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哲蚌寺为何名气大:布达拉宫浴火重生与甘丹政权的重要时期

发布时间:2024-07-29 03:00:54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哲蚌寺为何名气大:布达拉宫浴火重生与甘丹政权的重要时期

作为拉萨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是我最喜欢的一座古寺之一。去年4月的时候,当我漫步在哲蚌寺内,一场突如其来的漫漫春雪令我尤为难忘。

寺院位于拉萨西郊更丕乌孜山下,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沿着山路走到寺院最高端还能看到整个拉萨城风光。这片古老的城市,经历无数磨难与风雨,每一座古老的建筑都留下了历史的荣辱兴衰,每一块砖瓦都刻着岁月的痕迹。而流淌了千年的拉萨河仍在缓缓流淌着,依旧记载着整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有人说,来到拉萨,只有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值得一看。实际上,拉萨的每一座古迹,甚至是每一条街巷都有着丰厚着藏地文明,可能几百年,上千年,可能是比布达拉宫还要悠久。

而这古老的哲蚌寺,成立时间虽然比大昭寺晚了700余年,但它在藏传佛教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五世达赖喇嘛驻锡哲蚌寺时,更是布达拉宫浴火重生的一个重要时代。因此来拉萨不仅要看布达拉宫,更不能错过哲蚌寺。

公元1642年,在蒙古和硕特部骑兵的帮助下,格鲁派推翻了辛厦巴藏巴汗的统治,建立了蒙藏联合的甘丹政权后,作为格鲁派地位最大的哲蚌寺,自然成为了甘丹政权的驻地,也是最早的驻地,就位于今天寺院甘丹颇章(大殿),时间长达六年之久。

五世达赖喇嘛驻锡此地时,许多重要决策就是在这个大经堂内做出的。在甘丹颇章大门前面有一个小佛殿,里面就供奉着五世达赖喇嘛的衣服。每天来此朝圣的藏族人都会在这个小佛殿前进行叩拜,但游客往往匆忙而过,几乎是不知道小佛殿内有些什么。

但如果走进了甘丹颇章,不妨每层都看看。它有3层,每层的每个窗口都种了许多花。天气好的时候,阳光布满窗前,这些洋溢着光彩的花朵,仿佛具有了灵魂一般。这座古老的大殿曾是二至五世达赖喇嘛居住过的地方。而我为什么会认为仅有600年历史的哲蚌寺,是同大昭寺、乃至布达拉宫一般重要呢?

在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布达拉宫遭遇雷击和战火之后(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引起内战所遭遇劫难),还未得到重建和修复,它在红山上孤寂荒凉了数百年。直到公元1645年,藏历新年刚过,一个重要的消息在甘丹颇章引起震动。

流失多年的鲁格肖热(布达拉宫最为重要的一尊圣观音像)被找到了。在固始汗的王妃的加持下,正被送往拉萨。为了让鲁格肖热回归布达拉宫,五世达赖喇嘛决定重修布达拉宫,历时九年,浴火重生。

而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入住紫禁城的大清皇帝顺治于1648年、1650年、1651年连续三次向藏地派出敦请的使者,重要等来了五世达赖喇嘛。公元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带领三千人的庞大队伍,从拉萨出发,经今天的当雄、那曲进入青海,随后穿越宁夏、内蒙古南部草原,再经河北张家口,历时9个月,于当年的12月中抵达北京。

顺治皇帝为表示隆重,12月16日,以狩猎的名义亲自前往京郊的南苑猎场迎接他们。也就是在这段时期,甘丹颇章政权得到中央政府的正式确认,达赖喇嘛这个称号也首次得到中央政府确认,并设有一块龙镏方形金印,也称五世达赖喇嘛金印。

上刻有汉、满、藏三种字体的26个字: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钦天下释教普通瓦赤拉喇达赖喇嘛立印。此后,历代达赖喇嘛转世,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成为定制。

当五世达赖喇嘛离京返藏后,布达拉宫也都全部竣工,他便从甘丹颇章正式迁入布达拉宫。由于达赖是在甘丹颇章建立政权的,所以史称”甘丹颇章王朝”。

因此,对于布达拉宫而言,五世达赖喇嘛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这也意味着今天的哲蚌寺绝不是游客所看到的那么简单。走在寺院里,当这些历史往事浮现心头的时候,步伐就更为缓慢。不经意的抬首望去,整座寺院依山势逐级修建佛殿经堂、扎仓僧舍,群楼耸立,层次错落有致,规模宏大。

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甘丹颇章、四大扎仓及康村、僧舍等,各个建筑单位之间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而我最喜欢的就是走在最高处,站在最高处,看雪花飘落在金顶之上,千年拉萨河静静流淌,开阔的谷地平川上又开始衍生新的文明,这座寺院所传出的诵经声变得更为深远流长。

它是格鲁派六大寺之一,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1416年创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院,格鲁派地位中最高的寺院,也曾是世界上僧侣最多的寺院。

但令后世或游客更为向往的还是这寺院一年一度的雪顿节,在这一天会聚集无数僧侣和朝圣者,还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所有人都想看一看那世界上最大的释迦摩尼佛唐卡画。

对于游客而言,对哲蚌寺最向往的可能还是这一年一度的雪顿节。但对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僧侣而言,哲蚌寺是学习佛法的最好的学校。它就跟川西的色达和亚青寺一般,是藏传佛教最高殿堂,但彼此之间又有不同的地位和意义。高峰期时,寺院会迎来万名僧侣来此求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