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功德应该怎么做才能种无涯之福,消千劫之罪

发布时间:2024-06-17 03:00:43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功德应该怎么做才能种无涯之福,消千劫之罪

功德应该怎么做才能种无涯之福, 消千劫之罪

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的《可·为》——广行释讲《了凡四训》一书

“又为善而心不着善, 则随所成就, 皆得圆满。心着于 善, 虽终身勤励, 止于半善而已。 ”

行善,心里不耽着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都是满善。那不论做什么,都能圆满,都是满善。如果心执着善,即使终身勤奋努力,也只是“止于半善”,即停在半善的境界当中。原因是善心里夹杂;心里有执着就是夹杂,夹杂着不善。所以善功不纯,只得个半善而已。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

“譬如以财济人, 内不见己, 外不见人, 中不见所施之物, 是谓三轮体空, 是谓一心清净, 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 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 倘此心未忘, 虽黄金万镒, 福不满也。此又一说也。 ”

譬如以财物周济别人,修财布施,内不见布施的自己,修财布施之后,不执着有我;“我能施,我用多少财物来布施”,执着有个“我”在,这个心就不真、不纯了。外不见受施的人,布施的那个人,也不要放在心上;“我能布施,他接受我布施”,你永远不会忘记,这就是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把你纯善的心破坏了。中不见所施的东西,你布施多少钱财,不要去计较。这叫作“三轮体空”,叫“一心清净”。这样,以一斗米可以种无边的福德,以一文钱可以消千劫的罪业。

假如着相的心没有忘,即使黄金万镒,福德也不算圆满。常常行布施,常常有“我布施,某个人接受我布施,我布施了多少财物”,这样的心行布施,布施一辈子还是个半善。这是满善、半善”的又一种说法。

《金刚经》中记载,佛陀问须菩提尊者:东方虚空,可思量否;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的虚空可思量否。尊者都说不可思量。佛陀说:“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这是“不着相行善,福德圆满”的证明。

当然,要真正相应三轮体空、不住相行善的境界,先要闻思空性的教法,引起空性正见,之后再安住正见来串习。三轮体空重要,做再多的善事都不要放在心上。有人偶尔提起,心里想想,是有这件事。没人提起,我们忘得干干净净。道理就是“一心清净”。《佛说阿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这是净业行人修学主要的目标。

“一心”是真心,一心里面没有界限,所以是等虚空遍法界,我们的丝毫之善跟我们的心量一样大。

所以,“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斗米不多,一斗米的布施种无量无边的福报。因为是一心清净布施,是不着相的布施,这个福报就这么大。能够到不着相,就是菩萨。《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菩萨。如果“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有寿者相,即非菩萨”。“半、满”说到这一段文,才算是究竟。但是,这件事情不是凡夫能做得到的。

由此可知,我们讲半、满,半、满还是有等级的,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用这里讲的这个标准,前面所说的满都是半,都不是真正的圆满,到三轮体空才是真正圆满。“三轮体空”只有法身菩萨才能做到;六道众生都做不到。因为人不能无心。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个标准就不适用。什么时候把妄想分别执着断尽,就是这个标准。所以这个标准是法身菩萨的标准,但是我们要知道, 行善就不会自以为满足,有这个好处。无论积多大的功德,自己心里总是以为还不够多,还是很少,这就很好。不会自以为满足,我们才肯认真努力精进地去修善。

这个道理我们明白了,才知道诸佛菩萨的善行念念圆满。无论他们修的善事是大、是小,无一不圆满,因为他们没有妄心。

他们用的是真心,用的是本性,真心本性是圆满的。用真心本性行事,无一不圆满,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我们要学佛,要发愿做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