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顺其自然,以静致远,便能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发布时间:2023-09-06 03:04:29作者:普门品全文网每个人都认为世道艰难,要想乱世求生就得多认识些朋友,多打好一些关系,以便更多的人可以帮助自己。但人更应该学会顺其自然,以静致远,便能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道德经中的第四十七章“不为而成”,老子用此章告诫我们,《道德经》平庸者往往苦苦向外索求;睿智的人皆懂反求诸己向内求:
在此章中老子认为单纯凭借经验认识事物,是难以深入事物的内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全体的。还会扰乱人的心灵,想要正确认识事物,就要靠内在的自省,下功夫,自我修炼。这样才能领悟天道,知晓天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老子看来世上万物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掌握了这种规律,便可洞察事务的真情实况。人的心灵深处像一面镜子,这种本能的智慧上蒙着一层如灰尘般的欲念,人们需要时常净化欲念,消除心灵的闭障,以本明之志,虚静之心观照外物,了解外物及其运行规律。
老子是个天才的哲学家,强调理性认识和间接知识的重要。并不是非要亲身实践才能认识事物。茫茫人海到处都是上下求索的人,可是有很多人庸庸碌碌一辈子却一无所获。而有些人足不出户收获却多,这是为什么呢?只因为那些瞎忙的人不懂道,抓不住问题的根,对于懂道之人最可贵之处在于顺其自然,触类旁通,以静致远,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其实道不远人,人远道。道就在我们身边,一草一木,一粥一饭,无不是道的存在跟载体。可是平常日用而不知,总觉得道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体悟,就能发现你正与道同在。身居斗室之中,不用打开天窗就能感知天道所在,就能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人们常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因为他们悟了道,把握了规律,善于举一反三。一个不懂道的人,好比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到处碰壁,瞎忙了半辈子却一事无成。关键的原因在于他们远离了道,所以才会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走了很远的路却懂得不多。高明的圣人之所以能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是因为他们从来不逆道而行,他们与道同在,用道德法眼关注一切,所以这世间的一切都逃不过他们那双慧眼。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意思是一个人往外走的越远,知道的道理却越少。佛家有句类似的话: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如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真正的智慧应该反求诸己,向内求,而不应苦苦向外索求。
青龙是某大学系建筑系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凭借自己与众不同的创意和扎实的功底,渐渐获得上司的赏识很器重。不过上司也多次指出他性格中的缺陷太内向,不敢当众说话。
为此青龙非常苦恼,专门去外面找了几个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培训班,钱花了一大把,但是收效甚微。有一次上司安排他在一个重要的会议里做提案,向客户们讲述创意的主要构思和执行方案。
这一下青龙着实慌了神,不过他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于是早早把陈述稿写好,在家练习了很多遍。会议当天他又早早起床,把稿子背了好几遍,这才信心百倍的出门。一进会场见台下坐了那么多人,大多都是客户公司的高层领导,还有外国人,他就双腿开始有些发软,不过他也很清楚事到如今临阵逃脱是不行的,只能豁出去颤栗着双腿,用紧张的声音进行陈述。
短短的十分钟对青龙来说简直比一天还要漫长。陈述终于结束了,他也紧张得汗流浃背,不过由于他准备充分,陈述还是比较成功的,客户对他的构思非常满意。青龙觉得这次陈述虽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已经迈出了战胜性格弱点的实质性一步。
老子说自胜者强,要克服自身的弱点,有效提升自己的含金量,并不在于你花了多少钱,参加了多少培训班,而是能不能在实践中迎难而上,战胜他们。向外求往往是丢了芝麻又没捡到西瓜。
大部分初入职场的非科班出身人士,都做着层次较低的工作,白虎是一个来自乡镇的小伙子,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主动放弃了升学的机会,只身来到城市打工。他在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谋到一个收银员的职位。他头脑聪明,工作认真,不久便熟悉了超市的基本业务流程。
有一天他突然想到,既然对超市的业务十分了解,何不多学点市场营销知识呢?说不定以后自己也能够开一家超市。这个想法令他十分兴奋,很快便为自己制定了计划,用半年时间学习市场营销学。于是他用自己的钱买了几本市场营销的书,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学习,虽然文化水平有限,要看懂这些书相当吃力,不过半年下来,他还是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完成了自己的学习计划。
超市经理知道这件事后有意提拔他,便把他掉入公司的市场部,白虎发现其他人都是科班出身,而且都有丰富的营销经验,他再一次感到了压力,于是将公司之前的成功案例都找出来学习,并跟着其他同事做调研,做表格,很快熟悉了市场部的工作。
他还一边学习广告知识,从工作中汲取了很多经验教训。后来超市成立了广告创意部,他便被任命为部门经理,一些广告学毕业的科班生都成了他的下属。白虎的经历证明了自我学习,完全可以弥补非科班出身的不足。科班出身只是一个向外求的条件,而唯有向内求,才是真正有效的成才之道。
单选|读者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属于向内求还是向外求呢?
向内求向外求打开APP进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