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佛法修学目的

发布时间:2024-05-04 03:00:25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佛法修学目的

在四十卷《华严经》中,世尊为我们说明,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种种心量」,这是很复杂的现象。种种不同的心量,从何产生?不外乎妄想、分别、执着。心量塬本是相同的,佛法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我们本来的心量,诸佛如是,十方法界一切众生无不如是。而塬本这么大的心量,现在变成这么小;塬本单纯的心量变成这么复杂,这是我们要深深去省思的。

塬本的心量显示出来的境界,即「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作用,《华严经》称作「佛华严」,净土经称作「极乐世界」。这些都是我们本有的,正如马鸣菩萨所说的「本觉本有」。一真本有,极乐本有,包太虚、周沙界本有,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教学,就是教人恢復自性本有的而已。所以佛不度众生,是指佛没有能力帮助众生多添加一点,完全是恢復自性而已。要知道,恢復本性才是大圆满、大自在。佛的圆满、自在、快乐,是我们永远无法想像得到,而这些都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

「阿弥陀」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无量」。心量是无量的,智慧是无量的,德能是无量的,才艺是无量的,寿命是无量的,享乐是无量的,无一不是无量的。而且这些无量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不是向外求得的,所以佛法称为内学,向自己真心裡面去求。若能恢復自性的无量,就称作佛菩萨,称作法身大士;迷失了自性的无量,就是凡夫、众生。由此可知,整个佛法归纳起来,只不过是迷悟的问题而已。

佛法教学的目的有叁:一、「断恶修善」,这是最初方便,是学佛入门的手段。希望你做个纯善之人,清净的善心善行能帮助你觉悟;恶心恶行决定是迷惑,不可能开悟。二、「破迷开悟」,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事实真相,逐渐明白了,就有可能脱离六道轮迴,也可能脱离十法界。现在我们就在这个边缘上,有时醒过来,但是醒过来的时间不长,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境界一现前,立刻又迷惑。这个现象虽然不算成就,但是也相当可贵。世间有几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够觉悟一次、两次?像黑暗当中放出闪电的光明,虽然极其短暂,但非常可贵。

我们希望这种闪光能多闪几次,密度愈来愈多,光度愈来愈强,这是好现象、好徵兆。

叁、「转凡成圣」,唯有真正觉悟、真正明白,才真想学佛菩萨;真想学,就能真成就。佛说,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决定能成就,问题在于肯不肯认真。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裡讲「真干」,只要肯真干,一生就能成就。《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一生成就;《法华经》上,龙女八岁成佛;世尊举出这些例子就是说明,我们也能做到。举童男、童女是表示,用赤子之心才能成就。小孩的心还没有受过污染,不受污染的心就能成就。

能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就不污染;于一切法还有好恶,心就污染了。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是清净平等的,若在境界裡,起好恶、爱憎、控制、佔有的念头,这是严重的污染。我们要学习诸佛菩萨,诸佛菩萨的境界是华藏世界、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美不胜收。虽然他们有种种享受,但是没有控制、佔有一切人事物的念头,念头都没有,何况是行为?那才是真乐。我们现在无论是乐也好、苦也好,都有控制、佔有的念头与行为,那是造业。由此可知,起心动念想佔有、想控制,就是造业。造业决定是恶业多,善业少。何谓善业?偶尔短暂的把控制、佔有放鬆一点,就是善业;抓紧一点,又造恶业了,善恶无非如是而已。所以佛才讲,叁恶道是六道众生的老家,叁善道是六道众生出来观光旅游。我们冷静仔细去观察,佛所讲的确实是事实真相。

我希望同修们要觉悟,觉悟一定要学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最佳的榜样。我们以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做为基础,这是我们根本的模式,然后才有定力。定力就是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诱惑、动摇,逆缘、逆境不生烦恼,善缘、善境不起贪爱。有定力,自然就有智慧,智慧就是一切通达明瞭,这样就可以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所谓道,就是存大菩提心,以大慈大悲心,无条件的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有这个心,若没有行为,心是空的,必须以行为去落实,就是菩萨行。菩萨行在一般大乘经裡讲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而《华严经》讲十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度、愿度、力度、智度,说得详细、圆满。其实,六与十的内容是一样,十度归纳起来就是六度,六度展开就是十度。十度,是把「般若」展开,般若是根本智,根本智起作用是后得智,所以有方便、愿、力、智。后得智是智慧的作用,用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所以说十度,只不过是把般若智慧详细说明而已。

我们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要真正做到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是到彼岸、圆满,六种圆满。布施要无条件,不着相,就是圆满。《般若经》上讲的「叁轮体空」,就是不要执着我做了多少好事,也不要执着别人得了多少好处;圆满一定是叁轮体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布施离四相,持戒也离四相,忍辱也离四相,精进也离四相,禅定也离四相,般若就是离相,这才称作波罗蜜,这才是圆满。希望同修们要细心去体会,放下自私自利,念念为社会、为一切众生无条件的服务,尽心尽力帮助法界一切众生。这一生修学,向诸佛菩萨学习,决定得到殊胜的结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