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善打机锋的赵州禅师为何说:佛即是烦恼,礼佛不如不礼

发布时间:2024-07-31 03:03:24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善打机锋的赵州禅师为何说:佛即是烦恼,礼佛不如不礼

善打机锋的赵州禅师为何说:佛即是烦恼,礼佛不如不礼 | 文 青衫文斋

禅宗史上有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就是赵州禅师,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受戒之后,赵州禅师一路行脚,遍访无数高僧大德,朝拜无数古刹。赵州禅师不仅通晓佛法禅理、善打机锋,对世俗人情也了然于心。佛家说,先要透彻人情世故,方能做一个出家人。当然,懂佛法的出家人,一定得懂世法,不通世法的人,佛法也一定不通。据说,大唐王朝的一位宗室赵王,也皈依了赵州和尚。一天,赵王来见赵州和尚,他并不起身迎接,反而说:“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

第二天,赵王派王府的太监给寺院送来物品金银,赵州和尚知道后立即赶出山门去迎接。见此情景,小和尚们疑惑不解,赵州和尚说,你们不懂啊,要知道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如果不好好接待太监,他回去乱说一顿,会破坏我和赵王之间的道义交啊!

然而,正是这位通达人情世故的大德禅师,却有万缘皆放下的本性。赵州禅师的双亲听闻了他的住禅之地,想要见他一面。赵州禅师知道之后却说:“俗尘爱网,无有了期。已辞出家,不愿再见。”当夜就收束行装,趁夜避开了。

赵王的太监一事,说明赵州禅师明因识果,懂得变通,所以他的道业突飞猛进。佛法不是出世法,净空法师说过:“世间法就是佛法,世间法跟佛法不二。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不坏世间,佛法是圆满世间法。无论做什么事情,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管你做什么事情,与戒定慧相应是佛法,与觉正净相应是佛法,与四摄六度相应是佛法。”所以,相迎赵王的太监与佛法并不矛盾。然而,避开双亲,就体现了万缘放下。赵州禅师把所有与生带来的善缘和恶缘都放下了,一心一意地进行禅修。“万般欲识佛处去,万缘放下妄即真。”众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是长长短短的因缘际会,一切皆空,都是空相,觉悟者飘然而过不着痕迹。如去如来,无遮无碍。

一次,善打机锋的赵州禅师对众弟子说了一句禅语:佛即是烦恼,烦恼即是佛。

众弟子不解,纷纷前来询问:如果说佛即是烦恼,那么佛在为谁而烦恼?

赵州禅师开示道:佛在为芸芸众生而烦恼。

众弟子弟子又问:怎么做才能免除烦恼?

赵州禅师反问众弟子:免除烦恼做什么呢?

赵州禅师以这样通彻玄机的问答,让众弟子豁然顿悟其中禅理,一心想成佛,就是在追求烦恼,心有所求,真心不空,更本不能得见本性。世相本空,烦恼也是空,不提起烦恼,便无须放下,即是悟极返空,不求成佛,而佛自然便成。

还有一次,赵州禅师看见一个弟子在礼佛,就打了一个机锋,他用禅杖在他头上轻敲了一下,问:你在做什么?

弟子惴惴不安地回答:我在礼佛。

赵州禅师诘问他:佛是用来礼的吗?

弟子顿觉委屈:禅师,礼佛不是好事吗?

赵州禅师又在他头上轻敲了一下,说:好事不如无事。

这段故事所包含的禅理也与前者相似,礼佛本是好事,但与其惦记着礼佛这个过程,不如将这个念头抛却,“礼佛不如不礼”。禅门即是空门,空是悟后所抵达的一种境界,悟来悟去终是空。人的烦恼多源于自我,为了维护“我”以及“我”的所属物,陷人无穷无尽的纠缠中,既和外界争执,也和自己较量,心中太多牵绊,无从解脱。其实,世间本无“我”,又何苦心生执着?放下、忘记、抛却,才是悟到空的途径,就如同成佛不用“求”、敬佛不用“礼”。有“求”有“礼”,执念顿生,就无法摄心正念,从宁静中安顿身心,要少执多放,从舍得中体会快乐。禅修是一个重视心灵力量的过程,众生只有从内心辨识烦恼,认识烦恼,领悟烦恼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清晰烦恼,放下烦恼,才能通达禅理,获得真正的自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