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希阿荣博堪布​:临死前才开始修行,是解脱不了的

发布时间:2024-12-23 03:02:21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希阿荣博堪布​:临死前才开始修行,是解脱不了的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云:“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余佛刹中诸有情类,闻我名已,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无间恶业诽谤正法及诸圣人。”

有人说现在不忙修行,只要记得临死的时候念佛就好了,阿弥陀佛亲口说过,临终时念他,必得往生极乐净土。

佛当然不会打诳语,问题是平时散乱惯了,很少念佛,死亡时惊惧痛苦交加,又怎能专心念佛?何况不少人临终前神智是糊涂的,不要说忆佛念佛,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不认识了。把解脱的希望寄托在临死前才开始修行,是靠不住的。

临终境界现前时,一般人都没有太多主动性可言,对状况的反应主要靠长期养成的习惯。

如果平常在痛苦、惊惧时,能马上念佛,向诸佛菩萨祈祷,痛苦愈甚,念佛愈诚,那么死亡来临时,才会排除干扰致心念佛,求佛救度。

如果平时并不常念三宝,而总是在烦恼里打转,嗔恨、贪吝之心强烈,那么死亡当前,心识就会被贪嗔痴的强大力量牵引下堕。所以,趁自己多少还有能力自主的时候,培养有助于临终解脱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佛教所有的修行,从断恶行善、念佛诵经,到打坐观修及证悟自性,等等,都会在死亡到来时有力地帮助我们。一些人死前会见到类似“生命回放”的景象。这一生的许多经历会在眼前重现,如一帧帧电影画面。没有任何一句话、一件事甚至一个念头,是真正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无踪就像从未发生过。一个人的一生怎样度过,不仅塑造了他活着时候的样子,也塑造着他死时的样子,而离死亡越近的言行心念,影响力越大。

我的家乡容擦村有一位名叫伦珠多杰的老人,前一段时间过世了。他年轻时造过不少恶业,后来生起极大的忏悔心和出离心,离家修行二十多年,非常精进。他八十多岁还每天坚持转山。下山时,膝盖不灵活,脚下不稳当,便坐在地上慢慢地滑下山坡。

老人临终身体无恙,预知时至。自己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又跟前来探望的儿子谈了很长时间话。谈什么呢?谈过去现在上师们的功德。据他儿子后来回忆,老人临终前,家里的事、自己的后事什么都没多说,只再三叮嘱家人看淡世俗之事,一心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然后他一边祈祷上师三宝,一边持咒不断,直到最后一口气呼出,手里才停止拨动念珠。

附近还有一位名叫阿布巴拉的老人,也是在不久前往生的。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民,对三宝比较有信心。因为身体不舒服,他在家人的再三要求下,来到成都治病,可没过几天,他便对身边照顾的人说:“不必治了,时间差不多了,我要回家。我有重要的事要跟大家交代。”回到家乡把全部家人聚集到一起后,他说:“我赶回来就是为了交代你们,一定要对过去、现在、未来的上师们具足信心,对三宝具足信心。这是我最大的愿望,你们能做到,就是对我最大的报恩。”不久后的一天,老人从病榻上起身,走到家里供奉的佛菩萨唐卡前,一一礼拜,称诵佛号。最后,他来到阿弥陀佛像前,口称弥陀,合十坐下,人便坐着走了。

像伦珠多杰和阿布巴拉这样的往生事迹,在我们那个地区并不罕见。

扎西持林养老院每年都有老人过世,常常伴有往生净土的瑞相出现。在这些老人身上,你看不到临终的惊恐、怨恨、不知所措,他们大都自在、安详,有的无疾而终,有的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承受病苦,而即使有病痛,也是平静、柔和,仿佛这一生所有的苦难最后都融化在那一片柔和中了。

这是不寻常的。尤其当你年纪渐长,见过的老病死越来越多,自己的老病体验也越来越深,你会明白人能那样自信地直面死亡是绝不寻常的。这些看似平凡的老人,他们的自信源于对三宝的信心和常年笃实的佛法修行。

节选自:

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诸行无常”—临终的信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