙袍、玉玺、大藏经、半副的銮驾等,在文革保留在文史馆幸免于难。落实宗教政策后,送还雪窦寺。从近代开山,雪窦寺屡建屡毁,现在已是第五次重修。1932年蒋介石请当时佛学泰斗太虚大师驻锡,直至1934年,由太虚大师发起提出将雪窦寺、雪窦山定为弥勒山,成为佛教的第五大名山。五大名山有文殊、普贤、地藏、观音,有地水火风,缺乏一种“空“大,空间融入,没有空大,四大也不复存在。按照我们中国五行来说,南方是观音,西方有普贤,北有地藏,中间有文殊,雪窦山在东方,这也是雪窦山成为第五大名山的一个依据。1937年出版的《佛学大辞典》就有一条记载:今有人提出加奉化雪窦山为第五大佛教名山之说。
文革时,雪窦寺只保留下来大殿、部分僧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宗教政策后,雪窦寺逐步恢复重建。
1985年正式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开始落架重修大雄宝殿,到现在有20多年,先后经过广德法师、月照法师,我是第三任。现在雪窦寺的恢复重建,有了相对完整的格局。在奉化有很多弥勒感应的故事,布袋和尚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1987年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视察雪窦寺时曾建言:“雪窦是弥勒应化之地,殿内建筑应有别于他寺,独建弥勒殿,故称弥勒道场。”所以我们遵循历史,在第五次恢复重建时,重建了弥勒宝殿,其布局很独特,在全国也是唯一。
浙江地区的宁波、舟山、绍兴自古有东南佛国之称,非常美丽、富饶、祥和,又称八吉祥地,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把大肚弥勒看作是奉化长汀人,因此,这也是奉化成为弥勒道场的根本原因之一。
记者:请怡藏法师给我们介绍一下大佛发起建造的相关情况
怡藏法师:弥勒文化首先是奉化的无形历史资源,作为奉化佛教协会会长及雪窦寺方丈,我认为有责任把历史资源进行发掘和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信仰的渴求,而且,可以造福一方百姓。对祖国的统一大业也是非常好的窗口,对两岸三地的佛教徒来说更是如此。
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地藏、观音、普贤大佛先后竣工,我在向政府汇报工作时曾说:建造弥勒大佛,不仅是建设第五佛教名山标志性建筑,也是划时代的标志性建筑。因为,历史上的云冈、龙门、敦煌等石窟都是国力鼎盛时留下的,为历史留下了宝贵遗产,将来时代划分佛教的历史跨度也会以大佛为坐标。大佛标志着这个时代的文明和科技进步及人们的信仰程度,据此,弥勒也有时代性。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的道德修养需要很多的弥补,弥勒佛无论从造型和思想都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佛像具有比丘的相,罗汉的身,菩萨的意,布袋的形,未来佛的像。其象征意义为:佛像的和尚头表示大智若愚;佛像的眼表示具备佛智;双耳垂肩,意蕴长命宝贵,福慧双全;笑容可掬,表示施乐人间,社会和谐;皤腹露肩,表示真诚,大肚表示宽容;左手握布袋,含义提起来的是责任,放下去的是烦恼;右手握佛珠,表示把握未来乾坤;坚真的右脚,表示弥勒菩萨在兜率内院将当来下生成佛,“人人即可成佛,成佛必在人间”。
我们在寺院规划中非常推崇尊重和包容,这个时代太需要弥勒的精神,所以,我把弥勒称作和谐的使者。
从1999年开始动议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筹备、申报,历经近6年多,2005年9月23日终于获得国家宗教事务局的正式批准,我们终于如愿以偿,非常激动。大佛工程,既是佛教工程,又是社会工程,更是众生工程。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共同努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方成盛举。
记者:谢谢怡藏法师,祝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建设工程圆满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