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从无尽意菩萨的“悯”说怎样学佛才能得真实利益
发布时间:2023-12-01 03:01:37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普门品》中我们可以读到,无尽意菩萨应释迦佛宣讲,诚心诚意地代大众供养观世音菩萨,可是观世音菩萨不接受,无尽意菩萨只好再次请观世音菩萨接受供养法施的璎珞,“仁者,悯我等故,受此璎珞”。
佛理解无尽意的想法,也怜悯大众,就在随后劝观音菩萨接受。此句里提到“怜悯我们的缘故”,各位看一看这个“悯”字,无尽意菩萨是大菩萨,和观音、地藏、文殊、普贤是平起平坐的大菩萨,他用“悯”字展现出他供养心的真诚和谦卑,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果位、证量而升起一点杂念。这个纯粹的供养、慈悲代替大众的供养、为大众表法的供养,做得太纯粹了,一点丝毫的杂念都没有;就算观音不接受,没关系,我继续请求他!我们看看这里面的意思,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和玩味呢?
我们很多人越学佛就越傲慢,恨天无把、恨地无环,如果有个把手,能把天地拎在手里,别说死乞白赖地求谁接受供养了。我们做点善事,好像是给佛菩萨做的一样,就可以趾高气扬地要求佛菩萨加持护念,以为我就立马得到了无尽的利益法财了,以这样的心态,我们真能做好供养吗?
无尽意菩萨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佛你这样说,我马上就这样去落实!为了大众利益,我要把这个事情做完整、做圆满、我要坚持,就算被拒绝有困难,我也要把正确的事情坚持做完。我们对比一下,莫说去做供养被拒绝了,就像平常做点善事被打击,我们还能坚持去做吗?我们还能不忘初心、依然如故的去做吗?所以这就是学佛,看到了我们和菩萨间的巨大差距,看到了我们要去努力的方向,要去修正的地方,要去调整的细节,也就真的找到了修的落脚点。
很多同修说我修行、我修行,怎么修?修什么?佛没坏,不用你拿螺丝刀去修;菩萨也没坏,不用你拿工兵铲去修;佛菩萨都没坏,我们修什么?我们要修自己!但怎么才算是修自己?我做了这样的事情,做了那样的事情,就算修行吗?抱歉,这都不算,边都挨不着的。
如果不能发现我们到底要修正什么,所谓的修都是说说罢了。所以不读经,不去学习,不去深入思维,不去观察佛菩萨的心念行做,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差距?怎么才能知道这个圣凡的距离?你来学佛,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都要承认努力完善自己,要努力成就圣位;可是圣人怎么做、怎么想、为什么这样做?我们都看不到,真的有在修吗?
换而言之,佛如果是一个完美的花瓶,菩萨就是一个稍微有点瑕疵的花瓶,而我们可能连个瓶子都不算,我们可能还是大窟窿小眼子像筛子一样。我们想修,就要找到参照对象,就像盖房子,你有一个目标对象,或者有一个蓝图;如果就凭自己感觉,这房子盖完不得塌?所以修行的前提条件就是对照,看到自己哪里不合适?哪里不对?哪里需要调整?修行的具体内容才浮出水面;如果自己差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修?修什么?
读经文的重要意义就是要发现来自佛菩萨的提点。什么叫提点啊?提醒、点醒。于是这一个悯字,能不能点醒我们的傲慢呢?能不能点醒我们的自私狭隘和杂乱呢?能不能点醒我们同圣人间的差距呢?
在这个悯字里,我们感受到无尽意菩萨丝毫没有利己的心,完全是要为大众谋求利益,所以就算拿自己的璎珞,也不多想其他。我们做善事的时候,是否能这样纯粹纯净?
在这个悯字里,我们看到无尽意菩萨的谦卑低调,只要符合大众利益,他就毫不迟疑去做,这种精神很难描述,即勇猛又谦逊,即果敢又智慧,这种情况在凡夫身上很难并存,类似于矛盾的两类情况在他一个事情里展现无遗。什么是菩萨,什么是大菩萨?不读经怎么理解?不深入思维和体会其中,我们怎么发现自己的不足?这种提点就非常的圆满,行动派看到的是行的落实;理论派看到的是其中的种种法的兼容并蓄;消极派看到的是菩萨遵从佛的教诲;积极派看到的是努力和坚持。经文展现的圆满度非常高。
我过去一直对《普门品》有敬畏,因为担心挖掘不出其中的东西,虽然好像看得到,但是却触碰不到,所以从第一遍分享完,就迟迟不敢再来分享。因为我的能力有限,对此圆融饱满的经文,在义理、事项、展现等等方面,真是无法立体描述,哪怕万分之一都是奢求贪妄的。因为我没什么境界,就算绞尽脑汁的思维,也无法体会菩萨的心行。所以扎实地读经,能读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是靠我们自己的能力,很多是佛菩萨的加持使然;如果我们走马观花地读,佛菩萨的加持也就是走马观花的。最后你想获得多少,要看自己的努力了。做对的事情,做对对的事情。
这一个悯字,我们看到了大菩萨在对佛法落实的过程中的那种勇猛精进、百折不回的精神。我在其中是否有欠缺?我是否做的够努力,够坚持,够勇猛精进?可能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我们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慢慢补充上来,成长就是可期的。
这一个悯字,我们看到大菩萨代替大众供养的那种真诚,为了大众的利益,我可以俯首甘为孺子牛,可以放下一切的光环荣誉,可以放下一切的架子面子。当下那一刻的心里除了大众的利益,别无其他,除了要利益大众别无其他。这种利益众生的精神和状态,我们学佛人可能会偶然有,但是能如此坚持,如此饱满,如此纯粹,这是很难做到的。
这一个悯字,我们看到大菩萨的那种使命必达的精神,看到了大菩萨为什么成为大菩萨,因为他们的慈悲心真的如此宽广辽阔、没有边际、也没有任何阻碍、没有任何可以阻碍。我们对比之下,勉强升起人天见悲,勉强有一个缘悲就不错了,那种纯粹的慈悲、广大慈悲、大慈大悲,我们真的差很多啊。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