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为什么佛陀劝我们在三灾来临前出轮回?
发布时间:2023-11-30 03:05:24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我们学佛如果不把出轮回放第一位,是因为我们完全不懂得现在处在什么环境中。有人说可以等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在弥勒菩萨的龙华三会中得出轮回。在等弥勒菩萨成佛的这五十六亿七千六百万年,你要怎么过?五十六亿年粗暴地说是三个大劫,这个住劫早就不存在了,一定会遇到坏劫的劫难啊。
三灾来临前如果我们出不了轮回,修行又达不到四禅天的高度,我们怎么办?所以摆在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抓紧当下的时间,赶紧出去,绝不拖延。如果拖延了,我们看佛经里已经说到了,在释迦佛法运的末法阶段,《楞严经》先化去,《楞严经》一灭代表着佛法的光明也就消陨了,随后是《佛说般舟三昧经》化去,然后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一一化去,最后能留下的是《阿弥陀经》。有人说是《无量寿经》,因为《无量寿经》是大本《阿弥陀经》,在这里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净土经典只比其他经典多坚守救度众生一百年,然后也就消陨,剩下的只是六字宏名的传说;再一百年,能念出六字的人都没有,只剩下四字宏名;再一百年后,连一个能念佛的人都没有了,释迦佛的佛光也就彻底从这个小星球消失了。
释迦佛的法运结束,这世界就彻底进入到没有佛法的时代,人们只能等待三界火宅的种种劫难的来临,无处安放,无处躲藏,最后都被牵引进入地狱,成为地狱中的罪囚,随世界的住坏而迁移不定。
所以真看明白这个地方的人,你一定要发心在这一生就出离轮回,绝不迁延、绝没有二话、绝对不给自己任何理由,一定要坚定地走出轮回去。这已经不是我们在六道轮回的种种苦难可以形容比拟的,而是六道轮回都不复存在的毁灭。国土的命运就是这样,他的轨迹已经画好,愿意不愿意都将来临。所以不管怎么样,摆在大家面前只有一条路:出轮回!出得去了,你说你是什么来头,有多大门路,这都无所谓的;出不了轮回,这些都是白扯,劫灾一来天道一大半都要受毁,靠裙带关系能保障什么?所有的保障,没有真正靠你修持得往生极乐这个保障大。说了这么多,希望大家能对佛法升起足够的珍重心来,这一生能遇到就死死抓住不放,就算抱大腿也要出轮回。摆在我们面前还有两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是业力深重。如《地藏经》里说到这业力太可怕了,能深巨海,能障圣道,能敌须弥。业力最可怕的就是能障圣道,我们学佛这算是圣道,但是如果业力不消,我们学佛就得不到利益,虽然说是学佛但是却不能得遇圣因,也就是佛法的种种力量得不到,得不到受用,你说这可怕不可怕?所以很多人学佛好久,法门没有,以什么方法修持?不会!用什么方法消业?不懂!那佛法的利益靠什么得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佛光普照,阿弥陀佛的佛光真的非常温暖慈悲,为什么有人能感觉到,有人却感觉不到呢?有人能看到,有人却看不到呢?业力在前抵挡着,佛光都被遮蔽了啊。所以建议三步走的功课,第一步就是大面积、大幅度、快速、高效地消业。咱们把这个业力消除了,能感受到佛光的温暖了,这就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第二座大山是福报太差,福德浅薄。某个人福报太小,他听不到佛法;而善根浅薄,虽然能听闻到法要,却生不起信心来。
佛门广大不度无缘之人,天雨虽宽难润无根之草。无缘无根就是——业力深重和福德浅薄。这两个障碍如果不解决,我们很难在佛法里真正得到出轮回的大利益,坚持学佛都保障不了,说能得到什么大利益,这实在太虚妄了。
常常问大家“你是否真信佛?”有人说信佛,但是连《观音菩萨普门品》里提到的种种神奇事件都不能信,佛的神通道力,你能信吗?在水火里能救拔你的菩萨都不能信,你能信一念过十万亿佛土前来接引的佛吗?这不现实!所以在《普门品》为代表的第二阶段就是增加福报,但其根本目的是增信的,信是关键。
在这样危险的国土中,我们只有一条出路,而这个门,却非常狭小,为什么狭小呢?因为愿意出去的人很少,所以门也就不大;是因为能真走出去的人很少,所以门也就不用很大;是因为真正能信的人很少,所以门何必很大?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有这样的心念,这门就算再小,我也要走过去。
有信心固然好,但是还要有方法手段,如果没有方法手段,说出轮回也只是喊口号罢了。现在还有人在搞奇奇怪怪的修法,我很不理解的,不是说我承认净土好就否定其他宗门,心量还没那么小,如《阿弥陀经》里佛陀说: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如果你能真正地修持得到四禅以上的境界,可以暂时免离种种苦难,这当然很好;但是如果我们修不到这个状态,还不死抱净土大腿,就理解不了这样的人了。
有人说他修持禅定很有境界,那么我说一下三禅的境界是什么样的感受,对比一下就完了。在三禅的时候感觉自己修持已经到头了,向上已经没有更高的状态了,而且感觉这个世界和自己就是一体的,自己在创造这世界,在左右这世界。说句最实在的话,这个水平的禅定是耶稣基督的禅定水平。你如达到了,那么恭喜你还没获得最后的安全。突破三禅境界到了四禅才算勉强安全,希望大家能懂得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多危急。
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八大人觉经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